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手机版 金年会手机版    
   
 
展现信息员风采 提高企业形象
企业新闻 | 管理创新 | 文化建设 | 创业历程 | 信息员风采 | 热门文章 | 信息员名录 | 信息员排行 | 首页
当前位置: 中企联合网>>企业信息员>>文化建设

坚持“公交优先”就是坚持老百姓优先

    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杨恩良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近几年来,郑州市公交总公司在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思想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贯彻公交优先战略,本质在坚持公交为民,坚持“公交优先”,就是坚持老百姓优先。正是因为秉承这一经营与发展理念,郑州公交事业才取得了跨越式的较快发展,才铸就了“市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公交品牌。
    五年发展  铸就郑州公交品牌
    1954年早春,郑州市发出了第一辆公交车,由此开创了郑州市公交事业发展的新纪元。迄今为止,郑州公交已经走过了52年不平凡的历史。52载的历史记载着郑州公交人坚忍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
    特别是近5年来,在公司新领导班子的率领下,郑州公交事业进入了超常规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0年,为推进公交事业快速发展,市政府提出了“打造郑州公交品牌,创造全国同行一流”的发展愿景。为实现这一愿景,公交总公司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用于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为提高城市品位,2005、2006年度投入资金2亿多元,购置548台空调车,目前全市公交车总量3421台。穿梭在郑州大街上的一辆辆性能优越、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环保节能的公交大巴,构成了郑州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不断满足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市民出行需求增长的要求,公交总公司积极贯彻城市公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城区发展到哪里,就把公交线路开通到哪里,陆续开通新的运营线路,不断优化运营线路网络布局,基本做到了“有路就有公交车”。目前,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的覆盖面积3.23千米/平方千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由1999年的5.4台增至2006年的14标台,达到了公安部、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求的A类标准。
    这几年,郑州市公交事业在发展速度上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同时也以其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满意和赞誉。目前郑州公交的服务合格率、车厢整洁合格率、车辆(设备)完好率、工作车率、发车整点率等项指标,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在2004年全市组织的社会满意度调查评比中,公交名列第三位。公交总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信誉示范单位”、“中国诚信企业示范单位”、“全国公交系统先进企业”、“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全国城建系统先进基层工会”等荣誉称号。2006年度又荣获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文明企业、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命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5月,经过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鼎、中国用户满意鼎活动组委会严密筛选、科学评估和综合考察,郑州公交总公司荣获“中国用户满意鼎”。这是首次授予的6个满意鼎中的一个,也是全国公交行业惟一的一个。
    半个世纪,光阴荏苒。54年筚路蓝缕,54年风雨兼程。郑州公交从步履蹒跚到健步如飞,从稚嫩幼苗到大树参天,日渐枝繁叶茂的盛景里,凝结着数代公交人的辛勤汗水。在54年的岁月里,公交人呕心沥血,身体力行,用行动践行着“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经济”的服务宗旨,铸就了“市民满意、政府放心”的郑州公交品牌。
    公交优先  场站先行
    公交优先,场站建设必先行。
    随着公交线路的不断开辟和公交车辆的不断增加,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制约郑州市公交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公交场站的严重匮乏,使全市大部分公交车辆夜间无处停放,只能“露宿街头”,不仅严重影响公交线网的合理布局,加大公交车辆运营和维护的难度,增加管理、看护成本,而且挤占城市街道路面,影响市容市貌和道路畅通,更令人担忧的是存在严重的安全与消防隐患。
    公交场站是一个城市应当而且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在现阶段,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尽快改变,势必会影响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思想在各地的贯彻落实。
    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六部委日前推出《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科学编制公共交通规划,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的土地配置模式;城市交通规划要与城市总体布局和人口产业分布相协调,确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有关技术和经济政策;完善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合理规划设置场站和配套设施。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求,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将公共交通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对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停靠点。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场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
    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大力发展公共汽(电)车。公共汽(电)车承担着汽车公共客运的主要任务,要在稳步增加线路、延长营运里程、扩大站点覆盖面的基础上,优化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和多样化交通需求,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方便人民群众生产活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扶持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同时,要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科学设置优先车道(路)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加强优先车道(路)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管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这种状况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把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思想能否得以落实的关键问题来看待。同时也进一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战略高度,从实现我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造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龙头城市,提升我市在河南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度,推进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郑州公交经验  瞩目全国
