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京成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制造、虚拟数字人等,为传统消费场景赋能,为新消费带来新机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为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供了强力支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居民收入的增长带动了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对新消费的需求,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产生新业态,促进新消费,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成为消费增长的新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新消费包括新的消费形式、新的消费内容和新的消费场景。新消费的发展得益于数字技术与平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丰富消费内容、提供消费场景的文化赋能。从消费形式看,网银、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使得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成为可能,同时信息技术保障了信用体系的构建和交易的安全性,为电商的发展与快速普及以及新零售高效快捷的消费提供了基本支撑;京东、淘宝、美团以及顺丰等电商和物流企业依托购物平台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了传统零售的便利性;电竞网游、主播带货及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都离不开软件技术的加持;还有人工智能AI以及VR、AR、MR 的沉浸式新消费体验等层出不穷。从消费内容和消费场景看,新消费体现了物质消费趋向文化消费,从购买一般文化产品向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跃升的主要特征。舞台节目声光电技术的综合运用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动作捕捉技术、多镜头多角度高清摄像机的布局协同拍摄,使得3D大片、科幻电影成为可能;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更是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方便了文化消费,营造了新的消费场景,增强了文化传播力。在北京前门,“北京坊”打造了全球首个“5G+虚拟现实”智慧商圈。由华为公司提供的“河图技术+5G”,实现了商圈内三维实景步行导航功能。消费者在手机地图上可以看到各个网红打卡点的位置,便于参观游览;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地图上会显示精彩纷呈的虚拟数字内容,与周围真实环境叠加在一起,让消费者能够同虚拟元素互动。顾客可以双击虚拟商铺参与抽奖,并领取真实商家发放的消费券,还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同卡通人物合影,在线看到绚丽的烟花等。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首先,要迎合文化消费需求。文化生产者必须通过市场机制了解和尊重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供给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适当超前文化消费需求,文化生产者要有创新思维和领先意识,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既不能过于超前导致曲高和寡,也不能单纯被动跟踪模仿。新消费更多体现在文化消费层面,文化消费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其消费潜力是无限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升级,反过来给以科技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多方面满足新消费需求。
科技创新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文化服务的水平,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消费终端的信息化水平,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网络音视频、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基本完成了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而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又为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第一,培育和壮大龙头文化企业,引领文化消费发展方向。许多城市已经培育和打造出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文化企业,尤其是动漫网游、数字新媒体和设计创意等新兴领域的龙头文化企业,并给予其多层次多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拓展产品种类、提高技术含量,生产出特色鲜明、消费者喜爱的文化创意产品,从而形成品牌带动效应。第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文化新业态高端集聚度。随着文化消费网络化、碎片化,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数字技术提升传统文化内容表现力,革新文化传播方式是文化新业态的基本形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手段,建设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促进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以信息资源整合与传播平台为载体,提升高端产业集聚度,增强区域文化创新能力。第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文化消费数字化。数字技术改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数字电视、数字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改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方式,刺激了文化消费需求,扩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范围,拓宽了文化消费渠道,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内容,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差异化,带动了新兴业态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
第四,广泛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新一代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产业等新业态文化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多种网络支付方式,其便捷性使科技真正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掀起了新兴业态文化消费的热潮,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延伸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