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是我国最大的以中、重型汽车变速器、汽车齿轮及其铸、锻件为主导产品的大型专业化生产企业和出口基地。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形成“我靠法士特生存、法士特靠我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国企十大典型”“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陕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发挥党建引领,筑牢和谐之基
我们坚持党建是国有企业“根”和“魂”,着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党建为引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全面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筑牢思想基础,坚定职工的使命感。
强化支部标准化建设。法士特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持续深化“1225”党建工作模式,设立“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廉政建设示范点”,实现了组织设置标准化、支部工作标准化、党内生活规范化、教育培训常态化。
开展党建知识竞赛。结合企业实际精心组织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累计9场次参与职工达2300人次,有效实现了十九大精神进车间、进班组,凝聚了员工共识,提振了全员精气神。
持续推动党建新模式。以“下沉式服务”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采用上门“一对一”服务的方式深入到基层党支部,准确把脉问诊,定期督查管理,激发党员活力。将“考核”与“服务”融为一体,解决基层党支部工作难点、疑点问题100多项,激发了职工“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
组织主题实践活动。集团党委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题实践活动,班子成员召开调研座谈49场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累计2000多人次赴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学习教育,并举办专题党课等,探究新思想萌发渊源不忘初心,铭记法士特创业历程矢志奋斗。
二、发展特色文化,培育和谐之源
历经五十余年发展,法士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形成了“1个使命、2种观念、3大愿景、4种精神”为核心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逐步培育出主题年文化、精益文化、效能文化、榜样文化等系列文化成果,塑造了全员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提高职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
主题文化塑造发展共识。自1998年开始连续二十余年开展主题年活动,每年一个主题,每年一个目标,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法士特深入开展“两化推进年”“创新驱动年”主题活动,使活动主题深入每一个职工心中,为全面推动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开启法士特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新时代奠定发展共识。
精益文化激发创新活力。在推行精益文化过程中,公司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大质量”管理体系、预算管理、KPI绩效考核等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以“万人千元”活动和“KTJ”(科学改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模式为载体,调动全体职工创新创造积极性和节约节能自觉性,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效能文化实现职工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全面营造敢说敢做、高效履职的干事创业氛围。弥补管理短板,转变员工观念,给科技研发、生产组织、市场拓展等“前线”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榜样文化提供创新精神动力。法士特确立每年五月为先模宣传月,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全员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士特好人”“法士特工匠”等一系列精品活动,入脑入心、成风化人,涌现各类“好人”22名,其中2人获“中国好人”。2015年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好人相继涌现,凝聚起企业创新发展无限正能量。
三、保障职工权益,坚固和谐之本
我们始终坚持把职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真诚地尊重职工、关心职工、成就职工,多措并举保障职工权益,解决职工难题,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增强职工的安全感。
畅通沟通机制。公司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集体协商制度等,对征集到的职工提案及合理化建议,进行立案、跟踪、解答、落实,提案处理率达100%。同时,公司班子成员不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走访调研,面对面地了解职工需求、困难和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切实解决职工关心的各类问题。公司工会下设劳动竞赛委员会、职工生活委员会、房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每季度通过召开工会委员会、职代会联席会议等方式,专门负责对涉及职工利益事项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执行到位。
推进民主管理。按照“合法合规、制度全面、流程规范、操作性强”的原则,公司每年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企业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修订,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涉及企业重大改制、人事任免等事项进行公开发布,拓展厂务公开深度广度,提高企业决策透明度,确保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健全协商协调机制。为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公司内部成立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建立劳动关系预警、预防、调解、处理等工作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只要职工有反映,件件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近年来,公司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为100%,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真正成为劳动关系和谐的一道“防火墙”。
保障休息休假和工资收入。公司依法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落实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和带薪年休假制度,根据生产任务量合理安排三班或两班轮换工作制,让职工能够劳逸结合,充分享受休息休假权利。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
完善社会保险和保障。为全体职工足额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大病统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补充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为7000余名职工办理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险,为1600余名女职工办理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每年坚持为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把公司的温暖送到职工的身边。
营造安全工作条件。公司常年持续投入巨资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减少粉尘、污水、噪音等污染源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以及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职工的劳动条件、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得到显著改善,企业主要生产厂房已全部配备空调。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警示教育,发动职工参与安全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蛛网式、全覆盖的安全隐患排查,着力抓好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监管。
四、厚植人才培养,凝聚和谐之力
我们始终坚持“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员工价值不断提高”的企业愿景,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文化引才、岗位成才、发展造才”的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让职工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提升职工的成就感。
建立“三级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法士特大学堂”,实施“青年员工培养计划”和“老员工技能提升计划”。公司现有高级技师26人,技师157人,高级工456人,中级工614人。
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基地。企业先后投入近1600万元,在西安、宝鸡两厂区分别建立2个培训基地,定期开展适合职工技能成长要求的培训活动,孵化出优秀的一线技能操作工4436人,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注重人才培训培养。仅2018年就举办培训520余项,培训33000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1150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15人、高级工400人、中级工730人。组织开展“多能工”职工技能大赛,跨工种开展“名师带徒”活动,现有“多能工”550余名,工种涵盖公司所有生产操作岗位。
广泛组织技术比武。以“技术比武不间断,切磋技艺常态化”为宗旨,为员工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能、互相切磋学习的平台,先后有67人荣获“技术能手”称号,165人被评为“优秀选手”。
打通职工成长通道。“星级员工评价体系”、“三五人才战略”为“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员工“搭梯子、铺路子、建台子”。每年根据每位员工的绩效表现、技能水平及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级,依据“按劳分配、按能分配”的原则,鼓励优秀员工成长,员工工作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五、构建命运共同体,共享和谐之果
我们始终坚持让工作、生活在法士特大家庭的每位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有保障,员工价值不断提升,都能在这里安家立业、祥和生活,共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职工与企业共成长。通过绩效晋级指标调整引导能力突出、技能出众的员工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进行技能传授和科技创新。采取企校合作、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技能人才开展理论实操联合培养,职工快速成长。企业分别被评为西安市首家技能自主评价试点单位和宝鸡市新型学徒制首家试点企业。
工资随效益同增长。2018年,企业实行星级员工改革,为员工薪酬提升支付6000万元;2019年,企业为全体员工每月普涨500元,为科技研发人员增设人均每月3000元的科技效益奖。同时,企业健全价值评价与分配体系,以薪酬激励、绩效考核、晋级指标为依托,为各类员工设计了符合岗位特点的成长通道,并对不同星级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薪酬激励,确保员工收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大幅提升,使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根据省国资系统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合力团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相关要求,持续开展对陇县和平利县大贵镇半边街村的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工作。投资“借袋还菇”食用菌大棚建设项目建成,帮扶80户300余名贫困户;慰问贫困户170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集团被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2017年度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各类帮扶捐款累计2537.9万元,“法士特齿轮奖学金”累计援助1686.5万元。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尊重职工价值体现,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广大职工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汽车强国梦”而奋力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