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家动态
  《企业家》杂志封面人物丨王大庆:实创三十年,创新至上的生存智慧  
   
  发布时间: 23-12-15 04:33:44pm    文章来源: 《企业家》 杂志  
         
 

 文丨谢丹丹 朱新月

作为北京市电梯行业民营企业中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企业、第一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第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北京实创电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创)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三十年。三十年,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由无数的动荡、艰难与考验构成。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足三年的背景下,实创能顽强存活三十年,实属不易。
实创深谙哪些生存之道?它是如何在这个行业里赢得一席之地的?为此,本刊特约撰稿人谢丹丹、朱新月特别采访了实创董事长、创始人王大庆。



01

率先拓展行业一条龙服务

20世纪90年代初,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一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年代。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年仅25岁的王大庆进入电梯行业,开启了创业之路。1993—2003年,实创主要以代理品牌电梯的市场销售为主。当时电梯市场相对较封闭,能够进入的民营公司并不多,竞争压力不是很大。王大庆带领公司一帮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每天忙个不停,成批成批的电梯在他们手中销售出去,公司利润相当不错。很快,王大庆就赚到了第一桶金。但王大庆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不断思考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不仅要赚短期的钱,更要赚长期的钱,怎么办?那就不能只当电梯界的搬运工,还要深度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电梯行业比较特殊,把电梯卖出去,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要把电梯安装好并供人安全使用,才算是完成了产品的最终销售。所以,在电梯行业,经常说“人(安装维修的人)是电梯行业的第二生产力”。
王大庆发现,在电梯行业里,很容易出现各环节割裂。比如,购买设备的是一批人,负责安装的是另一批人,售后服务的再是一批人,相当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一旦电梯出现使用问题,很容易出现各方相互推诿的情况。究其原因,王大庆说,正是由于行业内的条块分割,出现问题往往无法明确责任。常常是电梯出现故障甚至事故时,无法区分到底是维保不到位,还是生产工艺缺陷的问题,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任何一方,找不到责任人,所以留下了很多隐患,不仅客户反馈的问题多,而且问题久拖不决。
为了解决存在的诸多行业问题,把控整体的工程质量,王大庆带领实创做了一件开拓性的事情:把销售、安装、维保等环节全部打通,让同一群人来做这些事,由此形成闭环,这一举动在当时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此后,凭借一条龙服务模式,实创的市场占有率很快冲到北京市场第一,并且凭借优质的服务使这种优势持续了数年。
是什么给了实创引领行业发展的底气?一是保持追求工程质量、服务客户的初心使命;二是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团队。当时,实创联合了厂家以及行业离退休专家,组成专业团队进行技术研发,并对所有员工进行了系统培训,取得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最高等级的一级资质。这个做法引得行业内其他公司纷纷跟进学习。“不仅最好,还要更好”——这是实创领先行业的法宝,也是王大庆的创业准则。

02

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

没有一家公司,会始终保持一帆风顺的发展。进入实创的第2个十年,由于认知局限加上市场的诱惑,实创也走了很长一段弯路。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混杂着各种机会与诱惑。在这十年间,实创也涉足过很多行业,如房地产、外贸、餐饮,等等,为此交了不少学费。王大庆发现:隔行如隔山,无论进入哪一个行业,其实自己运用的都是电梯行业的管理和战略思维,难免会做出不合时宜的决策。


△实创本本分分扎根电梯行业,坚持把小事做细,把小事做完美。
走过了弯路,专注更显可贵。因为经历了这些曲折,王大庆更加坚定了这样的理念:人应该做自己懂的事、熟悉的事、珍惜的事。因此,他对电梯行业的感情也愈发深厚,内心更加坚定电梯是“成我之事”。
王大庆说:“做电梯是老天安排的,我从来没有刻意要赚多少钱,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就好了。”虽然在外人看来,电梯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但在王大庆看来: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事、脚踏实地做人,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
如何让公司继续在行业内领先?2010年,实创就面临了考验:人员流失严重,业绩直线下滑。王大庆分析原因后果断采取办法,引进新的奖励机制、调整市场策略、联合厂家进行系列创新。通过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同时发力,实创再次回到行业主流位置。在王大庆看来,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
回顾这三十年,王大庆颇有感触:“三十年潮起潮落,很多同行企业消失了,也有很多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实创并没有比别人聪明,也没有比别人拥有更多高精尖的产品,我们能够一直生存下来是因为保持专注,持续探索,不断挑战,激励自己提升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构筑更高的行业壁垒。”

