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中企联合网>>企业信息员>>企业新闻
走近沈文荣 走近沈文荣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造就了一批勇于创新、成果卓著的民营企业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会长、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沈文荣堪称其中的典范。 在他的引领下,1975年靠45万元自筹资金起家的沙钢,高扬自主创新主旋律,企业实现了持续高效发展,如今已嬗变成为拥有总资产1300多亿元,主要工艺装备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年产铁2900万吨、钢3500万吨、材3300万吨生产能力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材生产基地、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并跻身于全世界最具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行列,为共和国钢铁工业构筑起一道光彩夺目的亮丽风景线。 沈文荣认真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持续创新,勇攀科技新高峰,以党性和人格的力量,带领2万多名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紧跟催人奋进的时代节拍,团结拼搏,千锤百炼,铸就了沙钢的辉煌。 沙钢,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成功之路,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的奇迹,引起了国内外钢铁同行和中国经济界的瞩目和关注。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到沙钢视察,对于沈文荣同志带领沙钢坚持科技领航,创新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果予以高度评价。 沙钢的领航人沈文荣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留下不同的印象。江苏作家银剑在《生命如歌》一文中,是这样描述他的:“风风火火的气质,敦敦实实的一个大块头。他喜欢笑,一笑起来,嘴角上翘,眉眼下弯,整个圆圆的大脸盘上漾出一种孩童般的天真。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在《中国钢铁“沙皇”》一文中,是这样描述他的:“沈文荣——这个‘钢铁王国’的主宰者有着与寻常人不同的复杂个性。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有着鹰隼一样的市场敏感,斩钉截铁地向他的下属发号施令。” 与沙钢合资生产不锈钢的韩国浦项制铁的老板这样评价沈文荣:“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他象张飞,但是到后来,发现他和诸葛亮有得一比。” 其实,凡是长期与他共事的干部职工都心悦诚服地评价说,沈文荣在沙钢有着绝对的威望,这不仅是他具有非凡的胆略和令人叹服的决策、管理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新时期的企业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十六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功勋、中国创业企业家、中国企业改革突出贡献企业家等30多项荣誉称号的省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六月份又被推选为十七大代表的沈文荣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事事处处闪烁出“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和带领广大职工“团结拼搏”的骨气,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沈文荣坚信:发展是硬道理,竞争靠真本事;他不信: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办不到。为了主动参与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沈文荣带领沙钢广大干部职工,自我加压,敢为人先,抢抓机遇,科学决策,率先引进建设中国第一条75吨大电炉生产线,也就是永新公司,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又成功引进建设了亚洲第一座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生产线,与韩国浦项公司合资兴办第一家中韩合作冷轧不锈钢公司,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摘取不锈钢产品皇冠上的“明珠”,在全国冶金行业中第一个建成了CIM示范工程,开辟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大通道,第一个建成了县级市中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沈文荣亲自组织课题,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实现了“电炉全热装铁水、全精炼、全连铸、全热送、全一火成材、全连轧”的新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进入新世纪,沙钢在民营钢铁企业中第一个挥写大手笔,兴建650万吨钢板工程,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搬迁工程,将多德蒙德钢厂从德国的莱茵河畔搬到长江之滨。