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O一一年第三期 | ||||
![]() |
||||
发布时间: 11-06-30 10:57:33am | ||||
健康知识文摘
金年会手机版老干部处 二○一一年第三期
硝酸甘油:一次就含一片
近日,北京急救中心接到的报警电话逐渐增多,特别是症状为胸闷、憋气的患者数量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每当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医生都会发现,大多数患者已经服用了硝酸甘油片剂,但药品使用极不规范,导致有些患者出现了眩晕、站立不稳等低血压症状。
硝酸甘油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的,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来说,成人一次用0.25-0.5mg(1片)舌下含服。每5分钟可重复含1片,直至疼痛缓解,而不能一次多片含服。如果在15分钟内总量达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应停止服用并立即就医,因为患者的疾病可能就不是硝酸甘油能治疗缓解的了。
《健康文摘报》2011.2.22 李贝 王雅东
易被忽视的心绞痛诱因
枕头不合适 冠心病人若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在熟睡后往往会出现颈部弯曲、呼吸不畅,并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这类患者只需及时换用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为10-15厘米为好),并尽量采取右侧卧的睡眠姿势,即可使病情迅速缓解。
夜间排尿后没喝水 老年人肾脏的浓缩功能较差,因此夜尿往往多。在夜间排尿后,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使血液逐渐浓缩而变得黏稠。此时,老年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阻力会逐渐增大,心脏的负荷也会加重,从而可出现心绞痛。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只要在排尿后喝上一杯水,就能及时纠正体液的不平衡状态,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手部着凉 手部受到冷刺激时,可反射性地使人体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从而诱发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人要特别注意手部保暖。最好不要清理冰箱;虽然天气热了,但早晚外出还要戴上薄手套;平时在家中洗刷时,也不要把手浸在冷水中。此外,晚上睡前常用热水泡手泡脚,可改善微循环,以避免引发心绞痛。
吃素 有的冠心病人为了降低血脂水平,有意识地将肉、蛋类撤下了餐桌,除了谷物类主食外,每天仅吃一些蔬菜与水果。结果本来经药物控制,已经不再经常发作的心绞痛又开始频繁发作。这类病人经检查多会发现他们血色素偏低,有的患者甚至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造成心绞痛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后,其血流量、红细胞携氧能力已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又处于贫血状态,红细胞携氧量更会大大减少,心肌得到的氧气明显不足,更容易发生心绞痛。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5.30 文毅
生活能力训练可改善痴呆
据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数百万老年痴呆病人。老年痴呆患者从出现精神障碍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其临床症状呈渐进演化。在症状尚轻时开始治疗和康复护理,尤其是进行家庭生活能力训练,可达到较好改善痴呆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生活能力训练主要着眼于记忆障碍的克服、时间定位能力的训练和生活技能丧失后的护理。
1.生活规律训练。家人要协助老人改正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生活规律,餐饮和睡眠要准时,常用的东西、用具要放在固定位置,防止老人因记忆障碍出现混乱。
2.时间定位训练。可在家中挂置一个板牌,一面画上太阳表示白天,另一面画上月亮表示晚上,定时翻转板牌让老人区分白天或晚上。还可在板牌上贴吃饭、睡觉等图片,以此提醒老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3.手功能训练。让老人活动手指,不仅使双手更灵活,而且对大脑的正常活动有直接促进作用,使脑萎缩延缓发展。可让老人常做一些安全的手部活动,如弹琴、团毛线、折纸等。
另外,老人生活技能退化后,应避免参与如蒸煮食物、洗涤器皿、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防止烫伤、割伤、中毒和滑跌。老人外出时最好有人引领,并在其身上备好身份卡,防止老人迷失。有条件的可送入条件好的托老院,老人们在一起谈话、活动、游园等,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5.30 方志明
“三宜”辅治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骨中钙流失,骨骼变得薄而酥脆,这就是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但是,往往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同时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宜保护肾功能 肾脏不好时,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活化发生障碍,导致骨营养不良,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活跃,从而形成骨质疏松。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下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肾功能,如适量饮水(日饮水2000毫升左右),不憋尿,控制好血压,不乱服药物,不酗酒等。
