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中企联合网>>企业信息员>>信息员风采
激扬青春 谱写华章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优秀共产党员李文华 ![]()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优秀共产党员李文华 李文华,男,39岁,汉族,1988年参加工作,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高级策划师、高级职业经理人、经济师,现任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历任中卫县金矿选冶厂副厂长,中卫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中卫市污水处理公司经理,中卫市供排水总公司总经理。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文华以赤诚的党性在创业,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信念在奋进,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宁夏十大杰出青年、宁夏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宁夏诚信经营杰出企业家、中卫市先进工作者、十大杰出经营人才、优秀青年企业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奋进,执业为民 60年代出生的李文华,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启蒙教育,也是他的人生准则。1988年,年仅20岁的李文华进入原中卫县金矿选冶厂,成了一名技术员,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于是,他毅然于1989年全脱产到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学习。学成归来的他担任了金矿选冶厂副厂长,工作中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坚毅中,不断锤炼着自己。1993年他进入原中卫县房产公司,从基层员工做起,先后担任了公司办公室主任、开发公司经理、副总经理。其中任开发公司经理期间,改造县城危房1000余户,为行政及危房户建设办公和住宅面积20多万平方米。改造建设商业一条街工程、和平小区、团结小区等项目,为原中卫县城市建设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2年,李文华被组织选中负责污水处理厂筹建。面对组织的信任,他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带领参与筹建的9名同志,购置大量的相关书籍,跑遍区内外重要污水处理厂及设备生产厂家,他用自家的摄像机,自己购置录影带,把考察工艺、设备、材料等等全都记录下来,供上级参考,让参建同志学习。三身穿破的衣服、五双穿破的鞋、六顶戴烂的草帽,见证了李文华的苦与乐!工程进行到最困难的时候,机械设备上不了,他就身先士卒,带头用锹挖、用肩运。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全体参建人员一个个都冲锋在前,奋勇争先,面对着多年淤积的充斥着有毒沼气的排水沟,有人呕吐不止,有的人晕倒,但没有人退缩,无怪乎大家都称那段日子为“决战龙须沟的激情岁月!”当年臭气熏天的“龙须沟”,如今也已变成了平坦的南苑路,方便着出行的每一位居民。 谁也想不到,建设时任务最琐碎、最有可能延期的工程,却成为建设进度最快的工程。一个没有经验可循、令很多人担心的国债项目,却以最规范的施工,成为自治区发改委津津乐道的最符合标准的样板工程。一年!比预定工期提前一年!使一座“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有特色”的生态型别墅式的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成为中卫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掀开了中卫污水处理的崭新篇章。所有这一切,无不渗透着李文华及所有参建者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做为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挺身而上的大无畏精神。 2005年4月,奋进着的李文华,又掀开了事业新的战略序幕,李文华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中卫市供排水总公司总经理。新公司、新机遇、新班子,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企业的一把手,李文华在充分摸清企业现状后,经过深思熟虑,将立项融资工作作为总公司的头等大事,通过“项目带动战略”来加速总公司的发展。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共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及银行融资2亿多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15000多万元,使供排水管网从原来的不足70公里增加到200多公里,服务面积从8平方公里扩大到32平方公里;编制并上报了18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0亿元,80%的项目进入了国家项目储备库。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建设局的要求,先后完成了14项政府指令性工作,完成投资近2亿元。 合力,共谋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李文华深知,21世纪没有个人英雄。为此,无论是最初的选冶厂副厂长,还是现在的集团公司总经理,他都把团队建设最为干好工作的重要抓手。特别是担任供排水总公司总经理后,面对管理机制上仍残留着计划经济下的顽迹,既存在职工队伍观念滞后的问题,又存在苦乐不均、同岗不同酬等问题,职工之间经常出现互相猜忌、攀比和不和谐的举动等情况。针对这种状况,他力排众议,与新的管理团队一道,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内部改革:按照现代企业模式修订制度并成立稽查部监督执行,制定新的工资体系体现同工同酬,实行管理人员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打破“领导铁饭碗”。所有管理人员、包括总公司副总经理、各种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部与总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完成奖,完不成罚,再次聘任时记入考评。当大家看到高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时,知道什么是“真格”的了,一时间没有太多的说教,也顾不上争论和议论,不和谐的声音在不断完善的制度面前转了个弯。紧接着他大力实行民主管理和阳光管理,全力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就企业生产经营、职工工资等敏感问题,全部上职代会商议表决,并张榜公布,使职工知司情、议司政、谋发展。针对垄断行业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他率先通过中卫电视台向广大用户公开承诺,并且郑重承诺:“违反承诺服务被用户投诉者,一经确认,管理人员(包括自己)停职,普通员工下岗。”一系列改革,使总公司上下齐心,真抓实干,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硬的制度多少让一些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意识和垄断行业优越感熏陶下的员工心里很不舒服,暗地里流传着许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怪话”。为此,他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提到了同样的高度,把三大道德和八项准则作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展开“树立六种风气、预防五种疾病”大讨论,开设总经理信箱和设立总经理接待日,化解员工心中的矛盾。 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李文华深知,学习是锻造一流团队的必由之路。为了使员工尽快投入学习,他改变周二学习模式,要求员工上台演讲,并将员工教育和培训工作列为企业长远规划,亲自指导有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利用员工业余时间,坚持每周四的各种专业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他还通过选送、定向进修等形式,选拔中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优秀员工到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学习,造就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多层次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集团,再燃激情 千难万难,不发展最难,正所谓“大发展有大困难、小发展有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企业每前进一小步,李文华和他的团队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2008年1月16日,市人民政府直属的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了,李文华被任命为企业法人代表、总经理。集团公司紧扣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社会职责,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做好城市供排水、供热、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尽一切可能和渠道为城市建设融资,完成市委、市政府的指令性工程等等。为了这一切,李文华几乎变成了“飞人”,有时候几乎一周时间,他都是在车上和飞机上的度过。但他在忙中充实着、快乐着,激情,因为中卫这片热土点燃了。 企业发展了,壮大了,李文华成功了。但在农村长大的他,时刻关注着农村和城市困难群众,经常捐款捐物。在他的带领下,集团公司向南部山区群众及城市困难学生捐款5万多元,将价值4万元的生活饮用水管道及水泥捐赠给农村,解决农民饮水问题。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集团公司向灾区人民捐款4万多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近2万元。同时,他还要求下属公司根据实际部分或全部减免了城市低保和困难家庭的水费、暖费,仅此一项,每年企业就要少收入也好万元。但他却说“水暖有价,情义无价,我们是国有独资企业,是社会法人,要体现党、政府和企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能用值多少钱来衡量的”。 “天道酬勤”。李文华同志和全体职工的付出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他成功了,但他依旧是真抓实干,不骄不躁,不但赢得了同行业的赞许,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获得了众多的荣誉称号。但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褒奖,李文华一点也没有沾沾自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他仍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学中求巩固、求发展,在干中求突破、求提高,带领全公司员工向一个更高的起点迈进,将青春燃烧在中卫这片热土上。 2008年07月04日 供 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