650万吨钢板项目的建成,使沙钢工艺装备迅速与国际先进接轨,实现了生产结构从短流程向长、短流程结合的转变,钢种从普钢向优特钢转变,产品结构从长材向扁平材转变的历史性新突破,一跃成为千万吨级钢厂,进入世界钢铁产业第一方阵。在厂庆25周年,也就是在2000年提出的,到2025年钢产量超千万吨的目标,提前20年实现。 沙钢创造出的一系列的“第一”,是新时代的企业家沈文荣超人的睿智和胆识的最为雄辩、最为完整的演绎,彰显了沈文荣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秉性和风格,无不折射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性之光。 这些年来,沙钢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投资,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上百亿,每个项目投资,几乎都是分分厘厘用在刀刃上,建一个,成一个,得益一个,产生了令冶金同行羡艳的投入产出高效益,展示了沈文荣高人一筹的科学决策和严细管理才能。 沈文荣殚精竭虑,辩证思维,形成一套独特的投资管理决策理念。他说:“花钱搞项目,就要象房地产开发那样,许多人以为只是花钱的过程,而实际上花钱的同时,搞好了就是在挣钱。建设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工厂建成后不增值,生产上不得益,就等于赔了。” 奉行这一“建设就是挣钱”的“辩证法”,沈文荣投资管理自有其诀窍,在项目资金运作上,坚持科学态度与项目实际相结合,当好项目设计的主人,决不当项目设计的奴隶,牢牢把好设计、招标和建设速度“三个关”,该花的钱再多也得花,该省的钱一分也得抠,屡屡奏效。沙钢润忠公司90吨超高功率电炉、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建设,设计院预算至少要花20个亿,实际只花了13个亿,而且很快投产得益,创出了我国重大冶金技改工程投资决策管理上的一个成功范例,在全国同行中引起强烈反响。2002年6月28日,沙钢又引进世界先进装备,建成年产100万吨能力的100吨特钢电炉生产线,总投资仅2.48亿元,工期只有短短1年多。2006年,沙钢建成650万吨钢板项目,总投资比国外同类工程节省了30%以上,成为全国同类项目投资最少、建设周期最短的又一成功之举。 沈文荣还潜心管理创新,形成了具有沙钢特色的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他亲自组织制订了集“三个文明”建设于一体的经济责任制,使全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融会贯通,形成了纵横连锁的激励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思想保证,被国内冶金专家誉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好章法”。沈文荣还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在全公司评定厂控职称以及实施大学生学历津贴等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企业建设,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创新力。 担任沙钢“一把手”20多年来,企业进入创新发展的高速路,沈文荣就象一部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不知疲倦地高速运转着。一年到头,他的工作台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计划都排得满满的。清早6点半刚过,他几乎总是第一个进厂门,白天忙工作,跑现场,党政会议一般都是晚上召开,经常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休息。 沈文荣经常发自肺腑地说:“一个企业领导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肩负着组织和职工的重托,要想把企业搞好,对国家有贡献,让职工有饭吃,只有带头吃苦,而且要准备一辈子吃苦。” 行动是内心的最真实的写照。在沈文荣的头脑里,绷得最紧的是“沙钢发展”这根弦。熟悉他的都称他是“创业狂”、“工作狂”。1998年7月,沈文荣为设备引进又一次出国考察。飞机从香港飞往瑞士,清晨6点30分到达苏黎世机场,按照常规,外方接待人员考虑到沈文荣已在途中奔波了30多个小时,建议他先到旅馆休息。但沈文荣执意直奔工厂考察。中午,沈文荣一行简单吃了一份快餐,顾不上浏览世界名城风光,又驱车向德国进发。当天下午4点多钟,沈文荣又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德国福克斯公司。这一次,沈文荣在40多个小时里,行程数万公里,走了3个国家,考察了两个工厂,初步形成了沙钢新一轮技改方案,至于外国是个什么样,他实在没有太深的印象。 1996年,沙钢决定与韩国浦项搞不锈钢合作项目。按规定,1亿美元以上合资项目要向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申报。沈文荣先后7次去北京汇报。一次,沈文荣去冶金部准备向刘淇部长汇报,不料刘部长去了海南。沈文荣即刻决定坐飞机追到海口,可部长去海南铁矿了。此时,已是晚上6点多钟。铁矿远在250公里外的昌江县山区,同行的年轻人都累了,建议住下再说,而沈文荣一向雷厉风行,果断地说:拦出租车。