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家参考
  为国做“芯”——访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  
   
  发布时间: 23-04-27 11:40:25am    文章来源: 《企业家》 杂志  
         
 

  文丨姚咏梅

 

 

194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始。而我国的电子计算机领域在技术上与西方的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在芯片研发运用上受人掣肘,被重重地“卡脖子”,这刺痛了中国从事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心,也刺痛了胡伟武的心。2001年在胡伟武主动请缨下,中科院组建龙芯课题组,立志为国做“芯”,2008年创立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芯),2010年开始市场化运作。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他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CPU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此,《企业家》杂志记者对胡伟武董事长进行了专访。

 

 

 用行动践行初心

 

《企业家》:您放弃了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继续发展的机会,创立龙芯立志为国做“芯”。但我国的芯片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意味着你们要面对巨大挑战,当时是什么让你下这么大决心?

胡伟武:因为国家需要。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芯片研制的,博士攻读的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师从我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院士。1996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末,以夏培肃、金怡濂、李国杰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认为我国在芯片研发方面存在“造不如买”的隐患,认为通用CPU是核心技术,不可受制于人!他们的这种危机感也影响了我,找机会为国做“芯”的想法在我心里萌芽。

2001年,机缘巧合,我参与了中科院计算所的国产芯片研制项目,也让我彻底走上了芯片研制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龙芯1号”诞生,终结了中国人只能依靠进口CPU制造计算机的历史。

《企业家》:创立以来,龙芯一直被社会误解,但龙芯没有做任何解释,而且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吊销、注销与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远超往年。对此您怎么看?

胡伟武:龙芯的发展确实不是一帆风顺的,呈“之”字形的发展道路,弯路比直路多。别人办企业是从零开始,龙芯是从负数开始。负数就是书读得太多。我们曾经犯过把成熟企业的绩效方法直接拿来套在龙芯头上的错误,反而挫伤了市场人员的积极性。我们曾经犯过照着国外CPU技术多核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项目指南的要求,在单核性能较弱的情况下,一味提高核数的错误,做出来的CPU卖不出去。在吃了亏后纠正了错误,在实践中学会了把技术发展趋势、国家项目指南和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这些“理论”跟龙芯的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在从市场中发现真正的应用需求后,研究国际上可以借鉴的地方,提出项目建议,最终得到有关部门支持。向优秀企业学习管理方法时,我们不照搬优秀企业的具体做法,而是找出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中的基本逻辑和基本原理,结合龙芯的实践提出具体做法。

对于外界的说法,很多事情不好解释,只能用行动和成果来证明。另外,我们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所有自主研发都是厚积薄发,所有高质量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尤其高复杂系统的研发周期相对比较长,可能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相比于“大飞机”,芯片还多了软件生态的维度,更需要厚积薄发。龙芯已经积累了20多年,完成了基础补课,相信再有10年就应该能做成一个新的生态体系。

 

 


 最得意之处,打造一支有灵魂的团队

 

 

《企业家》:2022年6月龙芯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国产CPU第一股,迎来高光时刻,对于这个成绩您自己怎么评价?对股价的波动您是怎么看的?

胡伟武:登陆资本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可以获得资金,可以加大公司研发力度,实现高速发展;其次,信息披露渠道成了公司的宣传阵地,可以“有地方说、有人关心”,公司可以不断地向投资人传达“中国要做自己的信息技术生态体系”的理念。龙芯的目标是建成独立于Intel的CPU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组成的Wintel体系,以及ARM的CPU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组成的AA体系之外的“第三套体系”,在全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其实上市不是我得意的事情,打造一支有灵魂的团队,才是我觉得最得意的事情。

在龙芯初创阶段,龙芯人发扬“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在龙芯课题组成立的前五年中,有三个春节、四个“国庆节”等节假日大家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通过小步快跑的技术积累,掌握了CPU研制的核心技术。在龙芯转型为企业主体过程中,为了专心致志把企业办好,在公司处于困难时,团队核心骨干坚定龙芯成功的信心,挡住其他企业几倍薪酬的诱惑,保持低成本运行,公司在实现盈利后再逐步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我们充分认识到核心技术需要在试错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受得了委屈,通过“十年磨一剑”的长期坚持,使龙芯得到稳步发展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企业家》: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龙芯队伍的灵魂?

胡伟武:龙芯研发人员的薪酬并不高。在冲刺IPO阶段,龙芯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了研发人员的薪酬情况,当时有投资人质疑:龙芯的人力资源成本这么低,是否会留不住人才?信念才是关键,在龙芯留住人才不只是靠薪酬,主要靠的是核心理念——为人民做龙芯、为国家做龙芯。龙芯发展过程中,我培养了五六十个博士,其中有三四十个留在龙芯,几乎每个人都面临过5倍甚至10倍于龙芯的薪酬诱惑,但一个都没被挖走。在2010年龙芯课题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我有5个在读博士,为了专心做研究选择了退学。我相信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只要大家一起专注一件事,不断精进,终会得到收获。

龙芯人有自信。当龙芯做得稍有成绩时,有国外CPU研发企业通过授权或合资的方式寻求与龙芯合作,希望龙芯放弃自主研发,直接拿他们的源代码设计芯片或者直接拿他们的设计打上龙芯的品牌进行销售。当时他们的技术确实比龙芯研发的先进,采取合作的方式可以给龙芯带来高利润。但龙芯人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引进了他们的设计,定将终止自主研发的进程,结果必然会导致我们自主研发的能力越来越低,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更会丧失自主研发的信心和能力。龙芯研发团队坚持用事实来证明,坚持自主创新这条路是可以走得通的。

