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式现代化的民营经济逻辑 | ||||
![]() |
||||
发布时间: 23-08-31 02:35:26pm 文章来源: 企业管理杂志 | ||||
文|张汉飞 孙小泽 许彩慧
关键词:民营经济;中国式现代化;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民营经济发挥着多重突出作用,必须深入认识民营经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在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逻辑中,民营经济扮演着众多重要角色,是创新创业的执行者、共享繁荣的贡献者、文化传承的支持者、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 1.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民营经济是创新创业的执行者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伟大而复杂的使命,其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还要解决就业、资源分配、社会稳定等一系列与人口密切相关的问题。民营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创新创业的执行者,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是核心动力。民营经济因其较为灵活的机制和相对自主的运作特点,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创新创业,为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和路径。 首先,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处于相对自由的竞争环境中,但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承受着技术进步的压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业务创新。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不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民营经济作为创业的主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足动力。创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民营企业往往更敢于冒险并具备更强的创业精神。民营企业家在探索新的市场机遇、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时,为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创业举措不仅增加了经济的增长点,也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 最后,民营经济的创新创业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为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提供更多的职业出路。民营企业不断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尤其是在科技进步和数字经济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激发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2.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民营经济是共享繁荣的贡献者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营经济是共享繁荣的贡献者,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分享现代化成果。 首先,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创业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民营企业的竞争和进步为整个经济体系注入了活力和动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的增加不仅有助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税收等方式反哺社会,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为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其次,民营经济的兴起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民营企业更容易在边远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身农村市场,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积极贡献。 再次,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民营企业能够更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民营经济推动了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消费水平,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品质,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带来的丰富成果。 最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逐步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纷纷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通过捐赠资金、设立基金会、参与扶贫助困等形式,回馈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这种积极的公益参与行为体现了民营经济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责任担当。 3.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民营经济是文化传承的支持者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不仅是经济的现代化,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这一价值追求下,民营经济是文化传承的支持者,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代化的文化建设。 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民营经济是积极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许多民营企业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通过企业文化塑造、产品设计与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发展理念和产品特色中。例如,许多民营企业在推广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文化产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民营经济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为满足多元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众多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文化创意产品、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等。
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许多民营企业积极融合科技与文化,推动数字文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民营企业使传统文化更易于传播与推广,推出了许多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字文化产品,如数字阅读平台、文化主题APP等。这些新兴文化形态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除了商业性文化产品与服务,民营经济还积极支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许多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文化事业,资助文化教育、文化保护与修复等项目,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机会,推动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 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民营经济是绿色发展的实践者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负责。民营经济是绿色发展的实践者,通过可持续的经营方式与环保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更加绿色的未来。 绿色发展需要依赖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许多民营企业积极投入绿色技术研发,开发更加环保、节能高效的产品和生产方式。例如,一些民营企业在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环保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在资源日益紧缺和能源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民营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等举措,为推动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些民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将废料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实践,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污染治理等活动,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民营经济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环保产品与服务,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绿色消费的普及,民营经济对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行为习惯产生了积极影响。 民营经济积极响应政策,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意识与责任,将是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使命。通过绿色发展实践,民营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进步注入了绿色、清新的活力。 5.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民营经济是国际合作的推动者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强调和平与合作,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国际合作的积极推动者角色,通过参与全球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未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链的全球化合作成为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许多民营企业通过与国际伙伴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这种国际合作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创新和升级,也促进了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民营经济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许多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兴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打造全球品牌。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这种国际化的发展为中国赢得了更多国际认可与合作机遇。 作为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纽带,民营经济积极参与人才交流与培养,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华工作与创业,同时也鼓励本土人才走向国际舞台。通过人才交流与合作,民营经济架起了国际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民营经济还在加强多边贸易与投资合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多边贸易与投资,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在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整体性与局部性、自发性与引导性以及营利性与公益性是三个相统一的要点。这些要点紧密连接,共同构筑起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1.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要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相吻合,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民营经济理应在这一整体目标下发挥积极作用。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民营企业需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整体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发展路径和特殊的市场定位,需要注重自身的特殊性与差异化。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问题各有不同,因此其发展战略和措施也应因地制宜,实现局部性的灵活运用。民营企业应发挥市场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创新产品,推动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现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并非简单的平衡,而是需要在国家整体战略引领下,灵活地在局部问题中找到整体解决方案。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代表,在市场竞争中应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与国家规划的有机衔接。同时,政府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市场在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整体现代化建设。 在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创新驱动至关重要。民营经济要在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找符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创新路径。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2.自发性与引导性相统一 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是孤立的,需要国家政策和规划进行引导。政府制定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例如,减税降费、提供融资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励了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政策的引导性可以帮助民营经济更好地融入国家整体的现代化战略,实现自身发展与国家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还要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民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同时,政府为民营经济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大空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产业政策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积极探索创新、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自发性与引导性相统一还需要民营经济在创新发展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放的国际合作可以为民营经济引入更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遇,促进其自发性发展。民营企业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国际技术竞争与合作,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自主发展与引导性政策的有机统一。 3.营利性与公益性相统一 营利性与公益性相统一是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逻辑,民营经济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民营经济的营利性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应通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与服务等手段,实现营利目标。经济效益的实现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发展动力和资源支持,为其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提高,民营经济也需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民营企业应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慈善捐赠、环境保护、教育支持等活动,回馈社会,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民营经济在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实现平衡发展,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支持。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民营企业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寻求二者的最优平衡点,社会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在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坚持党的领导、良好的营商环境、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三个关键要素。 1.坚持党对民营经济的领导 坚持党对民营经济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逻辑,也是实现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民营经济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正确方向,确保发展稳步向前。党的领导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市场机遇和资源保障。在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党的政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党的领导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了许多发展难题,使民营企业得以稳步发展。 同时,党建工作是实现党对民营经济领导的重要方式。民营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党建工作的加强不仅有助于民营企业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2.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确保民营经济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关部门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听取企业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政策,避免企业因政策执行不到位而受到困扰;通过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法治保障,为企业提供可预期的法律环境;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权益,鼓励企业创新;通过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确保公平竞争;通过加强对企业诚信经营的宣传和引导,鼓励企业自觉遵守契约精神,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对失信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推动诚信经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3.发挥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能。企业家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十分宝贵的财富,引领民营企业在竞争中不畏艰辛,不断探索和进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挥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还需要鼓励民营经济跨界融合。跨界融合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交叉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供更好的保障。加强人才培养,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加入民营企业,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波.发挥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求知,2023(7). [2] 林昌华.民营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OL].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 [3] 漆昌彬.企业发展需要新时代企业家精神[J].企业管理,2023(7). [4] 张汉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N].人民日报,2017-03-09.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
||||
【关闭窗口】 |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