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杨元庆:联想少帅百炼成钢扛大旗 2004年12月8日,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与此同时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把新联想的重担完全交给了当时刚刚40岁的“少帅”杨元庆。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2005年8月10日,新联想公布合并后的首个财报:净利润3.57亿港元,同比增长6%,集团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34%,达196亿港元,原本亏损的IBMPC部门实现盈利。简单的一串数字向世人说明,在杨元庆的领导下,新联想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不是公司资深科学家,也不是联想创业元老,内敛而稳健的“少帅”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了联想大旗,也背负起了联想未来兴衰的责任。外表文静的杨元庆,内心有着和柳传志一样的坚定、执着与刚强。过去,他带领联想PC成就了“中国第一”,将来,他能否带领新联想成为“全球第一”? 入门三年默默无闻 1988年5月,联想第一次公开招聘员工。在来自全国的500个应聘者中,杨元庆和神州数码老总郭为都是这次被录用的58名员工之一,不过,郭为一进公司就被任命为公关部经理,而杨元庆进公司前三年一直默默无闻。 杨元庆入联想后的第一份工作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为公司起草的一份代理IBM PC的投标书报价比别人的高了一倍,生意自然泡汤。这让他体会到了“价格的力量”。 三年后杨元庆有了机会。1992年4月20日,柳传志宣布任命杨元庆成为公司CAD部(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 “代理”让他一鸣惊人 联想CAD部代理销售的是惠普公司的绘图仪。这时惠普第一个在计算机领域把“分销”的概念带给了中国的商家。杨元庆第一次接触到这一概念并迅速被迷住了。 当时,杨元庆带领着一小队人马来到中关村十字路口,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声“一、二、三”,然后分头奔向各自的目标,看见一家卖电脑的商店,就赶紧递上联想的名片,告诉人家自己手上有多好的东西,解释什么叫“代理”。 当年,联想CAD部门销售业绩增加了一倍。两年后,杨元庆离开CAD部时,它的销售额从3000万元增加到了3亿元。 1994年3月19日,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有“出国深造”念头的杨元庆硬被柳传志劝住了,柳传志要杨元庆负责联想微机事业部,并把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供应和财务运作大权全部交给了他。 “当年想出国留学没去成,现在成了洋插队。”十多年后杨元庆以新联想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身份举家迁到了美国,感慨之余,他依然觉得现在是去“深造”,觉得自己对于国际业务的经验还不太足。 柳传志教会他妥协 现在的杨元庆待人显得温文尔雅,其实杨元庆也有过“眼睛里揉不下沙子”的时候。刚过而立之年的杨元庆,认定有理的时候,在天大的压力下也不肯妥协。这让联想的一些老一代创业者不太舒服,以致造成了激烈的冲突。 于是,夹在杨元庆及“前辈”们中间的柳传志,决定让杨元庆学会妥协。1996年年初的一个晚上,杨元庆和属下的高级经理奉命来到公司505会议室——联想很多决定都是在这个房间做出的。正谈笑间,大门洞开,柳传志走进来,坐在杨元庆对面,没有一句寒暄,劈头盖脸一通斥责泼向杨元庆:“不要以为你得到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你这个舞台是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你搭起来的……你不能一股劲只顾往前冲,什么事都来找我柳传志讲公不公平。你不妥协,要我如何做?” 杨元庆本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但刚说一句便当着众人失声痛哭起来。那一夜,杨元庆彻夜未眠。 第二天,杨元庆桌上放了一封柳传志的信,在信中,柳传志除了坦诚地描述了对杨元庆的看法外,还表示将以“未来核心领导人”的标准要求杨。 杨元庆很感激柳传志当年的一番苦心。在2004年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当初只有我那种年轻气盛的做法,没有柳总的那种妥协,联想可能就没有今天了。” 不堪回首FM365 “FM365”,几百名员工辛勤工作20个月,联想花费2500万美元——这一切换来的只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一个领域的成功,并不能确保在另一个领域也能成功。 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王志东、张朝阳、丁磊这些人的名字和他们所领导的“.com”赚足了眼球时,有一天,杨元庆坐在马桶上,想出了一个“FM365”的名字——他不希望自己在“时代的大潮”中掉队。 2000年春天,北京展览馆、建国门、中关村、三元桥四个地方都挂起了一幅15米长、40米宽的巨幅广告,上面写着:“4月18日,谁为我心动?”当时,这在人们心目中制造了一点悬念:“究竟是谁,他要干什么?” 2000年4月18日,谜底揭晓了:“真情互动,Fm365.com”。不过,联想人在为互联网事业憧憬时,国际市场已经出现了“.com”热的退潮。FM365发布之前4天,纳斯达克指数一天内狂跌了355.49点。这个“黑色星期五”预示的“网络泡沫”时代,给杨元庆上了最惨痛的一课。 杨元庆事后说:“我在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比过去十几年里学到的东西加在一起都要多。什么东西能做,什么东西不能做,什么东西虽然很好但是不能现在做,现在已经学会把它分清楚。” 2001年11月1日,FM365宣布裁员,这是联想第一次大规模裁减本土员工。几个月后,FM365人去楼空。 和洋股东沟通是挑战 2001年4月,37岁的杨元庆正式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他在施政纲领中为联想定下了“在10年内进入全球500强”的长期规划。3年半之后,联想宣布并购IBMPC,离“全球500强”近了很多。新联想诞生了,杨元庆成了新联想的董事局主席。 “要做好一个董事会主席要面对很大的挑战。”履新数月,杨元庆感觉肩上担子很重。“我不仅要对客户和员工负责,更要对股东和投资人负责。现在我们董事会更国际化,有更多的股东和利益代表在里面。如何和他们很好地沟通,如何给公司制定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这都是新的话题、新的挑战。” 杨元庆: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 1964年11月12日出生于安徽,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9年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并获得硕士学历后加入联想。从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开始,先后曾担任过联想CAD部门经理,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
记者手记:联想元庆的未来 采访前,联想的工作人员曾专门对记者说:“见到他,你最好叫他‘元庆’。”这样的叮嘱让记者多少有些诧异。工作人员说,这缘于元庆首倡的“无总称谓”。 低调的杨元庆有着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表,一米八一的身高,宽肩,面色白净,棱角分明。说起话来,尽管总带着难改的口头语:“这个……我觉得……”但始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 过去,杨元庆虽然带领联想微机走出困境,但他也曾经彷徨过、失败过。他曾和公司创业的元老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也曾因为FM365的失败而承受巨大的压力。不过,这一切已经过去,而正因为有了这一切杨元庆才真正成熟起来。 现在,他正为新联想的发展运筹帷幄。虽然已经拥有最好的房子和最漂亮的汽车,可他却没有时间享受这一切。每天早出晚归,不遗余力。他取消了任何休闲,压缩睡眠,尽管眼睛红红的,但到了办公室就又精神百倍。 联想曾有一个广告语叫“超越,只要你想”。那么,元庆的未来又会怎样? 迈向国际化,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家都有的梦想。尽管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但TCL的李东生、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都还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行。元庆带领着联想用业绩证明自己国际化的初步成功,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为希望通过并购方式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个范本,吸取联想国际化的经验教训。 在收购了IBM PC后,还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困难在等待着杨元庆和他带领的新联想。让我们给元庆一点时间,凭着他的信念、坚毅和经久不衰的激情,前进,将不可抑止。 2005-08-22 京华时报 |
![]() |
![]() |
||||||||||||||||||||||||||||||||||||||||
2005\0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