宜健胃肠 骨骼需要适量的钙、磷及活性维生素D,如果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则影响钙及维生素D的吸收,造成骨质疏松症。因此,老年人饮食应规律,少吃不易消化的黏性食物及辛辣食物,饮食要注意卫生,尽量注意不要患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腹泻、急性胃炎等)。
宜常运动 长期循序渐进的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运动还能促进骨细胞的活性,有报道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坚持长跑,可使骨龄年轻20年。当然,老年人的运动还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以既不感到过度疲惫,又能保证每天3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为宜。身体状况好的可以坚持长跑,身体弱的则可以选择步行、打太极拳等,一般一周运动3次以上即可。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5.30 沈悦兰
老年人怎样发现高血压
老人感觉较迟钝,有的人即使血压很高,也可因无自觉症状而迟迟不去医院就诊。由于自我感觉良好,从来不测血压,直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风、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尿毒症等,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就晚了。为了早发现早治疗,老年人每年至少测1-2次血压,超过70岁的老年人,最好3-6个月测一次血压。当发现测出的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不要以一次检查结果来确定病情,此时只可以认为血压增高,应该30分钟后再重复测定一次,在随后两天的不同时间,至少应该再测两次。如果多数情况下都超过正常标准,才能证明血压增高确实持续存在。
老年人最好家里自备血压计,坚持医生检查与家庭自我检查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血压的监测。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0.4.25 沈玉甫
老人降压须“三查一慢”
老年高血压可以来自于中青年高血压,即随着年龄增长演变成老年高血压,也可以是老来得病。老年人大多会发生动脉硬化,动脉丧失了弹性,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而引起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降压治疗一定要遵循个体化,掌握好“三查一慢”的原则。
服降压药前先检查 老年高血压常伴有脑动脉或颈动脉硬化,在使用降压药的同时,也应考虑脑部供血,降压不宜过低和太快。老年人服降压药前最好对颈动脉和脑动脉做多普勒超声波检查,确定有无颈动脉或脑动脉狭窄,这样可以在选择药物和降压幅度上予以考虑。如果盲目服药,容易造成降压过程中脑供血不足,严重的可能会诱发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如脑梗)。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不少降压药需通过肝脏代谢或由肾脏排泄,因此,药量应比中青年患者小一些,不可自己随意加量。
常查舒张压 服药降压要注意舒张压不可过低。老年高血压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目前绝大多数降压药既能降收缩压,也能降舒张压,因此,在降收缩压的同时,应注意舒张压不能降得过低,以免影响冠状动脉供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研究显示,在服用降压药时,舒张压最低不能低于50毫米汞柱。
注意复查 一般情况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要1个月左右去医院复查一次血压,同时把1个月内的病情如实地汇报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压波动大的老年患者更要重视复查,最好用一个小本记录服药情况及服药后的感觉和血压等,复查时记住带着小本。
限盐要慢点来 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限制食盐摄取,这对保护血管及肾脏功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老年人如果限盐过快,容易造成饮食不佳。更严重的是,由于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较差,会使水分过度排出,从而使血容量消减,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时,容易出现黑?、摔倒等现象。因此,限盐应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缓慢地将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8克;逐渐适应淡味饮食后,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克为宜。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4月25日 付雁国
心绞痛总不发作也别停药
