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工业园是江西首批省级工业园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以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为目标,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以完善管理制度机制为抓手,以服务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打造四大特色品牌,推动园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发展。园区先后获评全国总工会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西省先进工业园区、江西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一、打造党建引领品牌,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我们始终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贯穿创建活动全程。
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党委领导、党建引领是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灵魂,我们建立了全省首家“红树林”非公党建孵化园,建立服务联系对接制度,成立党建指导“老张工作室”,实现了园区企业和行业商会党组织全覆盖。先后培育了优联党支部“创新创业”、南涂商会“南涂奉献”、兵哥送菜“兵哥135”、美新制衣 “五彩昌强”等一批非公党建品牌。其中园区兵哥送菜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陈?以椿衿?018年全国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红色驱动”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入园企业由2012年的260余家发展到2490余家,亩均税收年均增长35%以上,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
“阳光驿道”,服务企业升级。开通“阳光驿道”,区、园两级干部挂点帮扶入驻企业解决矛盾问题。每季度举办一次专场服务,每月至少一次到企业现场办公,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投入1亿元,对园区11条道路进行白改黑、暗改亮、绿改彩、阻改通。建设人才公园,打造花园式的园区。引入了国奥源干细胞产业基地、昌强创意产业园、南昌智慧物流平台等发展前景广效益好的项目,形成了工业设计、楼宇总部、智能制造、医药物流等四大产业板块。
理念驱动,助推机制完善。以机制保证制度落实和工作落地,坚持党委管总抓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园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领导小组,每周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形成了协调管理劳动关系的强大合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工业园的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突出组织建设、制度机制、职工权益、民主管理、争议调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核心要素,建立了10类考核项目、40项评价标准、20个满意度测评指标,让三方四家、企业和职工都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强化考核及结果运用,每年对照任务清单,对企业和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情况进行星级评定,对完成较好的企业及其党组织给予相应奖励。对未达标的进行亮牌警告、限期整改,对环境负担大、社会效益差的低端产业和落后企业,特别是用工不规范、侵害职工利益的企业综合施策、依法处罚,先后引导30余家企业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优化,通过“腾笼换鸟”释放了发展空间。
二、打造招才引智品牌,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我们全面落实“英雄城聚才计划”,以优质贴心的服务,努力实现“尊才、引才、留才”。
以“以人为本”的态度做好“尊才”文章。营造劳动光荣的敬业风尚,弘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通过举办校地合作对接座谈会、上门走访、窗口接洽、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宣传讲解“降成本、优环境”及有关人才政策,提高政策落地的针对性、时效性。每年举办“技行天下”职工技能竞赛,积极参加 “赣鄱工匠”、“洪城工匠”、“洪城创业故事汇”选树,以评促练、以赛强技,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营造尊重和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氛围。
以“因人成事”的方法做好“引才”文章。与南昌大学等四所高校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每年组织参加江西省医药学校“双选会”、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互联网+”系列专场就业招聘会,举办“大学生园区行”、“校园宣讲会”、“冠名班”,着重推出“才聚青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近年来,园区共引进高校毕业生1600余名,并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带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入驻创业。
以“知人善用”的舞台做好“留才”文章。用好“财园信贷通”、小额担保贷款、“双创”基金和大学生最低工资补贴、住房补贴等国家政策,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了“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扶持体系,为广大创业者提供项目与资金、技术、市场对接渠道。有效协助企业申报“洪城海鸥计划”,致力打造了九州通药业、绿恒实业等10余家促进就业和青年见习基地,让省内大学生能够留在园区就业创业。
三、打造协商调解品牌,坚持依法用工维权
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一手托两方,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
推动仲裁调解下沉,实现争议就地解决。在规模以上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室,并做到调解组织、人员、场地、制度、经费“五个到位”。用好园区劳动争议巡回仲裁庭,通过组织企业负责人及职工代表现场观摩庭审活动,以案说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发挥劳动关系协调员联络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把调解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做到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未出现过任何因企业侵害职工权益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实现“零信访”。
强化劳动监察执法,促进企业规范用工。设立园区劳动监察直属中队,定期对园区企业开展巡查,教育和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指导用工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而避免员工投诉用工企业的情形,降低企业意外的用工成本,既规避了企业的用工风险,又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近年,督促48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456人次,补缴社会保险60多万元。
创新劳动关系模式,提升企业民主管理。立足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探索区域行业成立工会、强化班组长管理沟通纽带作用、推行核心利益问题集体协商等新举措新模式,在园区企业间定期组织和谐劳动关系优秀经验推介交流会,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目前,园区职代会建制率全覆盖,50人以上规模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率达99%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职工工资增长13.6%,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增长21.6%,医疗保险增长16.3%,失业、生育保险增长12.5%,工伤保险增长41.2%,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都得到了有效落实。
加强政策法规宣讲,增强劳动法律意识。办好“劳动大讲堂”,组建由高校学者、专业律师和人社业务骨干为主的“和谐之声”宣讲团,邀请省、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到园区进行宣讲,在园区微信公众号开设“和谐之窗”,在线受理投诉维权,提供政策咨询和普法宣传服务。通过各级媒体报道、内部工作简报及张贴宣传漫画等形式,广泛普及劳动法律法规,营造企业依法用工,职工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中国劳动保障报》专题调研并报道了相关工作。
四、打造职工之家品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着力打造面积1500平方米,有十五项功能的“职工之家”,为园区企业职工免费提供思想教育课堂、维护权益阵地、帮扶服务平台、技能提升基地和文体活动中心,做到职工上班我值班,职工下班我上班。
建强“三师”队伍。率先在全省建成由法律援助师、劳动关系协调师和健康工程师组成的“三师”队伍,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先后提供劳动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健康咨询万余人次。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运动会和推行工间操,受益职工达3000余人。
实施“暖心”行动。形成了“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帮扶主题,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摸清企业困难职工的状况,召开“职工连心座谈会”,畅通职工意见收集和信息沟通渠道,注重企业文化和职工归属感。园区企业慰问困难党员、工会会员、一线职工上百人,发放慰问金及物品价值20万余元。同时倡导企业和职工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帮扶活动。园区果品流通行业协会党支部,涂料协会党支部大力支持边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救助困难群众,近年来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受助对象一千余人。
整合各方力量。组建了园区综合执法队,建立群防群治联动机制,常态化值守巡逻,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保障了园区环境的优美整洁,遏制了黑恶势力的触及,确保生产经营规范有序,促进了平安园区建设。同时,引入“小桔灯”等社会组织开展员工关怀,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表彰会精神,坚持把学习经验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坚持把解决问题和完善机制结合起来,坚持把打造平台和优化环境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昌南工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发展,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