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家参考
  生产性服务的“医院式”模式 ——访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执行主任魏立新(2022-3)  
   
  发布时间: 22-05-19 02:25:06pm    文章来源: 《企业家》杂志  
         
 

文 | 本刊记者  韦敏


       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如何在企业落地并为企业创造效益?“我们开展科技服务的核心,就是把‘药店式’服务改为‘医院式’服务……”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执行主任魏立新于近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随着采访的进行,记者对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认识愈加立体化。

 


把“药店式”服务变成“医院式”服务


       记者: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3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科技服务一线。你们是如何发挥平台作用的?
       魏立新:在我国,一般的企业研发力量比较弱,不论是人才还是装备方面,他们的创新资源是比较缺乏的,而这些创新资源多数都集中在大院大所。所以,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服务平台,将这些院所与企业链接起来,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我国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很多,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科技成果转化有多种形式,比如,科研院所研究出了一个成果,然后有关方面配套资金扶持将其成果产业化;还有的地方政府建产业基地招才引智,给予科学家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或项目;等等。这些都不失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法。除此以外,是不是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我们采用“医院式”服务的方法为企业创造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中心是以中国科学院内外离退休专家为主体成立的事业单位,其定位是人才与技术的输出平台,宗旨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面向市场,面向科学家来做工作。中心的主要工作有四大类:一是科技服务,包括面向企业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工作等。二是咨询服务,如项目设计、项目论证、产业设计、产业规划等。三是素质服务,如科普教育、高峰论坛、企业培训等。四是市场服务,即将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的综合服务。
      记者:平台的重点工作是什么?采取哪些服务方式?
      魏立新:重点工作是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其主要抓手是项目设计,而项目设计的模式就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医院式”服务。
      比如,有的企业家有钱有地,想上科技项目,他们一般会去科研院所找项目,科研院所几乎都有项目汇编,里面汇集了很多科技成果,可由企业自由选择,企业可能选上了,也可能没选上,这里面也可能有适合企业的项目,但企业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大堆项目汇编中找项目。我们把这种服务叫作“药店式”服务。在药店,顾客要什么药,药店就配什么药,至于这个药适不适合顾客,药店并不关注。
      我们采用的则是另一种服务方式,就是企业有技术或者有项目的需求,可直接找我们,我们则根据企业的情况组织专家团队到企业做诊断,然后根据企业的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市场资源等状况,给企业量体裁衣,创造出一个项目,相对来说企业的风险会小一些。
      我们把这种服务叫作“医院式”服务。当然医院也有很多药,但医院是先给病人诊断再开药。相对来说,企业比较容易接受“医院式”服务。在我看来,项目是可以获取经济价值的综合体。当然项目的定义有很多,我这个定义不一定正确,但我说的项目是企业家需要的项目,它包括了技术、设备、厂房、人员、原料、工艺路线、项目产品、产品营销等,它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
      当然有的项目元素少一点,有的项目元素多一点。比如,茄子、土豆和青椒是科学家们的科技成果,我们把这三样原材料“炒”成一个“地三鲜”,成为一个经过集成创新的项目,这个“炒”的过程就是集成创新,使科技成果变成了科技项目,产生了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在“四项原则”基础上做集成创新

       记者:你们做项目服务的原则是什么,比如是否考虑了技术落地后产品的销售问题?
       魏立新:我们做项目一般遵循四项原则。一是特色原则,即项目要具有差异化特征。二是市场容量原则,就是考虑通过这个项目做出来的产品有多大的市场容量,有没有产业化的必要。三是竞争力原则,就是用科学技术为项目打造出一个核心竞争力,来支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四是可操作原则,项目最关键的是能够落地,能够实施。在这四个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才能打造出企业真正想要的科技项目。
       所以,我们这个平台不是一个单纯的中介,而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创新项目体系,如果能够把这个体系设计好,就可使项目成功概率最大化、失败概率最小化。我们开展科技服务的核心,就是把“药店式”服务改为“医院式”服务,它是根据专家对企业的诊断设计项目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是个性化的。比如同样是病人拉肚子,我给张三开的可能是抗炎药,给李四开的可能是治疗虚脱的药。

做新型“店小二”促进地方“双招双引”


      记者:您提到了产业设计, 在这方面,平台如何为地方政府服务?
      魏立新:我们给地方政府做产业布局设计时,重点考虑当地产业链的问题。首先,要对产业链相关产业进行梳理,找出当地产业链的强项、弱项和缺项。其次,为其弱项和缺项进行相应的项目设计。最后,服务地方政府“以项目促招商”。
       今天有一个地方政府官员跟我说要搞招商,我就问你们招商有什么优势?他说我们给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对于招商方来说,仅仅做“店小二”可能还不够。地方特别是县一级政府要搞好招商,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综合资源禀赋。比如在地方产业链里应该有哪些企业,这些企业应该有多大的规模,缺少哪些企业、哪些项目、哪些技术,他们之间应如何互相匹配等,这些都需要事先设计好。然后,以设计好的项目去招商时,就有了合适的目标,就能把相关的企业给招过来。之后,招商方不仅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还能把各类资源匹配好,形成一个合理、健康、可持续的产业布局,而产业布局上的软硬件结合到位,就会形成一个创新的产业生态,这样才会使被招商的企业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利益。根据产业设计及项目设计,企业或地方还缺什么要尽量给它补上来,缺人才补人才,缺技术补技术,缺装备补装备,缺项目补项目。不管是整个产业链,还是产业链条中的某个环节,我们都会通过高质量的集成创新服务,给企业、给地方政府拿出真正好的服务成果。
项目成功靠的是各类人才形成的团队

         记者:一个项目涉及的专利技术多吗?另外,对专利拥有者如何进行利益分配?
         魏立新:实际上,有些项目可能一个专利也没有采用,有些项目可能要采用数个专利,但项目设计绝不是以专利定项目,因为项目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创新集成。一个人承担不了项目的所有技术,项目成功靠的是整个团队,团队成员是来自各个专业的技术专家。比如,我们这个沙发集成了油漆、皮革、木材烘干的技术,这些都是跨行业的技术,不是一个专家能做的。一个项目需要N个专家,甚至N个团队才能做成。所以,当一个项目做成后,如果单纯说专利拥有者应该在这个项目中分配多少收益,我个人觉得这是没办法操作的事情,当然对专利拥有者的贡献要考虑,但专利在项目中的贡献度很难量化。
       一般我们设计1个项目至少有40名各个专业的科学家参加,而且除科学家外,还会根据需要请其他方面的专家参与项目设计,后者有时甚至占一半人数。技术问题当然由科学家负责,项目设计涉及设备设施和生产时,还需要工程专家、生产专家、设备设施管理者参与。
       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氨基酸螯合钙产业化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组织的专家团队,就包括了纳米材料方面的专家、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家,以及粒子对撞、喷粉干燥、生产控制等工程化方面的专家。他们为该项目提供了科学、技术、工程、生产、产品标准等全方位的综合支撑,使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企业家》杂志2022年第3期总第9期

 

 
   
    关闭窗口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