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东生:走国际化不留退路 在起起落落的中国企业里,TCL是少数几个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不断闪现亮点的“长青树”之一; 在沉沉浮浮的中国企业家里,李东生是少数几个能与国际产业巨子比肩对话、并极具忧患意识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刚开完“两会”,作为人大代表的李东生就在北京和记者聊起了TCL发展的下一步,这位以“爱折腾”闻名的老板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10年时间,把TCL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打造中国自己的IBM、索尼。 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无法跻身经济强国 “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中国现在急需打造自己民族产业的航空母舰了。”李东生说,这次“两会”上,他还专门做了一个关于扶植民族产业的发言。 李东生认为,没有松下、索尼、三星、大宇到世界各地市场攻城掠地,日本、韩国能建立起自己全球经济强国的地位吗?任何一个国家,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没有一批属于本民族的世界名牌和著名企业,就无法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林。 国内企业应该松绑 在竞争中放手一搏 他分析说,跨国公司这些年看准中国的低制造成本和庞大市场规模,纷纷在中国设厂开店,但它们不会把主要的盈利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放在中国。这些年为了吸引外资,我国专门制定了许多优惠措施,入世后,随着对跨国公司经营方式和市场准入限制条款的取消,外资品牌正摆脱越来越多的束缚,与此同时,以前制定的优惠政策还继续保留。相比之下,国内许多企业反倒还受着各种体制和法规的约束,而不能与跨国公司放手一搏。 为此,李东生在这次“两会”上领衔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公司法》的议案”,他呼吁:应尽快修改《公司法》,为我国公司创造尽可能宽松的环境,使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同一起跑线参与国际竞争。 李东生很心急,“前年国家就提出要重点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TCL也上报了实施方案,但现在一直没有出台具体的措施。” 接招高手功力未够 中国IBM征途漫漫 不过,“心急”的李东生一直很清醒。对于和世界级企业的差距,李东生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电子行业的世界500强目前年营业额在200亿到600亿美元。相比之下,即使是被誉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 和“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企业”之一的TCL,去年全集团的年营业额也才刚超过300亿元人民币。TCL的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冲击20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具有国际规模的世界级企业,这样的任务显然十分艰巨。 “除了规模,更重要的是比企业的内功”。 李东生认为,中国企业要成为世界级跨国公司急需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组装制造阶段,在电子行业,大量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跨国公司手中。 二是国际化经营能力不足,中国企业还明显缺乏经验和人才,“你越追赶就越会发现,与高手过招,我们的功力仍然不够”; 三是国内大部分企业还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全球化面前没选择 悲壮上路不留退路 虽然有这么多困难,但李东生的信心很足。熟悉李东生的人都说:“李总是个不怕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的人。” 最能体现李东生个性的是TCL在IT产业的艰难探索。1998年5月,TCL成立电脑公司,李东生放手让杨伟强等一批年轻人吹响了进军IT业的号角。虽然借奔4的推出,TCL迅速在业内树立起自己的声势,但全球IT业的大幅下滑以及公司合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让TCL电脑一度陷入困境。一时间,企业内外质疑声四起。但李东生没有知难而退,他一方面坦率地承认、分析自己的暂时失利,另一方面依然支持鼓励TCL电脑积极调整转型。 李东生说,在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企业注定要面临许多风险甚至失败,但跌倒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不怕失败,敢于面对失败。 去年6月,李东生首次提出要把TCL建成世界级企业时,就曾不无悲壮色彩地说:“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成为世界级企业中的一员,要么就可能被兼并成为其中一员的一部分。” 李东生对记者说,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没有退路,TCL没有退路。说这话时,不怕失败的李东生,也没给自己留退路。 2003-03-24 羊城晚报 |
![]() |
![]() |
||||||||||||||||||||||||||||||||||||||||
2005\0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