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中企联合网>>企业信息员>>管理创新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实现民营和国有共同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的民营经济与全国一样,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最近,已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无疑给湖北省的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在与国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关系也不是对立的,不是彼消此长的,而是有竞争有合作的竞合关系,是良性互动、共与生荣的关系。因此,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彼此之间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与国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民营经济才能实现加快发展。 一、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这一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表明: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等)和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轴上的两个轮子,共同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等)与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必须共同发展。 二、坚持和改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 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国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同时,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承担着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任。 2006年全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总资产量为29万亿元左右,在石油化工、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电力电信、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设备制造、国防工业等七大关键领域,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 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数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17.5%,但资产总额占49.4%,销售收入占40.5%,实现利润占46%,上交税收占56%,也就是1/6的国有企业,所交税收占全部工业的2/3。 2006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企业占19家,全部是国有企业;2007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企业增为22家,也全部是国有企业。2007年中国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49家,占69.8%,资产占93%,从业人数2058万人,占89%,实现利润占87.9%,纳税占92.7%。 湖北省的财政收入75%来自于税收,而税收的75%来自于工商“四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所以,湖北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工业。2006年湖北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数为1036家,只占规模以上总数的13.6%,但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交税收分别占了53.4%、57.4%、69.1%和71.7%。也就是1/10国企,提供了7/10的税收。同时,全省汽车、冶金、石化、电力、电子五大支柱产业中,70%以上都是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支撑了五大行业发展。2006年实现利润前10名的企业,全部是国有企业。此外,城镇就业的主渠道还是在国有企业。2006年国有企业职工达113万人,占全省企业用工人数的60%以上。 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启动民间投资,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是满足全国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力军,也是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006年全国民营企业已有1200万投资人和近3000万个个体工商户,这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而且绝大多数人过上了小康日子,解决了上亿人的就业问题,培养了几十万个中产阶级,为转换中国社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 在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外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富余人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解决的办法只有自主创新,民营企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此外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消除“零就业”家庭也作出了贡献。 2006年,湖北省民营经济的企业总量已突破了15万大关,纳税总额达198亿元。民间投资完成1084亿元,增长35%,占全省投资的33.6%。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为发展国民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两个“毫不动摇”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中始终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与国有经济的成长并不相悖。因此,不能只有国有经济,没有民营经济;更不能只要民营经济,不要国有经济,不能搞所谓的“民进国退”,应该是“民进国也进”,必须实现共同发展。 三、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实现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共同发展是成功之路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认可的巨大成就。2006年全国的GDP已超过了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为1.7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已过1万亿美元(达1066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财政收入近4万亿元(3.93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突破2000美元;煤炭、水泥、化肥、钢、发电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中国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3.8%,仅次于美国。 我国经济成功,与其他转型国家有一个根本区别,就是我国没有走完全私有化的道路,而是采取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历程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2、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民营经济逐年上升,国有经济比重逐年下降,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非但没有相互对立、彼消此长,反而相得益彰、优势互补。目前,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实力居全国第一。在中国500强中,浙江省占了303席,占60%以上,总量为全国第一,民营企业数40.6万家,投资人数92.6万人,雇工508万人,注册资本为6936.7亿元,资产过亿的有1500家,产值或销售总数过亿的1700家。民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及出口额等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浙江省继续居第一。 然而,浙江省国有经济的总量,虽然在本省国民经济中只占28%,为全国最低,但浙江省国有经济总量大,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上海。在改革开放前,浙江、广东两省的国有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居15名以后,随着民营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这两省不仅民营发展居全国第一、第二,国有经济发展也居全国的前列,全省GDP总量也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省份。 这两省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共同发展是成功之路。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除少数必须由国家投资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及湖北省的国有经济继续发展,资产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数量也增加,而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这就使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互相渗透和融合,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创造了一条重要途径。湖北省在国企改革中实施的“三个一批”战略,其中50家大型国有企业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少企业吸取了非国有资本,有些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既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五、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改革试点区,民营经济仍然必须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下,与国有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加速发展 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湖北省的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次挑战。 武汉城市圈试验区,不是过去的新特区,有科学的内涵,突出表现在“综合配套改革”及“两型社会”上。作为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也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 比如,所谓“综合配套”,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因此,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必须围绕这三个系统四个方面,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寻找机遇,发展自己。 又比如,建设“两型社会”问题,湖北省的工业、产业结构一直偏重,但汽车、钢铁、石化这些产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湖北省的优势所在。建设试验区,搞“两型社会”,不是不要这些重工产业,而是应该继续发挥它们的优势,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把这些国有企业做强做大,促进它们发展。民营经济(企业)也应按“两型社会”的要求,努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而不能又重复生产一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与此同时,在湖北省的支柱产业的国有企业,在按“两型社会”要求加快发展时,民营企业也应寻求机遇,参与这些国有企业的“转型”的发展,从而发展壮大自己,实现共同发展。 80万吨乙烯是确定改革试验区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投资143亿元,2011年投产。这个项目是国家对国有经济的投入,这不仅对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壮大国有经济起着重要作用,也必将带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因为80万吨乙烯投产后,可以生产多种化工产品及原料,可制成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等,民营企业也抓住这一机遇,生产化工的下游产品,从而发展自己。这样,实现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共同发展。 (作者系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会长) 2008年06月03日 供 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