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荣霖:探寻管理的底层逻辑 | ||||
![]() |
||||
发布时间: 23-03-15 02:57:42pm 文章来源: 企业家杂志 | ||||
邓荣霖教授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泰斗之一,他见证并参与了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及管理方式转变的过程。他的学生们认为邓教授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是科学性。不赶时髦,不为迎合而研究,而是抓住公司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这一问题的本质进行系统研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4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二是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多研究成果被政府决策和公司立法所采用,体现了他作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责任担当。 三是前瞻性。抓住了公司这一市场经济的核心命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司发展方向做出了前瞻性的研究。 2022年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邓荣霖的《管理的变革》一书。借此机会,《企业家》杂志记者对邓教授及他教授过的企业家进行了访谈,一起探寻管理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运用。 ——编者 2022年《管理的变革》一书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发行
邓荣霖:探寻管理的底层逻辑
文 | 本刊记者 姚咏梅 张冰馨
邓荣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主不等于企业家 《企业家》:您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创了社会主义公司理论的系统化研究,被誉为“邓公司”,推进了我国市场化改革,奠定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您认为企业家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邓荣霖:在市场竞争中站出来、洞察社会的需求、勇于创办一个企业,体现了企业家的品质。所以,创办企业、拥有企业可以成为企业家,也就是说企业主可以成为企业家。但现代企业中并非所有企业主都是企业家,而且大多数企业家并非是企业主。因此,只有能发展企业的人,才具有现代企业家的特征。1985年,我在《中国广告信息报》上给“企业家”做过一个定义,在今天看来这个定义应该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我认为,企业家是企业新局面的开拓者和经营决策者,应具有四个特征:第一,企业家是企业经营事业的推动者。推动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开拓哪些新市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企业家应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判断者。判断经济效益是否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有利。 第三,企业家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者。能预测行业发展趋势、观察世界上先进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企业的未来。 第四,企业家是经济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结合者。企业家既要掌握现代管理的相关知识,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这段话给企业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企业家素质决定企业发展的质量 《企业家》:企业家的职能是什么?怎样把管理理论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 邓荣霖:企业家是创办企业和发展企业的人,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质量的提高取决于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所以要提高对企业家作用的认识、增强对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企业家不同于科学家、工程师,他的职能是带领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把科学的原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生产上,适应市场需求,而且能获取利润。企业家从事的是复杂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企业家在履行职能上有几个特点。 首先,善于结合生产和流通、生产与金融、生产与科研。要从单纯的生产组织者成长为不仅重视产品生产,而且重视流通、资本、科研的企业家。 其次,善于把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将依据内部条件进行管理与善于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两者综合考虑。 再次,善于把经营战略和管理方法结合起来。企业家要看到企业的未来,包括产品、市场、技术和发展方向。没有战略远见,只应付眼前,难以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最后,善于把经营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主要包括资源条件、劳动力、资本、技术。其中技术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并对其他三个要素起引导作用,企业家必须善于用技术来引导其他三个要素的运用以创造综合效益。 专业、稳定的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市场的活力来自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一大批有担当、敢作为的企业家,您认为应该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邓荣霖:能够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人就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不仅自己是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中起到统帅作用。 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家必须是一支稳定的队伍。从个人角度看,职业化是一心一意追求企业成功的过程,所以,企业家职业化就是指创办企业并把经营企业作为专门业务的专业化过程。 企业家队伍应该包括企业主、经营者、管理者三个层次的人。不同性质的企业需要形成各自的企业家队伍,这样,中国的经济才有希望,才能发展。比如在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家队伍主要是在公司董事和经理阶层中形成。在担任董事、经理职务的同时,能够较好地管理,并具有企业家的精神、素质和能力,这样的人才称为企业家。 《企业家》:您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邓荣霖: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是企业发展有活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企业家的目标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而是追求自主性、创造性。企业家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主要是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利用新人才,开拓新市场。企业家应该从长远着眼,用战略眼光来办企业,克服短期行为。 企业家是企业经营事业的推动者。企业家对于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开拓哪些市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家是经济效益优化的判断者,能判断出什么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和效益;企业家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者,能预测行业的变化、国内外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家是经济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结合者。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和科学管理知识,同时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将胆量和才能、科学和艺术相结合。 管理的实质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事做好 《企业家》:您是我国公司治理理论和组织制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您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其底层逻辑是什么? 邓荣霖:管理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是科学、是艺术、是“手艺”,它的魅力在于三者的有效融合。管理的科学价值在于能够系统地把握组织内分工与合作的均衡状态;管理的艺术价值在于能够具体地应用理论和知识来处理组织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管理的“手艺”价值在于能够生动地体现管理者的内在魅力与个体能力。管理的科学理论是抽象的,却是对普遍共同规律的提炼;管理的艺术技巧是具体的,却是对复杂社会行为的揭示;管理的个人“手艺”是差异化的,却是对客观多元存在的展现。正是因为管理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使得管理研究中出现了诸多的学派和理论,从而铸就了管理学的持续繁荣。 任何一种企业管理制度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包括以新技术、新产品去开拓新市场,以内部组织结构变革来进行组织创新,以重组企业内外部关系为重点进行管理创新,以创新管理战略和业务模式推动持续发展,以夯实基础和精细管理促进模式优化,以文化创新和软实力建设来形成价值升级……这些都是管理变革的灵魂。 邓荣霖教授将管理的实质归结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事做好”。图为邓教授为本刊记者签名赠书
《企业家》:企业家在顺应时代进行管理提升时应该注意什么? 邓荣霖:管理提升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成绩,才能得到最终结果。对于每个企业的管理提升来说,背景和要求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这样就要求必须有所差异,即需要有针对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大型央企而言,管理提升的重点是加强科学管理,提升发展质量。不能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必须找到关键点和着力点。因此,管理的实质可以归结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事做好”。 实践不止、理论常新,科学知识代代相传 《企业家》:您怎么看您的学生?对他们还有什么嘱咐? 邓荣霖: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有建树,只要理解掌握了管理的核心,无论在任何岗位都能干得精彩。我经常对学生说:学校有专业,专业是要专,但不能钻牛角尖,要专中有博,在博中求专,这是专与博的关系。企业管理学科要不断发展,实践不止、理论常新,科学知识代代相传。
|
||||
【关闭窗口】 |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