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迟福林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扩大内需,在于充分释放14亿人的消费潜力。客观判断我国消费市场潜力,既需要看到短期的问题与矛盾,更需要分析中长期的潜力与趋势。客观看,短期内,消费市场恢复增长面临着较大挑战;但从中长期看,消费市场应该蕴藏着巨大潜力。

一、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一是我国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据统计,2019—2020年,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根据国际经验,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文化娱乐、信息等服务型消费的占比,将由2019年的45.9%提升至50%左右。按照这个估计,2025年,我国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
二是预计2035年服务型消费占比将达到60%左右。从趋势看,我国经济应该还有相当大的转型升级空间,长期看,服务型消费需求提升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初步估计,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在2035年达到60%左右。
二、消费潜力释放趋势
1.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实物商品消费市场。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美国的96%,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并已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跨境电商消费市场和移动支付市场。预计到202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55万亿~60万亿元。换言之,“十四五”期间,我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将保持在9.5%左右的年均增速,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
2.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业市场和服务型消费新增市场
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较快发展态势。2020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4.5%。预计到2025年,这个比重将提高至60%左右。二是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业市场。2000?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由2.1%提升至12.7%,年均提升0.56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73万亿元,分别是日本、德国、英国的2.2、2.8、3.3倍,稳居全球服务业第二大国地位。
3.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服务贸易国
一是服务贸易规模明显提升。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为7850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为14.64%。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占外贸总额比重将提升至20%左右。二是结构明显优化。到2025年左右,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将由32.4%提升至40%以上;保险、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产权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将由目前的23.8%提高至30%左右;数字相关服务贸易出口将由目前的23.5%提升至30%左右。三是2035年,我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服务贸易国。初步估计,2020-2035年,我国服务贸易有条件实现年均8%左右的增速;到2035年,我国服务贸易额有望达到2.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服务贸易国。
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
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从潜力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5?10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10~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将成为支撑我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四、消费导向下的产业结构变革趋势
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助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企业不仅要专注产品生产,更要专注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由此推动企业从生产产品为主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估计到2025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至40%,新增约21万亿元的发展空间;5G商业化推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并直接带动10.6万亿元的经济产出。二是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科技变革。“十四五”期间,随着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大力发展服务型科技,推动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促进服务型消费增长,促进“中国智造”形成产业链。三是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低碳生产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文系作者在“2021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的主题发言)
《企业家》杂志2022年第2期总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