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中企联合网>>企业信息员>>文化建设
举办职工退休仪式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职工退休时应有一个难忘的“仪式”。《中国工会章程》第八条规定,工会组织要关心离休、退休和失业会员的生活,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部分基层工会主席认为,推进“退休仪式”制度化是工会履职尽责的现实需要。 中国工会十七大提出,要牢牢把握维权服务这个基本职责,做新时代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各级工会应以这一行动为契机,做好每一件事关职工群众的事。工会干部普遍认为,把“退休仪式”制度列为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的议题,拿出可行方案,协调人社等部门,合力推动这一制度落实。期望不久的将来,每名职工都享有一个难以忘怀的“退休仪式”。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伟业告诉我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作为劳动者的工人阶级,理应享受荣光、得到礼赞,更应在退出工作岗位时得到认可和尊重。我只是想说,不管怀有什么样的理想,不管拥有怎么样奋斗经历的人,不管你还会继续工作多少年,终有一天,当你准备好结束你的职业生涯时,都希望能收到一次鼓掌,一束鲜花。只要努力过,都是光荣的。 我依稀地记得,1978年,日本纪录片大师牛山纯一,来到上海张家宅地区,拍摄了一部叫做《上海新风》纪录片。这是为数不多的外国导演镜头下中国改革开放前夕的影像。2019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候,有人采写了一组“寻找张家宅”的报道,他在稿件中记述道:“在上海音像资料馆珍藏的这部《上海新风》纪录片里,上海市棉纺第122厂的6位退休工人集体戴上了大红花,由单位工人进行欢送后,再一起坐上单位的卡车,卡车上插着鲜艳的国旗,开车的司机会将退休工人一位一位送到家里,工厂安排人一路敲锣打鼓宣布这6位工人的退休,卡车外的人们则欢呼着,就像新年一样热闹。” 那是一个以单位作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的年代,一个人自从踏上工作岗位,这一辈子就与单位紧紧维系在一起,人员流动极少,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样一场仪式,对于个人而言,是对这几十年来自己价值和贡献的圆满肯定;对于单位而言,也是显示企业大家庭温暖的良好时机。曲终人不散,单位的功劳簿上,无论何时都会有你的一笔。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化气氛的越来越浓郁,这种看上去有些不合时宜的仪式,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往后,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一个部门里的搭档甚至一年里要换好几茬。从企业到员工,对于同事的离去,都已经习以为常,无论是离职,抑或是退休。于是在许多企业里,大多数退休的员工,只是静静地在人事部门办完手续,默默地收拾台面离开办公室,顶多也是与三五好友小酌一番,算是给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交代。 无论是谁,不管知名还是无名,不管是在商场上叱咤风云,还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当他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同样也是为了企业和社会,一直工作到退休,都应该值得被纪念一次。哪怕仪式再小,只是一次鼓掌,或者是一束鲜花,都是企业对于个人的最后一次致谢,都是个人对于这一段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释怀。 无论个人的职业梦想有没有实现,雄心展示还是壮志未酬,其实到了退休的年纪,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可能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就是这样一声“人走了,茶不会凉,常回来坐坐”的招呼。对于上了年纪,面临退休的员工来讲,这可能是企业最人性化和关注个体的表达。当然,道理虽是这样讲,但我也知道,这个问题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讲,会不屑一顾。对于他们来说,退休还过于遥远,或者说,退休能否有一个足够体面的离开,是一个奢侈到不想探讨的问题。 都说职工利益无小事。解决“退休仪式”在企事业单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用制度来规范,像福建、浙江、上海那样,用制度保障退休职工的权益。让为国家、为企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退休职工,在“褪去人生铅华”后不再有失落感。 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规范“退休仪式”,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工会组织履职尽责,事关职工特别是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工会组织应把这一“光荣传统”做好、做实、做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今天种下“关爱职工的一粒种子”,明天就会收获“当好群团组织排头兵,力争青浦 工会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丰硕果实! 在现实生活中,收拾一下座位,办理一下手续,告别一下同事……仍有许多职工的退休就是这样,不缺程序关,但缺仪式感。同事们在寒暄告别的同时,似乎已经忘记,这些老同志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也曾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中流砥柱。而就在退休的这一刻,所有的功劳,一切的荣光都归于了平淡。这对于辛苦工作了几十年的他们而言,实在是一大憾事,难免让他们感觉“人一走,茶就凉”。 生活要有仪式感,退休也需要仪式感。当前,多地已陆续开始实践具有仪式感的退休仪式。前段时间,绍兴市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退休制度的通知》,让退休干部有更多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该通知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推出X项自选动作,从而充分发挥老干部、老职工们的传帮带作用,为培养新人传经送宝。 人才是用人单位的宝贵财富,而老职工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人才。他们从年轻时就投身单位工作,光阴荏苒中奉献了青春,也挥洒了汗水。他们不光亲眼见证了单位的每一次进步,也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熟悉了不少的细节。单位有什么问题,某项工作有什么漏洞,他们比任何人都有话语权。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他们中的大多数完全可以继续为单位建设发挥作用。举办一个暖心的退休仪式,鼓励他们积极为单位工作建言献策,既让他们感到体面,也给予了他们另一重身份、另一重使命。 人总有退休的那一天。为职工们举办具有仪式感的退休仪式,暖的不仅仅是老职工们,还有其他在职人员的心。每个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一名职工的辛勤工作,单位的发展成果也理应由职工集体共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的利益作为用人单位“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失为明智之举。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许有很多繁琐的事务需要简化,但就退休仪式而言,必要的仪式感还是不可或缺的。暖化了老职工的心,就留住了他们对单位的情。 工会举办职工会员入职、入会、授荣、退休仪式,不是“应景”而是“实惠”,不仅对当事者是尊重,也是对更多职工群众的鼓舞。但在实际生活中,肯于这样做的用人单位不多,做得好的更少。特别是退休职工,离开工作岗位时大多冷冷清清,即使有情谊表示,也不过三五知己、周围同事小范围送别,终不免留下一缕怅然。 首先,它体现了工会对职工群众的真挚感情。按说,入职、退休、荣誉奖励,都是用工单位的行政程序,与工会工作没有必然联系,或者说不是工会的分内职责。工会不管,算不得失职;管了,可能“多此一举”。但作为“娘家人”,工会又有义务关注职工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关注,而且要服务,没有一份真挚感情是做不到也做不好的。 其次,它体现了工会组织对这个问题有深刻认识。竭诚为职工服务只有感情是不够的,深刻认识这件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使服务到位、贴心。“让广大职工更有尊严地工作、更体面地生活,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最后,它体现了不同的服务形式。举行入会宣誓活动,让职工会员进一步了解会员权利义务,更有认同感、归属感;参与企业授荣仪式,让职工不但为企业自豪,更为自己骄傲;凝练退休职工职业生涯成为诗句,给他们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让他们感受到职业的自豪与荣耀……这样有的放矢的安排,体现了工会的用心,也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习中供稿) 2023年06月04日 供 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