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联 在线申请入会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典型经验
 
    织密织牢和谐电网点亮幸福美好未来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是南方电网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贵州省内电力供应和西电东送双重任务,现有职工4.6万人,供电户数1300余万户。近年来,公司以关心关爱职工为重点,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作为强企之基、兴业之魂,不断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增强职工的思想认同、利益认同、主体认同、发展认同、价值认同和制度认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省内售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再创新高,公司连续8年在地方政府开展的多行业客户满意度调查评价中排名第一。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在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引领作用

  我们不断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服务引领,以党建引领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认同。

  强化政治引领。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公司改革发展进程中,切实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作为公司的重点任务。

  强化组织引领。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发挥支部示范作用,切实履行教育、管理、监督职能,带动群团组织做好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等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工作有效覆盖,夯实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基础。

  强化服务引领。坚持把关爱党员、职工作为党建引领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干部联系点259个,职工信箱91个,并通过开展“书记直通车”“书记院坝会”等特色党建载体,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倾听职工心声,切实帮助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2018年,共深入基层调研走访680余次,为一线职工协调解决问题308个。

  二、坚持依法治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我们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四个维护”,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利益认同。

  劳动报酬得到维护。公司健全了工资正常晋升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强化业绩考核,收入分配向基层一线倾斜,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

  休息休假得到维护。公司细化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等8类假期的休假时间、休假办法,建立了职工休息休假的监督检查机制,职工休息休假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保险得到维护。公司为职工建立了五项社会保险,按时足额落实各项保险待遇,切实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构建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职工权益得到维护。公司将每年5月定为“贵州电网职工关爱月”,各级工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520职工关爱日、N+1职工互助等职工关爱品牌。常态化开展一线慰问、重点工程慰问等,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仅2018年,共开展慰问1391次,慰问劳模先进、三大工程攻坚战一线职工等10662人,发放慰问品、慰问金2396万余元。同时深入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将“母婴温馨小屋”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工会重点工作,制定“爱心妈咪小屋”,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用房情况,秉承“一屋多用”的理念,深入开展“母婴温馨小屋”建设以及示范点推广工作,为处于特殊时期的女职工提供了以人为本的温馨服务。公司系统建成“母婴温馨小屋”37个,获得省总“母婴温馨小屋示范点”8个,南方电网“爱心妈咪小屋示范点”5个,为处于特殊时期的女职工提供温馨的休息环境和私密的护理空间,也让小屋成为了女职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温馨驿站。

  三、深化用工体制改革,解决职工“身份”问题

  我们积极深化农电体制改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理顺农电用工管理,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体认同。为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公司建立了“以法人为责任主体、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机制,在同一责任主体内逐步实现了同岗同工同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规范基层劳动用工管理之路。

  规范合同签订。从2011年开始历时四年开展组织考评,规范了15985名职工的劳动合同,激发了职工工作热情,职工队伍更加稳定。

  规范劳动用工形式。将多渠道、多形式的29951名职工统一规范为法定的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非全日制三种用工形式,并在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岗位均使用劳动合同制职工,解决了劳务派遣人员混用问题。

  规范激励机制。推行工作积分制(标准作业制),鼓励职工“晒工作、比贡献”,以贡献确定绩效考核积分,将绩效积分与岗级、薪级晋升关联互动,形成了工资能增能减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内生动力。

  四、坚持技能强企,着力拓宽职工成长空间

  我们坚持把提升职工技能,推动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作为强企之基,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认同。围绕“补短板、提素养、扬正气”,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工程,培训资源向一线倾斜,年培训经费7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先后荣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奖等荣誉称号。

  科学编制培训项目。通过提炼岗位关键作业项目,采用“模块化”的方式,编制电网企业技能岗位序列“学习地图”。建设技能实操基地,满足电力生产各个环节生产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同时,以县为单位,配套建设标准化配电实训场、模拟营销实训室,实现了县级供电企业“一县一场一室”全覆盖。

  加强培训激励引导。公司以技能岗位培训为核心,以人才评价为突破口,开展技能岗位培训与胜任能力评价,提高职工适岗胜任能力。坚持“练兵、培训、比武、晋级”模式,广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畅通晋升发展渠道。公司建立了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增设技能专家层级岗位,打通了技能职工成长通道。截至2018年底,公司选聘高级技能专家3人、技能专家17人、助理技能专家231人。

  五、坚持文化塑心,不断增强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紧紧围绕“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持续擦亮“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品牌形象,厚植“工匠”精神,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着力实施企业文化管理,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价值认同。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公司现有新时代道德讲堂104个,宣讲员319名,举办宣讲活动202场次,授牌创建“新时代工人讲习所”104个。以“人民电业为人民,开放透明传真情”为主题,积极开展“社会责任日”活动,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建设企业文化示范梯队。命名企业文化示范单位4个、专业文化示范单位32个。建设幸福班组,形成“仁爱雷锋班、阳光e家、四在班组、塔护光明、同心小家”等特色班组文化,班组文化示范点107个。

  推进幸福南网建设。倡导快乐文化,营造健康快乐的生活氛围。成立乒乓球、羽毛球、摄影、书画、瑜伽等10大文体协会,建设职工书屋、读书角、流动书架,组织开展“悦读·悦生活”、“书香三八”读书活动,鼓励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定期组织开展排球、羽毛球、网球、歌唱、亲子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职工在收获健康、体验快乐的同时还能分享幸福,极大的舒缓了职工的工作压力。

  持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真心关爱、用心服务、暖心帮扶的“三心工程”,以一线职工“工作累了有地方休息、有热水洗澡,肚子饿了有热饭热菜,工作之余有文娱活动”为目标,重点改善边远站所的工作和生活设施,着力开展一线班站所“职工小家”建设。列支7495万元专项资金开展职工小家提质升级,完善供电所、变电站、巡维中心、水电站职工小家配套设施,着力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

  实施人文关怀。制定帮扶慰问工作实施细则,将职工配偶、子女纳入大病帮扶范围。通过“金秋助学”、“两节送温暖”等活动,开展困难职工走访,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及时为职工雪中送炭、纾难解困。2018年,共帮扶大病、受灾、生活困难职工及家属职工1774人次,困难职工子女459人,发放帮扶资金263万余元,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六、坚持民主管理,不断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我们严格按照《劳动法》《工会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健全的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认同。

  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协商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把绩效分配方案、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决策,将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情况等在职代会上进行公布,有效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收集解决职工意见建议。每年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巡视工作,充分了解基层单位和一线职工在劳动保护、生产生活条件、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类汇总,明确责任部门,提出解决措施,防范矛盾产生。

  推行厂务公开贯标认证。截至目前,已有79个单位实现厂务公开贯标认证,占比73%,计划于2019年底实现全覆盖,有效推进公司民主管理工作再上台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扎实的民主管理基础。

  以和谐,促发展,公司发展至今,探索了不少管理经验,但不管哪种管理模式,和谐的劳动关系都是基础和前提。总结过去,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选择;展望未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也必将是公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关链接

·.
·维稳戍边的忠诚卫士企业职工的温馨港湾
·着力构建和谐企业共谋共享企业发展
·凝心聚力谋和谐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干群齐心创和谐企业
·共建和谐桥同行幸福路
·和谐为基构建命运共同体
·促民族团结交融增员工待遇福祉 谋企业长远发展担社会进步重任
·凝心聚力谋发展以人为本促和谐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