    2002年以来,我市的公交场站建设获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完成公交场站规划选址54个,12个公交场站已交付使用,6个公交场站正在加紧建设中,共计完成工程投资2.8亿元。
    郑州公交场站能领先于全国而先行一步,首先得益于领导重视。在充分认识加快公交场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2001年5月22日,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公交场站建设问题。2002年5月9日,市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做出了关于加快公交场站建设的决定,并将公交场站建设列入郑州市的重点建设工程。
    “公交优先”绝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我市积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逐步实现“郑州大公交”的梦想。
    ——制定建设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通过对我市公交发展现状和未来公交出行发展需求的系统分析与预测,确定了郑州市公交场站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郑州特色、标志性、模块式、多功能公交场站的目标,要求场站建设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建筑造型、色彩与风格的一致性和多样化,按照绿化美化、一场一景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建筑精品,努力使之成为我市一道新的靓丽景观;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努力做到每个公交停车场、每个公交枢纽站都与城市的整体环境和谐统一。
    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市政府强调,规划是保证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分享和有效配置、维护公共利益和生态环境、具有强制力的地方性法规,一经批准实施便具有法律效力。要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确定运作模式。公交场站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很强的“民心工程”,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整个公交场站建设过程中,政府都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协调、政策推进的作用。同时,政府又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包办一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公交企业作为城市交通市场主体的功能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和方式,规范、有序地推进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
    在充分考虑公交场站建设特点的基础上,市政府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都要尽可能地市场化运作。这种运作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财政投入一部分启动资金,其余建设资金主要由公交企业通过市场运作来筹集。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城市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和规划的实现,有赖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了给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政策保障,市政府经过周密论证和反复研究,制定了推进城市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支持这一事关城市公交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市政府做出了“每年政府贴息1000万元,暂定3年,列入城建计划”的决定。
    土地资源是一个城市最稀有、最宝贵的资源。为了支持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市政府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和杜绝浪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要。同时还尽可能地降低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成本。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给予公交停车场、枢纽站和首末站建设用地相关政策扶持。同时又指示:原属国有土地的可先行建设;集体土地属于建设用地的可先行建设;集体土地属于农用地的暂不建设,若国家同意征用也可先行建设。市政府还要求市规划局要根据郑州市城市发展的远景,优先对公交场站用地进行规划控制,同时对公交场站建设实行免交征地配套费政策,要求土地局打破常规,提前介入土地定界。所有这些,都给予了公交场站建设最大的优惠和支持。
    与此同时,市政府还以战略的眼光,考虑公交长远发展对土地占用的需求。在制定和修订城市规划时,为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和公交运营及车辆维修保养设施留足建设用地。并明确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公交事业规划发展用地。
    ——加强组织协调。加快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建设精品,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为顺利推进这一重点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决定,市政府成立了公交场站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公交场站的规划建设;组建了公交场站建设项目部,负责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明确由市公用事业局牵头,市规划局、市土地局和有关区及土地业主单位参加,尽快提出每块拟征迁土地的具体实施意见;由市规划局牵头,市交通局、市公用事业局参加,提出4个长途客运站建设与公交场站建设结合的选址意见并报市政府。要求7个公交枢纽站与市环城快速路要同步建设,以确保环城快速路通车时公交枢纽站、首末站能够启用;11个大型公交停车场的用地问题,要分层次地予以解决;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大学城、惠济区内的省体育中心、桥南新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停车场的建设要抓紧先行。同时又指示相关各区、乡镇政府,必须从全市发展大局和辖区长远发展出发,分别成立公交场站征迁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积极配合公交场站项目部开展工作。
    土地征迁工作是公交场站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规划建设中的54个公交场站遍布全市,征迁工作涉及郑州市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二七区、金水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东新区等辖区。由于征迁工作政策性强,点多面广,涉及利益群体多,且公交场站作为公益性基础建设,用地价格较低,给协调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市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到征迁、施工现场,帮助协调解决征迁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郑州经验引人瞩目。2005年11月,全国政协人资委、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公交协会在我市召开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郑州的经验和做法。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这对郑州公交来说,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完全可以坚信,有中央正确战略思想的指引,有省市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经过全体郑州公交人的努力奋斗,郑州公交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乘着发展机遇的东风,郑州公交正在扬帆远航!
    (2007年5月16日供稿)
    2007年11月19日    供 稿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主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TEL:(010)68701153 68701159 687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