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创建于1946年,在2002年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A+H上市公司)。企业目前在全球拥有职工8.1万人,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56亿元。潍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年来,潍柴视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将人才工程作为第一工程,始终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增强职工归属感、自豪感,形成了“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爱岗敬业”的良性格局,让职工“工作在潍柴、幸福在潍柴”,为高质量下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保障。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中国工业大奖”等荣誉称号,“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发挥国企政治优势,让职工奋斗有归属
潍柴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传统政治优势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凝聚职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发展上,为职工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同志在1998年上任时代表班子提出了“约法三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自觉践行“约法三章”,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标杆示范作用,为职工和企业共创、共建、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100%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主体责任,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劳资关系,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民主管理,打造“三个共同体”。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纽带作用,让职工当家作主,把关爱职工作为凝聚创业合力的有效途径,在工资、福利、绩效、晋升等方面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保障职工权益。坚持价值创造与成果分享并重,打造利益共同体;坚持企业发展与职工成长并重,打造事业共同体;坚持企业文化引领,打造精神文明共同体。激励职工以企为家创业奋斗,让奋发有为者有平台有依靠,增强职工归属感、提升职工幸福感。
二、坚持依法依规治企,让职工权益有保障
潍柴始终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签订和全面履行《集体合同》,制定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被山东省评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企业”。
不断提升集体协商实效。一是认真贯彻《山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制定《企业集体协商管理办法》,把工资协商纳入集体合同,依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二是强化工会维权职能,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团(组)长会议,凡是涉及工资、福利等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年功工资及创新工资改革方案、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方案、购房激励方案等均通过集体协商履行职代会程序确定,确保职工代表行使民主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是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建立了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尤其对技术研发和营销人员制定实施了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薪酬标准。
建立健全保险福利制度体系。在依法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的基础上,从2009年起,为全体职工缴纳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是山东省国资系统首家实施补充保险的企业,大幅提升了职工的养老、医疗等福利待遇水平。目前,企业年金规模已近8亿元。
加强环安制度和体系建设。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等相关规定,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逐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建立安全生产隐患定期排查治理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每年组织职工免费体检、特殊工种职业病检查,关注职工身体健康,让职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认真落实《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公司级、分厂级和车间级三个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构建多渠道的调解网络,实行调解分类处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以预防和调解为主,关口前移抓预防,平均每年通过协商调解妥善处理劳动争议10余起,有效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2016年,潍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示范单位”。
三、实施人才第一工程,让职工工作有奔头
近年来,潍柴下大功夫创新机制、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努力让所有职工都有成长成才的机会和条件。
营造人才成长优良软环境。公司始终认为:人人都可以成才,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一是公司上下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营造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生态环境和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人才成长和加快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推进实施意见》《人才创新激励政策实施细则》《人才流失问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10余个,形成了系统的制度体系,在工资、住房、进修、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从制度上予以倾斜和保障。三是搭建各类人才成长平台,使各类人才有机会快速成长,企业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建立创新中心,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确保企业技术水平紧跟世界前沿;建成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和32个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实施工匠培养计划。让人才充分享有实现价值的满足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得到尊重的荣誉感。
搭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高度重视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和培养,搭建四级培训体系,开展涵盖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首先,公司常态化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工作,平均每年培训项目1200余项,培训学时145万小时,参训人员13万人次,培训费用超过3000万元。其次,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搭建“线上学习+集中培训”的模式,与海内外多所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在职培训充电。再次,积极开展前沿专业培训,适应企业迈向高端战略要求,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培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型高端人才、复合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支近4000人的科研人才队伍,全面壮大和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
打通高技能人才聘任通道。面向技能人才建立了“潍柴工匠”“潍柴金蓝领”聘任机制,实施评聘分开、一年一聘,形成常态、完善机制。打通了占职工总数60%的生产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实施《技能型人才管理办法》,面向技术支持工人的“潍柴工匠”聘任,畅通了高级工、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发展通道,完善了任职资格体系和跨层认证标准;面向一线和辅助工人的“潍柴金蓝领”聘任,建立了从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四级技能等级和认证标准。办法的实施,畅通了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企业每年发放技能补贴超过1000万元,约3500人受益。目前,山东省人社厅下发《关于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实施意见》,潍柴将抓住机遇争取成为首批试点企业,为公司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创造更大的平台,营造更好的生态。
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让职工内心有幸福
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气神,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潍柴成立企业文化研究会,统筹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沟通、包容”核心文化理念,培育形成了“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形成了企业强大凝聚力,营造了和谐劳动关系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贯坚持“职工再小的梦想,也值得被尊重;职工再小的诉求,也必须记在心上”。公司多方式畅通了职工与公司高层沟通交流、建言献策的渠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平台。持之以恒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自2010年开始,潍柴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在内部OA网络开通个人博客,其中《倾听员工心声、关注员工诉求、从每一名领导干部做起 》专栏点击量达到520万次,留言回复量达到1.7万条。公司管理团队定期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实施暖心工程,为职工办实事、干好事,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关于幸福,正如职工朴实自豪的语言“当着潍柴的员工、开着潍柴的车、住着潍柴的房、娶着潍柴的媳妇”,真正让职工工作在潍柴,幸福在潍柴。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新时期的责任担当,也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潍柴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按照既定的“2020-2030战略”,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