但是,连拦了几辆,司机都怕晚上危险不敢去,好说歹说,终于拦下一辆破旧的拉达车,几个人挤了上去,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5个多小时,到铁矿已经是凌晨1点多钟了,沈文荣连夜与部长的秘书联系,第二天一早向部长作了汇报。刘部长了解到沈文荣一行为了企业发展,星夜兼程,千里奔波,十分感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97年2月,沙钢与浦项不锈钢项目,得到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准。 沈文荣作为数百亿元资产企业的老总,对个人生活没有奢求,出差办事,住普通旅馆,吃饭穿衣也不讲究,有一次,沈文荣一行六人早餐只花10多元钱。他出国考察坐飞机,从来舍不得买公务舱的票。一次,一位港商与沈文荣一起去德国,沈文荣照例又买经济舱,他块头大,挤得难受,就靠在走廊里。空中小姐把他从前舱赶到座位上;实在坐不住,他又走到后舱。就这样他一直被赶来赶去。事后这位港商说,沈老板啊,你现在也不算小老板了,你看看前舱的这些外国人,其实很多是打工的,你也不要太亏待了自己。沈文荣听后坦然一笑说:“能省点钱就应该省一点,这些都是无所谓的”。 沈文荣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面对普通职工的疾苦却关怀备至,一位女工10多岁的儿子不幸患了白血病,沉重的医药费负担使她一筹莫展,沈文荣获悉后,决定破例照顾,由公司先后为其解决医药费12万之多,前年5月,炼钢车间有位职工白血病突然复发,送医院抢救,沈文荣十分关切,当即带头捐款,职工们随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不到三天时间,数万元捐款就送到这位职工的病床前,这位职工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是沙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沈文荣20多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敬业奉献,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展示出领导干部高尚的品格和风范,为整个党委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作出了表率。 上世纪90年代初,沙钢引进建设中国第一条75吨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投产后,正好钢材热销,合资的外方后悔自己只有35%的股份。他向沈文荣提出,买下全部股份,委托沈文荣当厂长,年薪60万美元。外商还私下对沈文荣说,可以马上预付3年年薪,打到沈文荣提供的任何帐号上。出乎外商的意料,沈文荣对此毫无兴趣,他断然谢绝:“我是吃共产党饭的人,做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事后,有人问起这件事,沈文荣神情严肃地说:“想发财的事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沙钢职工流血流汗创下家业,让我沈文荣昧着良心背叛他们?不可能的。”至今,这个“叛徒”都没有当成,沙钢反而把港商的35%的股份收购了。这恐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逆潮流而动,收购外资股份的第一例。 沈文荣作为新时期企业家,一名优秀党员干部,始终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党员干部说,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企业党组织肩负的责任,在办好企业的基础上,完全应该造福社会,回报人民,这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实践,也是沙钢应尽的社会义务。近五年来,沙钢上缴国家税金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位居全省纳税大户榜首。近几年,还捐资上亿元,用于当地建办学校,兴建道路,抗洪救灾和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还积极配合全国工商联在四川贫困山区捐赠希望小学等,5.12汶川大地震累计捐款9550多万元用于抗震救灾,产生了显著的社会联动效应。 沙钢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沈文荣殚精竭虑。如果要问年届花甲的他还有什么抱负,那就是痴心中国民族钢铁事业,做优、做强沙钢,奋力挺进世界500强的壮志未酬。2006年,沙钢内部餐厅的雅间铭牌,已从原来的春兰、夏莲、秋菊、冬梅……换成了米塔尔、阿赛洛、浦项、纽柯等一批世界钢铁巨头的名字。显然,沈文荣的初衷,不仅仅是请巨头们对号入座,在这里吃一顿饭。这个细节暗示了企业未来的参照系,有意无意间透露出沙钢的勃勃雄心…… 下一步,沙钢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装备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并购联合,资产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精品板材、精品线材和精品棒材生产基地,成为资源高效利用、生产与环境、企业与社会和谐友好的绿色钢城。 路无尽头,业无止境。光荣当选金年会手机版副会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会长、中共十六和十七大代表的沈文荣正以一名新时期民营企业家的执着追求,团结带领沙钢广大干部职工奔向新的目标,展现在沙钢面前的是金色的希望。 江苏沙钢集团 2010年03月06日 供 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