03

用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从2013年到2023年,实创围绕电梯行业横向拓展为集团性维保公司。电梯虽然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但在数字化、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然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王大庆认为,电梯的安全性能一直是行业核心问题,如果有了高科技的加持,人们乘坐电梯一定会更安全、更舒适。于是,实创成立了科技公司、物联网公司,从服务型公司向科技智慧型公司转型。

然而,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让王大庆充满了危机感,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果然,电梯行业的暴风雨也是滚滚而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2003年以后,很多为外资厂家做配套的国内企业,借助电梯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电梯工厂,和外资企业进行价格战,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一哄而上的结果,无疑加剧了竞争的烈度,行业的利润也是逐年下降。如果这种低门槛的恶性竞争持续下去,电梯的安全平稳运营则无法保障。科技是提升安全性能的唯一手段,这也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在电梯行业里,经常遇到这样的痛点:故障隐患无法预知、报修处置时效不可控等。国市监特设〔2020〕56号文中明确要求推进“按需维保”,按需维保本质是电梯数字化维保,主要方法是根据乘梯人行为、开关门次数等实际运行状况,科学制定维护内容和周期的新维保模式。但是,如何掌握详细的运营数据,就需要依靠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
图片
△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实创从服务型公司向科技智慧型公司转型,实现电梯数字化维保,引领行业技术创新。2023年,实创荣登“中国电梯维保商100强”榜单。
是痛点也是发展方向,实创根据这些痛点研发了“太行云梯”物联网系统,实现从设备运行状况监测、乘梯人异常行为识别和运行环境监测等维度,实时监测电梯的安全状况和环境工况。该系统自试点实施以来,电梯的故障率降幅超过50%,救援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5分钟下降为15分钟。实创也因此获得了电梯运行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智能电梯安全维护服务系统、电梯安全大数据AI智能统计分析系统等十多项专利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实创可以对电梯故障进行预判,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前半个月一次的维保,也延长为三个月一次,极大地提高了维保效率,降低了维保成本。
虽然崇尚技术,但王大庆却有着独到的认知:对于研发机构而言,需要追求前沿技术,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近期的、够得着的目标,在技术层面,快人一步就够了。技术上如果走得太快,就很容易成为“先烈”,而快人一步,则更容易被市场所接纳。

04

回顾过去,面向未来,把小事做完

当问及这三十年的创业心得时,王大庆分享了四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虚心向先进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王大庆不仅要求员工努力学习各项技术、管理知识,自己也带头努力学习,不断充电,从只有大专文凭到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班学生。
二是脚踏实地不务虚,本本分分扎根在电梯行业。进入电梯行业30年以来,面临各种诱惑、各种机会,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电梯“根据地”。
三是坚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坚持信用为先,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让客户吃亏、让用户吃亏。
四是紧跟时代,不断创新,不能小富即安,不能因循守旧。
图片
△“不仅最好,还要更好”,这是实创领先行业的法宝,也是王大庆的创业准则。
图片
△实创在夯实电梯销售、安装、维保等传统业务的同时,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总结、提炼、复盘,是王大庆从几十年前就一直在做的事情。35岁那年,在与朋友的一次交流中,他深受启发。对于很多人而言,35岁是一个门槛,但相比同龄人,王大庆离实现财富自由更近了一些,他深感幸运。
为何不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感悟都整理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少走弯路?几个月后,一本名叫《三十五岁以前成功的12个黄金法则》的新书上市。这本书不同于大多数成功学的书,这里的每一条法则,都是王大庆在创业过程中通过不断试错、反思、验证过的认知、心态以及经验。他在书里提道:“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哪怕在电梯这么传统的行业里,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王大庆说:“电梯技术每天都在更新换代,和国际巨头相比,在物联网和AI新技术领域,中国的电梯企业还是一名小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面向下一个三十年,在王大庆眼中,除了夯实电梯销售、安装、维保等传统业务,实创还要在科技智慧、智能制造、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获得多层次、多面化的发展。当然,一切都要围绕电梯这一核心业务来展开,在科技的加持下,以物联网为依托,打造智慧服务,推动数字化维保,让人们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

 

 
   
    关闭窗口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