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船
时代的变迁带来巨大的变化,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并没有把这些变化看作困难,而是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其看作一个开创新服务、新事业的重要发展机遇。

培育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求预示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创新经常来源于意外,并且这种意外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创新必须建立在顾客的真实需求之上,找到取代以往没有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全新的方式。因此,创新必须来源于真实需求,而不是伪需求。
第二,创新一定来源于对机遇的分析,以及深度的、彻底的思考,使其成为解决现实需求的一种方法,既了解机遇的来源和未来的趋势,也要清楚机遇对新资源的要求。企业家带领企业,只有专注于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生产工艺的现实要求,在细微之处找到创新的机会,由此发现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创新必须源于创新的环境和创新文化的滋养,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国家的大环境,也包括企业内部对创新文化的需求。
一个企业要想孵化出创新基因,必须具备创新文化土壤的条件。那些优秀的创新企业,它们的企业文化一定是跟创新要素相结合的。比如视源科技,视源科技的企业文化中有两个重要的要素:平等和包容。为什么平等和包容是创新企业需要的文化底蕴呢?因为创新源于平等,并且对新事物予以包容和容错,如此才能够不断滋养创新的土壤。
如果一个制造型企业以效率、服务、成本优势为企业特性,那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必须是严谨的、细致的、讲规则的、标准化的;如果一个企业需要激发个体的创新思维,则需要依靠创新文化的价值观,比如平等、包容、自由、开放式的创新文化。所以,需要根据不同企业和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其对创新的需求程度来培育企业创新文化。
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在此,分享一个创新案例——烧饼店。
有一位山东企业家扎根烧饼制作,培养了很多徒弟,可是徒弟学习一段时间就选择自己创业开店。这位企业家特别希望开连锁店,当时很多徒弟已经在各地开起了烧饼连锁店。最初,这位企业家给这些烧饼连锁店供应芝麻、面粉、麻酱等原料,慢慢地发展到有两万多家店面都用他供应的芝麻、面粉、麻酱。
虽然通过供应原料这种方式也形成了所谓的连锁,但实际上这位企业家本身对于连锁店的连接程度并不紧密。因为做烧饼的真正核心是烧饼师傅的技艺,而非食品原料本身。他发现如果没有烧饼技术的传承,将制约连锁店的发展。他想到法国烘焙业,不论蛋糕还是面包,都有冷链供应,将预制品通过烤箱烤制,就可以完成对食品的还原。
但是,烧饼和面包的差异体现在面包是发酵产品,而烧饼是半发酵产品。所以,不能照搬法国烘焙业的做法。后来,这位企业家思考能否将半发酵产品也制作成预制产品,以摆脱对烧饼师傅的依赖。经过两三年的研究,他终于开发出预制产品,从工厂生产出来配送到各个店,经过特制的烤箱烤制几分钟,实现了对烧饼的还原,几乎跟现做的一模一样。
这种技术的变化让他创造了开烧饼连锁店的可能性。他给各个店提供专门的烤箱、预制烧饼,再通过聚合支付,实现线上收款。同时把每个店的品牌包装成自己的品牌,与这些店面采取合伙人经营模式:一方提供设备和预制产品,再从另一方的收入中抽取分成。
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这位企业家改变了过去依赖于人、个体化的分散小作坊式经营模式,成功将两万家店拓展成自己的品牌,真正形成了品牌连锁经营。
我们发现,这个创新案例其实就源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案例中,在差别升级、设备升级、支付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创新,从而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支撑创新的几个要素
我们需要意识到,创新依赖于一个基础的环境生存,必须在丰厚的土壤上才能够被滋养。
按照笔者的理解,创新需要有以下几个要素来支撑。
第一,平等性。平等性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创新,还是对外部推动整体社会的创新都至关重要。因为创新往往需要打破传统习惯,由于行业的垄断方跟创新主体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资源基础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市场规则上要给予更好的平等性发展保障。
第二,保护机制。创新成果需要被保护,这需要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课题,只有知识产权受保护,才会不断有人愿意创新。如果一个创新的事物在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时候就被别人复制和模仿,结果会遏制创新一方的动力,严重影响创新成果的价值。
第三,框定法律边界。创新不是没有边界的,企业家在带领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在法治、法律的大框架下实现。往往一项创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会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颠覆效应。
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家和创业者也需要具备自我约束能力。有些创新行为可能触及伦理,有些创新可能影响到道德层面,有些技术创新可能挑战现有的法律法规,甚至对整个行业和从业者以及相关的生态产生破坏。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收敛创新行为,做到自我约束。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创新的边界问题。
微软在很多年前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小冰,当时风靡全网。如今小冰已经发展到第九代,现在是由一个独立公司运作。小冰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非常迅猛,在很多方面已经取代了人工行为。但是,即便市场需求很强烈,小冰公司却不能将这样的技术在市场上顺利推广。因为一旦推出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是被违法使用,比如通过合成父母的声音,给孩子发语音,进而导致一些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其中体现的就是技术的发展一定要有自我约束的边界,既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又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的约束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这项技术可能会影响到相关人的利益,包括它可能形成的特定性的破坏效应。所以,创新要在框定的法律边界内进行。
中国企业家更需要“原创式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对于企业家和创业者尤其重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企业家其实是有能力突破限制性条件而创造性地实现价值的一群人,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一群人。
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往往在重要的历史阶段,通过自身努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比如华为,在特定的环境下突破了种种限制性条件,才得以成为一个时代的伟大企业。
所以,创新是突破限制性条件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而企业家的创新并不是无边界的,需要尊重法律法规的边界、道德伦理的边界、生态环境的边界。中国的企业家更需要真正的原创式创新,而非套利式创新,这一点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尤为重要。
目前,国家推出的专精特新政策,正是在政策层面鼓励企业家和企业创新。我们期待更多原创性的创新和专业化的发展,希望有能力的企业在具体的技术上突破现有限制,实现企业内部的持续创新。原创、务实、持续的创新,可以带给国家、行业巨大的变化,推动整个社会向前进步。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需要抓住创新这个重要引擎,在企业内部培育创新土壤,在全社会呼吁健康的创新环境,共同承担企业家应有的使命。
栏目主编 张冰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