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中企联合网>>企业信息员>>信息员风采
无私无畏闯市场 改革创新谋发展 株洲湘运集团公司 沈海波 朱远东同志,男,现年50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文化,工程师职称,现任湖南株洲湘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系株洲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中国交通企业协会、省、市企业家协会理事。该同志自2000年底担任株洲湘运集团公司总经理以来,团结带领公司一班人通过走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改革之路,使企业逐步摘掉了亏损帽子,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不但没有把历史遗留下来的包袱甩给社会、推向政府,而且还在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六年来共上交各类税、费1.51亿元,职工社保金2600多万元,并为社会提供了1500个就业岗位。2000年前,企业因1996年合并时体制未理顺以及历史遗留等问题出现连年亏损,累计达1500多万元。2001年,朱远东同志通过大刀阔斧抓机构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使企业于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02年,他大胆创新企业资本经营方式,通过采取资本民间化市场运作,引进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开发商共同开发客运班线,并先后将攸县汽车运输公司、茶陵县交通运输总公司等四家县属企业吸收合并至株洲湘运集团麾下,使企业经营上规模、车辆上档次,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六年间,企业因此引进投资共1亿多元,新增中高级客车600多台,公司也一举跻身全国二级道路运输企业的行列;2003年,公司在全省同行业率先获得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2004年,他又指导和帮助司属部分困难、亏损的子、分公司先后走出了困境,实现了全面扭亏的目标。六年多来,株洲湘运集团公司一年一个台阶,国有资产也从6年前的1.5亿元增长到了现在的3.6亿元,实现了保值增值,银行信用度从“BBB”上升到了“AAA”,职工福利也大有改善,在岗职工人均月收入增加300余元。2006年底止,公司拥有职工5500多人,营运车辆1509台,年总收入达2亿元,成为全省“湘运”系统发展速度最快、运输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公司因此连续两年(2002-2003年)被中共株洲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株洲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连续三年(2002-2004年)被评为市“优秀诚信企业”,并被省政府授予“2003年度湖南省优秀企业”,2005年1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2006年4月,被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等14家单位和部门联合授予“湖南省工商界百佳诚信单位”殊荣,7月荣获“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朱远东也连续三年(2002-2004年)被授予“株洲市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并被评为“2003年株洲市劳动模范”,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斗争中,由于工作出色、成绩突出,他还被株洲市人民政府记为“株洲市抗击‘非典’二等功”,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工商界百位诚信人物”。 2005年8月份,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朱远东又带领公司一班人正式启动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政府的支持,被列为2005年株洲市改革改制三大重点企业之一。虽然作为株洲市最大的国有专业运输企业,公司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复杂,改一家相当于其它企业改八家,但以朱远东为首的湘运决策者们提出了“和谐改革”的理念,即只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改变企业的经营性质;只改变员工的身份,不随意改变员工的岗位。通过狠抓宣教、明确纪律、坚持原则、扎实工作,企业改制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做到了改制、生产与稳定三结合。2006年12月19日,朱远东代表企业经营层和部分职工在株洲市产权交易中心按政府评估价竞买集团母公司的资产,一举成功摘牌,实现了企业由国有向民营的标志性转轨。 朱远东同志不仅工作雷厉风行,务实强干,而且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用的公车一直是普通桑塔纳,住的房子仍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集资房(78平方米),而且住8楼没有电梯,拿的报酬也不过是集团公司副职领导的岗位工资,正、副职工资的差额部分和他原兼任的湘高速公司董事职务薪水全部捐给了企业扶贫基金,至今已达5万余元。 (2007年8月17日供稿) 2007年11月21日 供 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