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简 介
   
展现企业家人生魅力
展示企业家创业历史
宣传企业团队文化底蕴
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尽在明星企业家栏目

本栏目每周一期
每期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位企业家及企业文化
欢迎广大企业家报名参与
   
联 系 我 们
  联系人:赵增福
电话:010-68701137
EMAIL:
zzfvip@cec-ceda.org.cn
 
   
   
v  杨 长 恒  
v  杨 元 庆  
v  李 东 生  
v  张 瑞 敏  
v  傅 成 玉  
v  胡 茂 元  
v  竺 延 风  
v  刘 德 树  
v  姜 建 清  
v  王 天 普  
v  谢 企 华  
v  常 德 传  
 
明 星 企 业
 

六问杨元庆

  在总裁里面,杨元庆是非常随和的一个,也正因为如此,联想的员工、媒体、公众在与他面对面沟通、交流时,大多都不称其“杨总”,而直呼其名为:元庆。

   9月,联想的科技巡展在古城拉开帷幕,杨元庆也第一次以联想集团总裁身份莅临西安,开始了为联想“布道”的行程,在短暂的会议休息中间,杨元庆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西安对联想

  有无吸引力

  对于联想是否会在西安投资,大家都非常关心。对此,杨元庆认为,和东北、华北等地区一样,西北区也是联想的“根据地”之一,在这里颇有根基,在销售额上也有亮点,所以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联想一直很看重西北市场。联想要到地方投资,资金不成问题,关键是要看自己企业和地方发展的方向、思路是不是能够匹配。如果能够找到“契合点”的话,联想可以把部分企业转移到地方,进行合理布局;另外,也可以在地方上找寻前景看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购。

  国际化

  突破口在哪里

  联想一直在讲国际化,那么会拿哪一块业务作为前导,其国际化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杨元庆称,国际化是非走不可的一条路。“对于联想来说,我们把它看做是一个百年大计,在我们的基础条件、势能还没有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只是一种尝试,还是一个布点阶段。”

  具体操作上,把电脑、手机“连成片”,大规模销售;商用业务方面,不管是服务还是产品,现在跟IBM、HP还有距离,这些业务可以“连成线”;发展国际化的业务,则要“布上点”,选择几个区域,拿几个有竞争力的业务、产品,去开拓国际市场。而要想打出去,则必须要具备两点优势,一个要有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与众不同;另外,生产资料成本要低。

  是否涉足信息家电

  巡展上,联想主推它的“关联应用”,以及由信息产业部牵头,联想、TCL、长城等企业共推的“闪联”标准。这两者诉求都是“互联互通”,推广PDA、电脑、手机、电视等等的无缝连接,这些产品当中,除了IT、通讯类之外,更包含有数字电视这样的视听设备等。那么,联想今后要做的,是作为一个制订标准、卖标准的角色出现呢,还是涉足信息家电领域?

  对于这个假设的问题,杨元庆回答:“目前,我们主要考虑是在现有业务上,应用开发出来的技术,也因为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业务都做全,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地推动联盟的方式,通过标准组的方式,来推动业务发展,我们倒并不求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所有的产品都自己出,但是如果有机会,联想再拓展一些新的领域,我认为也是有可能的。”

  怎么把闪联推向世界

  “闪联”是联想大力推动的联盟标准,现在不少公司都在自己开发技术,更希望自己开发出来的技术成为一种标准,能被别人接受,这方面国外大企业也在试图建立一个标准。

  那么,中国的“闪联”如何才能和国外巨头抗衡?“以前我们做的工作比较多,目前在标准的开发成果上,比国际厂商并不慢,甚至很多方面的设想要优于他们,我们有机会在中国率先把这个技术推广开来,在中国先有一个标准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杨元庆谈及闪联信心十足,“如果我们在中国成功,我们就可以影响到国际的研发,同时积极推动中国的标准组,参与到国外标准中去,影响他们,那时也就不仅是制定了,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知识产权能占到一定份额。”

  “过去中国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标准,给别人交专利,原因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没有做出像样的成果来,现在有了闪联,也就有机会提这样一个高的目标。”

  如何看待

  神州数码亏损

  分拆之后,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的“互不侵犯”合约已经到期,可以说,现在在市场上他们是竞争对手了。神州数码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亏损了1.49亿港元,主要是手机业务上的损失。当问到如何看待神州数码亏损的问题时,杨元庆十分谨慎,“神州数码是我们的兄弟公司,但是也是一家独立运行的公司,所以我们不好对它指手画脚;但是,这件事情本身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点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风险很大;另外一点,要有很好的管理,及很好的运作水平,才能够很好地去规避这样的风险。其中有些是我们认识到的,有些是需要再进一步认识,再进一步加强。”

  至于神州数码做手机业务,是否属于一个战略失误?杨元庆还是那句话:每一个企业都要明确自己的特色。

  如何用文化提升

  企业效率

  对于企业文化,杨元庆也有他自己的理解,“企业文化一定是打着很深的企业领导人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烙印。做企业文化,一是要以身作则,二是要把主要东西归纳总结好,积极地去传播,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企业文化的概念很大,如何用在提升企业效率上?杨元庆举了两件小事作为例子:一是联想的“进步信箱”制度,员工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管理、项目实施、福利、待遇等等,通过内部网提出,由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涉及问题的部门限期解决,最后由提问员工评出满意度;另外一个,是建立总裁与员工信息沟通的渠道,最常用的是电子邮件,员工发来的信绝对不可以封杀———“企业文化不允许”。杨元庆介绍说:“我每星期都会收到几封来自基层员工的邮件,我都会认真地看,亲自回复,我想它不是说,反映的事情你怎么去处理,更重要的,这是一个文化,一个姿态,如果每一级干部都能解决问题,到我这里来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多了,这才是公司的效率。”

2003-09-16 华商报 陈迹

2005\09
返回明星企业家 杨元庆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