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简 介
   
展现企业家人生魅力
展示企业家创业历史
宣传企业团队文化底蕴
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尽在明星企业家栏目

本栏目每周一期
每期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位企业家及企业文化
欢迎广大企业家报名参与
   
联 系 我 们
  联系人:赵增福
电话:010-68701137
EMAIL:
zzfvip@cec-ceda.org.cn
 
   
   
v  杨 长 恒  
v  杨 元 庆  
v  李 东 生  
v  张 瑞 敏  
v  傅 成 玉  
v  胡 茂 元  
v  竺 延 风  
v  刘 德 树  
v  姜 建 清  
v  王 天 普  
v  谢 企 华  
v  常 德 传  
 
明 星 企 业
 

杨元庆释疑闪电盈利 五年目标超过戴尔或惠普

  【导读】。“客户流失数量比业界其他并购案要少,联想的利润率也保持得很好。”作为新联想的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对管理团队表示了肯定,同时称新联想已经达到了其整合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
  收购IBM PC业务后仅仅60天就闪电盈利,这一多少令人意外的结果会让一直处在磨合期阵痛中的杨元庆心情改变不少。“客户流失数量比业界其他并购案要少,联想的利润率也保持得很好。”作为新联想的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对管理团队表示了肯定,同时称新联想已经达到了其整合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

  新联想在2005年一季度并非一切业务都是高歌猛进,财务报告显示新联想在全球的销量增长一般,只有2.4%,且增长主要来自于联想中国的贡献,高达35.9%,以其所并购的IBM PC业务规模未见增长。但在外界看来,这一切似乎并不重要,并购刚刚完成100天之际,其并购的目标资产就获取了盈利,这才是最重要的。

  IBM PC业务是这宗并购的成败关键。除去60天实现盈利,从协同效应、人员保留、客户保留,一切都有上乘表现,这些自然令杨元庆兴奋。但这位年轻的董事局主席同上周发布财报时一样,昨日再次强调说首季盈利并不意味着并购整合工作已经完成,整合工作还要一步步地去做,整合还需要一段时间。

  ■首季盈利成功在哪里

  联想在完成并购后的首次表现多少消除了外界早前的种种担心,这些担心包括收购后联想可能会被拖入亏损的泥潭,原IBM PC的人员与客户会不会大量流失等等。

  将IBM PC业务脱离高成本平台,联想老帅柳传志在宣布收购之初,就表达了这样的意向。而今天,杨元庆说在新联想首季的整合中,压低成本成为至为重要的一环。

  回首自去年12月以后大半年的这宗并购,杨元庆将首季盈利及初期整合顺利归因于三条,其一是早前的充分假设到位,也就是说在并购前所做的一些分析比较透彻、到位;其二是并购谈判是非常成功的,赢得了有利于自己的条款;第三就是并购后的整合过程比较有序。

  根据刚刚发布的财报,新联想的16个部门有8个完成了整合,整个整合首先是总部职能部门的整合,其次,完成了采购的整合。来自联想的消息说,现在新联想每个月大概可以获得600万至700万美元的协同效应,这个季度至少有1100万至1200万美元的协同效应。

  ■新联想成败命决于国际业务市场转型

  8月10日的联想财报发布会上,新联想的高层管理者曾明确指出,新联想将会把重点精力投入到开拓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而手段就是要在这些地方复制联想在中国的成功销售模式。

  在杨元庆看来,早前的IBM PC之所以一直裹足不前,很大原因是因为一向服务于大公司客户的IBM PC只能覆盖40%的市场,而在占比高达60%的中小企业、消费者市场,也就是交易型客户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杨元庆称,“新联想的成败不取决于能否百分之百地保留住原有客户,而关键在于能否打入这60%的市场。”

  ■目标超过戴尔或惠普

  与数个月前宣布通过美有关部门对收购案的调查时有所不同,昨日在联想中国上地总部现身的杨元庆或许是因首季开门红的缘故,显得信心很足。

  新联想是排名在戴尔、惠普之后的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按照杨元庆的“五年计划”,新联想的目标是要超越戴尔和惠普两家中的一家,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新联想在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距离尚远。

  除去打响联想品牌,杨元庆昨天透露说新联想的品牌战略已完成设计,不久就会向外界公布并执行,这其中新联想品牌战略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要让IBM的ThinkPad品牌的价值得到延续。

2005年08月16日 北京青年报


2005\09
返回明星企业家 杨元庆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