龙芯研发人员用情怀投入。龙芯特别研究员黄令仪年近80,还每天拖着鼠标盯着电脑屏幕看电路图和芯片板图。我劝她,年纪大了,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了,她脱口就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芯片,就是匍匐在地,也要擦干祖国‘无芯’的耻辱”。即便是今天,这位耄耋老人仍是孜孜不倦。

《企业家》:向黄老师致敬,向龙芯研发人员致敬。这支有灵魂、有智慧、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队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胡伟武:首先,龙芯坚持劳动创造价值。我们尊重为龙芯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员工。除了早期团队成员有股权激励外,龙芯推行一种覆盖全员的“工分奖励”激励机制。每个员工都有工分,而且按年累计,如果员工放弃年假、加班或被评优都可以加工分,在每年9月30日会根据工分、上年利润的情况,给大家发一次工分奖励,工作10年以上的工分奖励可能好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让每个人都觉得“我是被尊重的”,而且只要员工在龙芯工作,可以逐年累积,这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其次,龙芯关心员工的家庭和谐。龙芯专门为在职员工60岁以上的父母设立“孝亲奖”津贴,即如果员工自愿从自己的薪酬中拿出一部分孝敬父母,公司给予等额配比,直接打到其父母的卡上,增强员工与家人的亲情和荣誉感。家和万事兴,龙芯帮助员工建立和美的家庭,让家属共享员工的荣誉,龙芯也因此赢得了员工家属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龙芯的骨干队伍。

最后,坚持“为人民做龙芯、为国家做龙芯”。无论龙芯遇见什么困难,我始终没有忘记导师的选择人生观:“每次考虑人生选择或龙芯团队转型方向时,不要想着对自己有多大好处,想着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就去干,坚持十年二十年会发现对自己的好处最大,不吃亏。”

我有个想法,在我退休交班的时候要制定一个规则,龙芯的CEO不得以股价作为核心业绩考核。因为赚钱是我们达到了一个目标以后自然的结果,并不是企业要追求的“因”,龙芯不能把赚钱作为做一切事情的起心动念。如果龙芯自主生态建成了,股民还需要担心股价吗?

 


 哪有弯道超车,只有直道咬牙追赶

 

《企业家》:中国是芯片市场需求量极高的国家,但一直以来CPU的两个主流架构X86、ARM的专利和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龙芯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从无到有不断突破,于“十三五”期间,实现了CPU通用处理性能提高十倍、销售收入增加十倍的“双十倍”跨越。能够取得这不菲的成绩是因为有弯道超车吗?

胡伟武:CPU是芯片的一种,但芯片不一定就是CPU,CPU相当于计算机的大脑,是信息产业发动机。因为其研发门槛高、生态构建难,被视作半导体产业的“珠穆朗玛峰”,所以,在技术研发上哪有多少弯道可以超车,要想实现芯片技术的突破,只有直道咬牙追赶。

《企业家》:在龙芯管理中,您采用了什么样的做法进行有效管理的?

胡伟武:龙芯在管理中遵循坚持为国家、为人民做龙芯的根本宗旨。解决为谁做龙芯的问题是龙芯一切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基础,否则龙芯早垮了。

龙芯在重大事项决策时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在做决策时,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在决策过程中统一大家的思想,因此,一旦作做出决策,员工就会主动执行。

龙芯在决策前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认真执行毛泽东主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认为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研究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尤其是领导的意见、员工的意见跟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时候,努力让领导和员工认识到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龙芯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认知的原则。“技术是难点,但更难的是对市场需求的理解,这是一个需要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两学一做”时学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论断,让我醍醐灌顶。前半句是矛盾论,后半句是实践论。这句话让我明白,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比技术难,要把技术与市场结合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把这个道理理解透了。这也意味着要让龙芯被更多人认可,以后的研发,会更注重性价比。

对此,我总结三句话:在研发实践中找到规律,上升为标准和流程;在管理实践中找到规律,上升为管理制度;在市场实际中找到规律,上升为商业模式。龙芯就是按这个方法来做的,无往不胜。

 

 


 牢记使命,打造第三套生态体系

 

 

《企业家》: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职责,更是权利和义务的象征。您作为连续三届的党代表,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怎么理解的?

胡伟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这给足了科技企业继续创新、向前的动力和勇气。

这些年龙芯坚持自主研发,把在自主研发实践中形成的技术能力作为确保信息安全的“枪杆子”。在开放合作中掌握主动权,种下创新基因,形成创新能力,并在追赶性的“补课”完成后勇于实现引领性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到的10项重大科技成果里有一半以上都用了龙芯的芯片。

《企业家》:您对龙芯的发展和我国芯片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胡伟武:龙芯将牢记中国科学院“国家人谋国家事,国家队扛国家责”的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充分发挥自主CPU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以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为目标,实现从技术“补课”向生态建设、从政策性市场向开放市场、从跟随性发展向自主发展的转变,进一步打通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链堵点,为实现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希望龙芯正在研制的下一代产品,可以“达到”市场主流产品的性能,在2025年走向开放市场,基本建成自主信息技术体系;2030年能走向国际市场,自主信息技术体系更加完善;2035年,打造Wintel(微软+英特尔)体系和AA(ARM+安卓)体系之后的第三套生态体系,形成三足鼎立。

《企业家》: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一块小小的芯片凝聚着中国前沿的科研力量,中国的芯片发展之路虽不平坦,但路在脚下,志在心中。相信,有龙芯这样的企业在始终坚持,未来中国芯的研发之路必将越走越远。

编辑  张冰馨

 
   
    关闭窗口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