关于中国企联 在线申请入会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和谐创建故事
 
    员工心中有依靠 企业发展有力量  
    川维化工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张一帆,来自中国石化川维化工公司。40多年前,为解决粮棉争地和全国人民穿衣问题,毛主席亲笔画了一个圈,在祖国的大西南崛起了一座十里化工银城,这就是川维。可以说川维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使命和责任。多年来,我们始终如一的履行好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劳动争议调解先进单位”、“重庆市和谐劳动关系AAA级企业”等荣誉称号。在我看来,川维化工在用始终如一的行动,践行着那份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担当。
一份感情一份责任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2014年1月,国家人社部颁布实施《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根据新规标准,与川维合作的原劳务公司不再具备承接劳务派遣业务资质,这意味着已在川维长期工作的300多名劳务工劳动派遣合同失效,人员将面临就地解散的风险。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整个劳务工同志们慌了阵脚,他们大部分人家庭负担都十分沉重,有的人说,我在川维工作十多年了,现在让我走,我出去还能干什么呢?
要不要辞退这300名劳务工?公司旗帜鲜明的提出,劳务工也是我们员工的一份子,也为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能撒手不管,既然现有的劳务公司不行,就再找一家,不能让这300人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失业。
带着一份对劳务工同志们的感情和责任,公司经过紧张调研和政策论证,筛选出了一家具有劳务派遣资质、有一定行业知名度的劳务公司,继续承接现有的劳务派遣业务,将原劳务工的劳动关系平稳转移到新的劳务公司。
2013年12月开始的转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打消劳务工的思想疑虑是关键。公司积极与地方人社局联系,研究政策、制定预案、准备提纲,前后多次与地方人社局沟通,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最后决定将实施调整劳务工基本薪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劳动关系转移工作同步推进,作为引导劳务工成建制转移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为打消劳务工的疑虑,公司组织专人召开了多场宣讲会,向劳务工介绍劳动关系转移的流程,对劳务工关注的工龄、薪酬、岗位等问题当面做好解释,承诺在现行业务不变的前提下,薪酬待遇保持不变。但由于部分劳务工的不理解,情绪激动的甚至拍桌子、踢凳子、提前离开宣讲现场,使得整体工作推进缓慢。
大会讲不明,工作人员就到现场去讲,到班组里去讲,按照劳务工的“生物钟”去开展工作。那段时间,“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大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有时,甚至为了做通极少部分人员的思想工作,我们主动走进劳务工的家里,上门拜访,给本人讲、给家人讲,一起交流、一起分析、一起化解疑虑、一起达成统一。
同时为了增强劳务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信任度,公司还专门邀请区人社局负责人为劳务工代表做政策法规宣讲,把大家关注的问题说明白、讲清楚。在讲清讲透政策的基础上,以劳务工保留现有工作岗位为前提,我们组织原劳务公司、新劳务公司和劳务工三方协商,签订三方协议,并重新与新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30多个日日夜夜、3 0多天的全力付出,我们较平稳地完成了300多名劳务工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工作,保证了劳务工队伍和川维地区的整体稳定。一位长期在公司工作的劳务工同志感叹到,本来以为要失业了,全家上下都盯着我,现在好了,又能安心干工作了。
企业在家就在    同甘苦共奋进    
坚持通过改革求新求变,从来都是蕴含在川维人血液里的不变基因。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川维经历了多次产业升级,由原来单一的化工化纤生产向新材料新技术的天然气精细化工持续转型。改革常有阵痛,但不论无论怎么改,公司都始终把人放在首位,企业要发展,员工更要发展,以牺牲员工利益换取企业发展的事坚决不能干!
2018年,由于公司维纶产品结构调整,部分维纶生产线准备经营性关停。我就是维纶出来的,那里的情况我比较了解,设备比较陈旧,员工的年龄较大。大家知道,生产线关停,就等于失去了岗位,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这一消息一发布,在维纶运行部数百名员工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一名员工伤心地说到“关停了装置,我们就成了‘没家的孩子’”。
关停装置的员工将何去何从?他们的“家”在哪里?
为了更好解开员工思想上的“疙瘩”,公司灵活运用一看二评三谈四解五回头的职工思想“五步工作法”,公司领导带头进驻班组一线,看员工对改革是否了解,是否心齐气顺,评估改革的难点和员工关切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谈心谈话,进行政策宣讲和解答,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将最权威最及时的政策信息传达给运行部员工,严控小道消息和不实信息,让大家知道“小家”要变、“大家”才能更好,企业在家就在。公司还就具体员工不同的困难和诉求,真困难真帮助,针对性的解决其问题,并坚持持续跟踪,回头看成效,以实际行动让员工卸下了思想包袱。
思想稳了,“再上岗”就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我们积极组织开展针对维纶运行部员工的转岗培训,结合业务技能、年龄情况,针对性地为大家提供新的工作机会。一名年龄较大的员工苦恼地说“我都快50岁的人了,干了一辈子的维纶,转岗让我怎么学哦,如果没学好,我的工资又咋个办罗”,这是部分年龄偏大的员工面对转岗的心声。针对这一问题,党员带头耐心为这部分员工讲清转岗的政策,设置转岗后工资保留的过渡期,安排专门的师傅指导学、带着学,为转岗员工吃下一颗“定心丸”。
通过公司与员工共同努力,转岗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滴水之恩定以涌泉相报
长期以来川维将每一位员工当做亲人,坚持真心实意为员工办实事、解难事。小李是2012年毕业到川维工作的大学生,工作试用期内被诊断患有颌窦癌,远在甘肃老家务农的父母知道消息后,连夜赶到了川维。高昂的医疗费从何而来?试用期内被诊断患病,企业愿不愿负责?孩子年纪轻轻未来又该怎么办?这是摆在这个家庭面前现实的问题。
当我们与小李父亲第一次见面,向他们承诺“小李是我们企业的员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关心他”的时候,这个西北男人的眼中闪现出了泪光。
为方便两位老人照顾儿子,我们为其在公司附近安排了临时住房,针对小李后续治疗,启动了公司大病医疗互助基金保障机制,大大缓解家人的经济压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李一家,公司开展了“牵手行动”,指定一名领导干部与他们“结对子”,日常帮扶、定期走访,实实在在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医疗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结对”的领导干部还帮助小李父母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来增加家里的经济来源,二来就近上班便于长期照顾小李。
2013年的一天,小李一家给公司送来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感谢公司对我及家人的关心和帮助,滴水之恩定以涌泉相报,我会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企业”,字里行间中表达出员工对企业的感恩之心。我们坚信,只要公司把每一位员工当成亲人,员工心中有依靠,行动就有力量,就必将能把企业建设得更好,更不负于党和人民的期望。
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我们将践行好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新使命和新责任,在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不断贡献国企力量

  


  

相关链接

·西安公交 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家
·和谐为基 构建命运共同体
·紧抓民主管理核心 共建劳企和谐环境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共筑格力之家
·以人为本 道义至上
·关爱职工 和谐共赢
·以人为本聚人心 共建共享筑和谐
·党建引领 完善机制 共建共享 努力开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谋创建 促发展 共享和谐三川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