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中企联合网>>企业信息员>>管理创新
让安全成为习惯/崔亚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分为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或是思考问题。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引申开来,如果我们将好的习惯贯穿于安全工作始终,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基础,养成安全行为,那么我们就会少一分痛苦,多一分和谐。 "让安全成为习惯",前提在于加深认识。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政府及其各监管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意识决定行动。在具体工作中,对安全工作重不重视、认识深不深刻、工作力度大不大,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首先就是要解决认识的问题。 一是树立抓安全就是抓效益、促发展的理念。二是树立抓安全就是抓民生、促和谐的理念。 "让安全成为习惯",重点在于宣传教育。 抓安全工作,其实就在做人的工作,只要做好人的工作,安全工作就做好了一半。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人的思想不重视,麻痹大意才出现的。搞好宣传教育,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而不断规范和提升工作水平,是抓好安全的重中之重、治本之策。 一是坚持从小抓起,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孔子有一句话,叫作:"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成若天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因此,我们的安全工作要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增进安全知识的了解。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拓展安全教育领域。古代荀况曾说"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强调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引导和启发人们从生命价值中体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要注重环境的熏陶,努力营造一种社会氛围,使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三是坚持重在基层,抓好一线人员培训。安全工作,重在基层,重在一线。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 "让安全成为习惯",关键在于基层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安则全局安,基础稳则整体稳。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如果基层工作不到位,基础工作不扎实,发生事故是迟早的事情,是必然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人防、物防、技防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归根到底,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强化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做好安全工作,就必须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突击性工作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把专项整治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事前防范与事故查处结合起来,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抓排查、除隐患,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是围绕责任主体,着力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关键在于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要指导督促各类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设立专职的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保障安全生产。要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和严格实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岗位和每个从业人员。要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健全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指导督促各类企业依法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加大安全设施、设备的改造、更新力度,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坚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设施"三同时"制度,保证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二是围绕网络建设,着力发挥基层安全监管作用。首先,要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我们要根据实际,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其次,要落实日常监管措施。要认真落实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安全隐患周报制度、安全隐患整改不过夜制度。最后,是要落实事故责任追查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事故的追究查处力度,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政处罚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查处,通过处罚和责任追究,达到警钟长鸣和长抓不懈的目的。 三是围绕监督管理,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要坚持从严执法、公正执法,通过强化监管,提高依法监管水平,改变目前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的状况,使生产经营单位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增强基层安全监管工作的权威,努力将各类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让安全成为习惯",核心在于行为养成。 有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和尚为了让小和尚练剃头,每天让小和尚在冬瓜上练习,每次小和尚在冬瓜上练习完之后,顺手将剃头刀插在冬瓜上,有一天老和尚觉得小和尚合格了,于是让小和尚给自己剃头,小和尚很快就剃完,却习惯性地将刀像插冬瓜一样把刀往老和尚头上一插……。上面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其中的寓意却不能忽视,在我们生产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因为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某些行为、举止或做法,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因此,让安全成为习惯,落实到每个岗位、各个环节和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就是要逐步规范和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 一是安全生产必须从细抓起,从点做起。"鸡毛蒜皮"原指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但在"安全工作无小事"的今天,"鸡毛蒜皮"的事却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现实工作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如果放在安全生产上,就必须看作是大事,否则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从全国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因平时的一个"疏忽"、一阵"马虎"而酿成的事故就占了较大的比例。从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中许多事故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细节决定成败",血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要敢于拿"鸡毛当令箭",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真正做到"抓小防大"。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以身作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将安全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以点带面,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习惯、行为和环境。 二是安全生产必须讲究方法,人性管理。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实行人性化管理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要求安全管理制度令行禁止、违者必究、有究必严、有严必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安全制度的人性化约束作用,积极探求实现制度"理性化"管理之外的"人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把发挥人的能动性提升到安全管理的第一重要位置,实现安全的最优化管理。要注重人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情绪,着眼于防范于未然,积极消除员工在生产作业中的不良情绪、心理障碍,极力避免员工因心理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要通过"柔性"的文化约束,形成群体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促进员工的自我安全约束,实现人与安全、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2023年02月24日 供 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