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前身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74年6月,是中国光通信发源地,中国优秀的信息通信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国家队、主力军,连续多年荣登“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榜首。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集团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 “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作为科技型央企,人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资源,集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狠抓“能”这一关键要素,着力强化使命担当、着力优化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着力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着力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引领作用,从转制之初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人才队伍脱节断档,到现在初步形成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稳步发展的新局面。
一、着力提升政治站位,以崇高的事业感召人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集团是中国信息通信领域改革创新的见证者,更是实践推动者。多年来,集团着力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党和国家使命要求,始终以扛起民族通信发展事业大旗为己任,践行“四个担当”,以崇高的事业感召人。
始终坚持党对集团的领导不动摇,强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担当。集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构建、共建共享、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企业员工规模从2000年转制之初不足1500人发展至今已经超过2.4万人。
始终坚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强化为网络强国发展的义务担当。集团长期坚持面向世界信息通信发展前沿、面向宽带中国主战场、面向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重大需求发展壮大产业,截至2018年底,集团总资产、销售额、利润总额分别为2000年的18.2倍、38.4倍和22.5倍。
始终坚持推进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为创新中国助力的使命担当。集团党委坚持走“高精尖特”发展之路,高标准、高投入,不断激发创新主体和关键要素动力活力,四年内五次打破世界纪录,在国内首次完成P比特级光传输系统实验,可以实现在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始终牢记发展使命,强化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担当。集团致力于提供最佳信息通信方式,让科技造福人类。截至目前,集团已承建300多条国家通信网络干线,在网运行核心设备超3万台,所销售的光纤光缆可绕地球6000多圈,通信技术服务全球超过40亿人。
截至目前,集团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0.8%。拥有一支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在内的领军人才队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0余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省市级各类专家数百名,已形成高端人才密集优势。
二、着力优化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以科学的标准引领价值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集团脱胎于科研院所,员工思想活跃。但科研院所长久以来形成的“为科研成果不惜投入”的资源配置理念极大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传统事业单位的人才评价体系又极大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基于此,集团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以科学标准引领价值创造。
坚决彻底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通过身份改变提升发展动力。转制之初,集团坚决、彻底开展“三定”(定岗、定编、定薪)工作,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截至目前,集团2.4万余名员工均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相比转制之初,员工收入增长7.9倍,人均销售收入为转制前的1.5倍,人均净利润为转制前的3倍,企业与员工实现共同发展,集团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文明单位的殊荣。
明确科学评价标准,通过能力指标牵引提升创新活力。转制前,科研成果水平是集团唯一考核标准。转制后,集团不再以“学历、资历、职务级别”来进行评判,而是建立“以贡献论英雄、以产出论回报”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在重研发水平的同时,侧重市场牵引及产业化能力。截至2018年,集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新产品研发90%以上都实现产业化。
完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职业规划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转制前,受传统观念影响,员工在思想上很难破除官本位意识,“技而优则仕”。为打破行政任职通道“一统天下”局面,集团探索构建了基于任职资格体系的多通道职业发展路径,让每一位员工从进入企业的那一天起,就能清晰看到自己在公司的成长通道,员工真正把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发展绑在了一起,“我和企业共成长”成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行为准则。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价值贡献评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集团着眼于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和干部主要能力短板等KPI指标对干部进行考核,鼓励用更少投入创造更大产出。而针对广大员工,集团通过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实现对员工的动态考评。
三、着力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以“能”为本激发改革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核心关键人才流失是国有企业最大的资产流失。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创新压力,倒逼企业必须培育和稳定好一支骨干人才队伍。面对严峻形势,集团以中长期激励为突破口,进行了激发人力资本活力的广泛探索,以“能”为本激发改革发展新动能。
在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积极开展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为主要形式的股权激励。下属烽火通信公司成为中央企业第一批规范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也是目前激励人数最多的上市公司,两期激励计划实施以来,公司销售额7年增长逾2倍。下属另一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光迅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综合竞争实力从排名第八跃升至第四。
在非上市公司,积极实施以岗位分红权为主的股权激励模式。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围绕企业“增量”部分实施岗位分红权激励、项目提成奖在内的多种激励,激励对象依据其岗位重要性和个人能力水平等因素划分不同档次,对应个人目标不同采取差异化激励额度。
对部分新成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则采取核心骨干员工持股方式,有效吸引创新人才,稳定核心团队。多层次的激励制度有效提升了关键核心骨干人才队伍的满意度,关键核心技术骨干流失率由激励计划实施前的30%下降至且长期稳定在5%左右,并形成良性流动态势。
四、着力厚植企业文化优势,以增量理念驱动企业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对于中央企业而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关键在于强化文化引领,要坚守信仰、孕育希望、集聚力量。
转制以来,面对“打破铁饭碗的群体性焦虑”,面对“市场破冰期的等靠要思想”,面对“互联网影响下的负面思潮”,集团以文化变革为抓手,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文化信仰,基于文化变革的思想解放和开拓创新,在不同时期都推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转制之初,集团以“市场文化”为引领助力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发展之中,集团以“服务文化”为引领助力使命担当。“十二五”期间,集团更是明确提出“增量发展新理念”,按照“提高存量效率,强化增量发展”原则,鼓励增量产出的资源配置倾斜机制和完成超额任务的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将上一年业绩指标作为“存量”考核,当年新增业绩作为“增量”要求,对存量部分,按照“两低于”的原则,薪酬包、费用包增长幅度必须低于营收和净利润增幅的低值;对增量部分,按照“两高于”的原则,增长幅度可高于营收和净利润增幅的高值。通过薪酬包、费用包与利润空间牢牢挂钩,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根本上摒弃了单纯靠资源投入增加来实现产出增加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进入新时代,集团再次强调要以“工匠文化”为引领助力“大国重器”锻造。
作为科研院所转制型企业,作为承担“国之重器”的信息通信领域高科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始终将“以人为本”“以能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认同员工价值、培育员工价值、释放员工价值,才能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