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联 在线申请入会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典型经验
 
    共创共建共享共赢 全力打造“乐业”沃土  
    烟台开发区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批国家级开发区,迄今已开发建设30余年。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在劳动关系领域大胆探索,建立起党委政府主导、企业职工参与、社会组织协同的工作格局,凝聚机关、群团、企业、社会各方面工作合力,打造了重大劳资纠纷预警应急机制、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体系、劳资人员工作例会、人力资源协会等多个优质工作品牌。先后获得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家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共创、共建——凝聚“共同体”工作合力

  我们始终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组织领导。在工委管委统一领导下,不断完善人社部门、工会和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三方四家”协商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强化引导激励。自2008年开始,烟台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考评制度,其核心就是引导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主动承担对劳动者等主体的社会责任。员工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体系的重要指标,权重排在八大类指标的第三位。工委管委每年对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进行隆重表彰,在全区形成了维护职工权益的浓厚社会氛围,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一体执法。人社、市场监管、公安、工会等部门配合联动,定期开展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参保缴费等专项执法检查。特别是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由住建、人社等部门共同参与,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定期例会、联合会诊等制度,并在全区所有镇街推行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有力保障了农民工权益。

  二、便民、利民——构建“两网化”服务体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只有让企业和劳动者切实获益才是“正解”。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大力推进服务下沉、关口前移,建设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化、网格化”服务体系。

  构建涵盖人社工作的“大网格”体系。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在全区建立起4个街道二级网格和以村居、社区为主体的三级网格,形成“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的网格模式。将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仲裁监察等72项业务全部下沉到基层,形成了“一公里服务圈”。组建全市首家区级劳动保障指挥中心,实时动态监控全区劳动保障工作运行状态,有效提升了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多元化”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体系。组建统一的劳资纠纷维权调解中心,实行一窗受理,对外受理和调处劳资纠纷,约三分之一的案件在立案之前得到调处;指导区内1000多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构建调处劳资纠纷的第一道防线;2005年在大季家街道建立全省首家乡镇(街道)劳动仲裁派出庭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后陆续在其他街道办事处建立,实现了就近处理劳动争议,目前街道派出庭调处案件年均超过300起。同时,在劳动仲裁、监察办案过程中,贯彻全程、全面调解原则,2018年案件调解率达81.2%,位居全省前列。

  建立配合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针对部分中小企业非正常撤资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在全市率先建立劳动保障重大突发群体事件应急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人社部门牵头,公安、法院、工会等部门配合联动,形成执法合力,第一时间高效处置。2013年以来,全区未发生重大劳动关系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和谐、共赢——形成“一家人”文化氛围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营造企业和职工和谐共赢“一家人”的浓厚氛围。

  在每两月召开一次企业劳资人员工作例会向企业讲解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烟台开发区2013年8月成立了全省首家区级人力资源协会,已吸纳会员单位200余家,覆盖全区70%以上的职工。依托这两个平台,形成了劳资人员工作例会覆盖企业基本需求、人力资源协会保障企业高端需求的良好局面。工商联、建筑业联合会、大季家商会、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监管、自律作用,引导规范所属行业、区域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关爱员工,凝聚起了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强大合力。

  促进文化引领。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互爱、双维护”活动,编印《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企业规范读本》和《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职工行为读本》,免费发放给企业和职工,号召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文明理性表达诉求,大力营造企业和职工“同舟共济,和谐共赢”的发展导向。2015年,协会面向全区企业发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得到近千家企业积极响应。2016年,协会又组织区内80多家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分别代表资方和劳方进行宣誓,号召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关爱员工;号召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文明理性表达诉求。

  促进素质提升。协会定期组织开展公益课、读书会、专家讲座、座谈会、高峰论坛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企业劳资人员全面提升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目前,已累计举办专业性、实效性较强的专题讲座60余场,每年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发展高峰论坛。通过多渠道的学习培训,全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劳资纠纷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化解。近年来,协会重点推进了“人力资源经理能力提升项目”,共吸引230多名企业人资经理参加,形成员工发展激励、组织文化等成果在全区企业中推广。

  促进沟通交流。创办了《烟开人资》期刊,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沟通媒介,及时向企业传达最新政策信息,既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又实现企业与人社部门之间得“零距离”互动。通过信息员预警,人社部门先后协助10余家企业平稳改制、分流,有效避免了不稳定因素发生。

  四、引领、带动——打造“大带小”工作格局

  针对区内产业集群链状化发展的特点,烟台开发区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带小”模式。上汽通用东岳汽车、LG乐金显示、正海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自身遵守劳动法规,更通过合同约束、定期检查等方式,督促引导和影响带动相关的配套协作企业、区内其他中小企业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关爱员工。目前,上汽通用东岳汽车的员工归属感、正海集团的依法治企、斗山机械的工资集体协商、欣和集团的员工激励、LG乐金显示的员工快速融入、富士康的职工关爱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经验得到广泛推广,“互爱、双维护”意识在全区企业和职工中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骨干企业带动引领下,全区企业积极参与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全面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全区职代会建制率85%以上,国有企业建制率100%。积极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区工会建会企业85%以上建立了总经理恳谈会、午餐交流会、阶别座谈会、工会与行政例会等各种形式的沟通协商方式,近两年来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13大类、3571项,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19大类6741条。同时,积极推进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区共签订工资集体协议1857份,其中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227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1份,覆盖企业7600余家,涉及职工20余万人,有效维护了职工权益。在2016年烟台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选中,区内企业获评20家,占全市25%;2017年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选中,区内企业获评4家,占全市80%。


  

相关链接

·.
·维稳戍边的忠诚卫士企业职工的温馨港湾
·着力构建和谐企业共谋共享企业发展
·凝心聚力谋和谐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干群齐心创和谐企业
·共建和谐桥同行幸福路
·和谐为基构建命运共同体
·促民族团结交融增员工待遇福祉 谋企业长远发展担社会进步重任
·凝心聚力谋发展以人为本促和谐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