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充分认识党中央对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要求,对于当前做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国之大者。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主要指其受到外部冲击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以及在极端情况下能够保持有效运转的能力。近年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侵扰、地缘政治影响以及霸凌国家的无理打压,维系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几度面临中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新冠疫情一度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在政府果断决策和企业、社会积极配合下,物流逐步恢复,生产步入正常,人员恢复流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充分显现。美国在芯片等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环节肆意打压封锁,妄图打断我国稳步发展的进程。严酷事实告诉我们,产业链供应链事关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的根基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安全问题单独成章,并首次将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并列,充分说明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国家长治久安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光明的前景,要使光明前景成为现实,必须构建深厚的物质基础 。要全力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改变发展只注重经济效益的传统观念,做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关系,充分锻造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协同发展。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紧迫任务。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系列任务,不仅有对发展实体经济、新型工业化的强调,还有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具体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强国地位的表征。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我国制造业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以及部分基础原材料、关键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工业软件、工艺技术等“卡脖子”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部分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卡点、堵点仍然较多,缺乏抗御突发事件冲击的韧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夯实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五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容。近年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性逐步体现,尽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为突出,但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主张,坚定支持全球化,成为维持全球产业链稳定安全的可靠力量。随着国际风云的动荡起伏,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稳定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国际经济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公共产品,逆全球化举措伤害的是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中国正在积极发挥作用,呼吁各个有识国家,携手维护国际贸易秩序,致力打通人为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大大增强链条韧性和安全性。中国将坚持更高水平上对外开放,更加关注“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庞大国内市场带来的机遇,冲破逆全球化潮流。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新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步骤,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立足基本国情,结合实践积累的经验,着眼加快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值得认真研究与思考以下若干关系。第一,处理好全链布局和单环突破的关系。新阶段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提升要有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只重视单一产品、个别技术的考虑和作法。针对重要链条的薄弱环节,既要认真剖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条件如何配置;又要用系统观念思考,把握单一关键环节和链条整体的关系,着眼于全链条的结构、功能,充分认识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功能与相关企业在其中的作用,统一确定标准、沟通信息、组织资源,切实做到打通滞堵环节、联结中断环节、升级落后环节、延展优势环节、提升整体环节。第二,处理好需求牵引和供给支撑的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过程既涉及供应端又涉及需求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力戒只从供给端企业一方考虑问题,避免出现链上企业隔绝分割、各自为战的情况,也要防止为打通链条采取行政命令甚至拉郎配的情况。要坚持以终端需求为牵引,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功能组织相关企业参与或嵌入,形成标准统一、信息互通、相互支撑、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新形态。重视第三方组织的导入,更好发挥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共同发力的作用。第三,处理好突发应对和正常运行的关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和安全水平提升,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不能精准把握每个环节所处环境、风险水平、抗冲击能力和应对措施,遇到风吹草动、偏离正常的情况,就会出现“掉链子”,生产链供应链中断,导致重大损失。要在正常情况下,加大研究和梳理力度,对链条关键环节的原辅材料、零部件等生产供应情况做好不同水平的应急准备,并定期评估,视情调整。要避免以正常业务运行准备作为安全保障的作法。第四,处理好产业生态和节点企业的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形式一般是以掌握终端需求和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作为龙头,带领龙身关键节点的企业,依照统一体系标准和规则按“一条龙”的产业生态形式展开。作为核心的龙头企业一般由具备实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承担,而节点企业常常是具备技术专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地方政府推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培育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以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防范化解风险;又要注重产业链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共进,汇集各方要素资源投入,奋力攻坚克难,以坚强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五,处理好制造发展和服务保障的关系。新阶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着眼新的发展范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效能要在关注核心制造技术的同时,按照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理念与模式,沿着制造环节的两端沿伸,在研发、设计以及物流、服务的环节发力,形成产业链新的赢利点和增长环节。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智慧工具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用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或智能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打造更加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金年会手机版始终把企业作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主体,企业强韧可持续,产业链供应链才能稳定和富有韧性,要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愿意同各地同志们一起,坚持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方向,抓住机遇,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新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作用;聚焦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兴产业链供应链。本文系作者在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