任何类型的心绞痛,大多都有一定的临床缓解期,表现为较长时间内很少或不发作心绞痛。此时患者切记,不能自行停药。临床有很多这样因停药引起心肌梗死的例子,某些患者在长期不发作心绞痛的情况下,自认为已经没事了,而不再服药,结果导致了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冠心病心绞痛本身是不会自愈的,在这种漫长的病症发展过程中,人体本身的因素加上有效的药物作用,完全可以使心脏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而不发生心绞痛,但是这种状态可因各种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其中起着重要维护作用的就是药物,包括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低心肌耗氧量,预防冠状动脉痉挛,防止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等。这些作用对防止心绞痛发作至关重要。所有这些,是非药物治疗不能替代的,一旦停用这些药物,势必造成冠状动脉内环境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说冠心病患者即使长期不发作心绞痛,也决不能停止药物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一般情况下,最好依据医生的处方,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药物,可很好地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4月25日 闻一
五种习惯降低药效
用药治病要求对症下药,才能见效。但实际上,很多服药的不良习惯也会使药效打折,甚至增加副作用。
1. 服药跟饭点
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实,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饭后”了。注明饭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
服药频率多为一天1-3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简单地等同于跟着三顿饭走。其实,服药时间是根据24小时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制订出来的。如果服药为“一日三次”,应每隔8小时服一次;若一日两次,应每隔12小时服一次。
2. 药片掰开吃
有些人觉得药片大难以下咽,就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实际上,看似相同的药片发挥药效的时间和部位大有区别。药片有缓释、控释、肠溶等标识,一定要整片服用,不能掰开。比如,一些长效的控释药物,其有效成分会在肠胃里慢慢释放,这样会使体内药物浓度更平稳,药物作用也更持久。
若掰开来吃,会破坏原药设计,加速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升得过高,导致危险发生;还会缩短药物的作用时间,影响疗效。判断药片能否掰开服用,最好的方法是阅读药品说明书。另外就是察看药片上是否有压痕,可以掰开的片剂,一般都印有压痕以方便准确分开。
3. 拿果汁送药
果汁、牛奶、豆浆、茶水等,虽然都是液态,却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据研究,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因此服药最好用温白水,以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
4. 总是不忌口
油盐酱醋糖等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也会影响药物作用。如补铁时,要少吃油、不吃油炸食品、糕点等。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对铁的吸收。服用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时,忌吃含盐高的食物。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和甜食“犯冲”。醋是酸性调料,最忌与碱性药物同服,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达喜)等抗胃酸类药物。酱油里含有丰富的金属离子,容易和四环素等抗生素结合,形成不易被胃肠吸收的结合物。服用大多数药物时,都不要喝酒,调味料酒也一样。酒会引起血管扩张,与利血平等降压药同用,易造成低血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5. 犯懒躺着吃
躺着吃药很可能使部分药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黏附在食道壁上,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还会刺激食管,引起食道发炎,甚至溃疡。据观察,站着服药、且用60-100毫升水送服的人,5秒钟左右药便可以到达胃中,而躺着吃药则要历时30秒左右。另外,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坐着吃药效果最好。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4月25日 林和清
退休十快乐
怎样的退休生活才快乐?其实快乐和幸福一样没有标准,它只是一种感觉。如果在生活中找到这种感觉,你的生活一定快乐。
在退休的七年时,我找到了十快乐。
安居之乐:福利分得房一座,全家人平二十多(?),不受房奴之辛苦,无忧无虑岂不乐?
家睦之乐:老少三代一起过,互敬互爱没得说,欢声笑语盈满屋,其乐融融能不乐?
读书之乐:报纸杂志伴生活,每天读点心开阔,退休未敢忘忧国,与众论事大家乐。
写作之乐:书桌面前端端坐,随心所欲著文说,手写文字变铅印,拙文刊出全家乐。
乒乓之乐:走进乒室会乒友,你推我挡练身手,肢体灵活精神爽,强体心悦岂不乐?
助人之乐:身体不棒但尚可,邻里有事帮忙活,不求回报求和睦,尽点义务累也乐。
畅谈之乐:身边近友有几个,常聚交谈不寂寞,天上人间啥都扯,你争我论岂不乐?
做饭之乐:白天菜市去选“货”,晚上饭菜亲自做,眼见儿孙吃得香,身虽苦点心里乐。
漫步之乐:花红??绿美景多,轻风拂面看清波,夫妻相伴乐中游,人似神仙天赐乐。
知足常乐:收入不多够生活,不想烦事心就阔,大款大腕咱不比,平平淡淡最快乐。
苦也一天、乐也一天,何不积极给自己创造一个好心情,让自己和家人都多点快乐呢?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愿所有的老年朋友都在自己怕退休生活中找到快乐。
《中国老年报》2011.04.22 矫公本 |
||||
【关闭窗口】 |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