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林 谢丹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国家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与国家“补链强链”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中小企业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乘势而起,做久做优做大,从而实现跨量级发展?

一、参透“跨量级”发展的规律
企业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完成跨量级发展。第一,营收规模的量级。在营收规模上追求跨量级发展是所有企业的追求。第二,社会地位的量级。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领航企业、龙头企业、国家级企业、世界级企业,这是企业对社会地位的认证追求。第三,市值的量级。在规范的市场中,市值代表了一个公司赚钱的能力和市场对它看好的程度。第四,权威的专精特新培育体系。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具有国际地位,能够在某一领域带领中国大中小企业集体出海,迈向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等。
分析不同量级企业背后不同的驱动因素,可以参透商业组织持续发展的规律(见图1)。实现1亿元的营收可以依靠产品;实现10亿元的营收需要依靠业务、产品矩阵;想实现100亿元的营收则要多产业布局。又比如,营收10亿元的企业在奔向100亿元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研究院。据相关统计,中国乃至全球年营收达到100亿人民币的公司,都有成熟的研究院(应用研究)。营收为1000亿元的企业会拥有中央研究院(发明研究)。

当清楚了解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这样的跨量级研究和学习,寻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抓手
企业只有每年都持续创造增量,才能实现成长和高质量发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增量抓手包括:营收增量、利润增量、客户价值增量。
1.营收增量
随着限电限产、疫情常态化的影响,加上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如果没有营收增量来分摊这些成本,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将受到挑战。营收增量,本质上是解决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当企业营收能够持续增长,也就意味着资金流动性好,应对变化、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强。
2.利润增量
增长收入,又降低成本,创造利润增量。例如,在企业内部持续推进降成本活动,在设计源头就优化产品结构,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及全流程全员参与降成本活动。
3.客户价值增量
企业对客户的价值增量,表现在新产品、新业务的创新能力上。只有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才能够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或者技术升级迭代时,维持企业持续的价值能力;才能留住老客户,开拓新客户;才能最终实现客户升级、客户结构优化。
三、跨量级发展的五种思维
专精特新企业能不能做大?
有资料显示,在日本2020年评选的113家GNT[专门从事细分领域业务、服务缝隙(Niche,音译利基)市场]企业中(见表1),大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占比达到了50%以上。所以,依靠独门绝技,从细分领域诞生的小公司,也是可以做大的。

所以“世界足够大,够我们长大”。但要想长大,必须具备以下五种思维:第一是冠军产品思维,企业要不断创造营收过亿的冠军产品。第二是一体化作战思维,包括销产研一体化,流程和组织一体化,理念、战略、运营一体化。第三是单品龙头思维。第四是产业经营思维,摈弃产品思维、行业思维,用“竞合”概念在产业中寻找企业自身的定位。第五是品类龙头思维,锻造品类龙头产品。
四、以弱胜强的六大步骤
企业的发展不能依靠自然发展,要有战略规划,从求专求精求特求新到做专做精做特做新。
1. 利基战略:基于产业定位,求专求精求特求新
企业采用利基战略,做好战略定位。聚焦被大公司忽略的独特细分市场,把有限的资源投入进去,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比如,松下的手提电脑曾面向大众开发、生产和销售,但后来在市场上消失了,实际它转向了军用这个细分市场,对产品的耐寒、耐冲击、耐高温等一系列特殊需求进行了专门的开发。松下电脑的耐撞击达到用力摔到地上、从20米处跌落也没问题;耐寒程度可以达到插在雪堆里4—6小时照样可以开机。因此,松下成为美国军方的第一供应商,松下电脑还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采购清单。
从国计和民生领域切入可以找到许多的细分市场。我国目前已经在规划主导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都有非常清晰的产业规划。还有,融入百姓生活的项目,追求幸福人生,把健康、爱、美、快乐,与吃、住、行、学、幼、玩、伴对接起来,就能找到很多新的机会。
2. 寻找切入点:打造第一个专精特新冠军产品
打造专精特新冠军产品的基本路径在于,首先,要从应用场景出发,帮助客户创造价值,基于痛点提出差异化方案。融入客户场景当中发现客户的“不”: 从“卡脖子”、空白区、无人区、痛点、替代领域等寻找到切入点,理解客户的需求,找到创新的灵感,从而在软件、硬件、人才方面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其次,要差异化满足客户的需求,用新概念、新方案拉动新功能和高性能开发,用环保、人性化、智能技术实现产品差异化。第三,企业不仅要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要用好社会资源、国家资源,包括联合开发、产学研合作,必要时购买技术,以此形成综合能力。第四,要以技术为核心,构建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把客户变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从整体解决方案出发,系统构建企业的技术、产品、营销、质量和成本竞争力。
3. 通过做强追求做大:打造第n个专精特新冠军产品
永远不变的是变。社会在变化,技术在进步,市场在变化,企业也要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升级,把打造专精特新冠军产品锻造成组织能力。挖深技术的同时,扩宽应用场景,让企业的技术实力越来越饱满,通过新的应用场景再拉动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依赖。
4. 提高经营质量:在低迷环境中营收利润双增长
专精特新企业一定要在低迷的环境当中脱颖而出,取得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日本GNT评选的定量评价标准为:人均年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率;定性评价标准为:对盈利性的认知以及克服危机的手法。只有拥有克服危机的手法,企业才能在低迷的环境中,保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和引领性。
企业如何追求利润率?这是企业整体实力的问题。第一,企业经营要尽快走过老板经营阶段,变成团队经营和组织经营,从老板驱动到人才驱动。第二,企业要做全员经营,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第三,提高经营动员能力,建立增量共创共享机制。第四,持续进行组织变革,通过项目拉动组织变革。第五,重视销研产平衡,降成本作战、销量提升、质量保障要同步推进。
五、建设组织能力:追求可持续发展
组织力建设包括迈向全球化、有明确扩大和巩固市场占有率的举措、有追求可持续性增长的明确战略。
第一,迈向全球化。日本企业全球化程度非常高,海外销售收入平均占比45%;海外销售国家数量平均36个。他们的动力来自于哪里?主要有五个动力:创业者的追求;接班人的传承;日本国内客户的收益降低,必须寻求海外市场;日本国内大客户走向海外,所以,小公司跟着他们全球化;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支持。
第二,有明确扩大和巩固市场占有率的举措。比如,在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可以采取的举措:和客户联合开发,形成技术壁垒,防止竞争对手强占自己的地盘;大力推进品牌化,不要做隐形冠军,才会更容易连接机会,拓展新的领域;接受第三方机构技术评价,形成品牌背书。
巩固占有率要注意的有:基于专利法律体系,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制造装备,防止被模仿;做好员工薪酬保障,吸引、留住优秀员工,同时做好信息管理,保证信息安全;通过销售合同约束条款防止技术外流。
第三,有追求可持续性增长的明确战略。比如:加强和新客户的交易,优化企业收益结构,保证增长可持续性;活用核心技术进入新领域,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形成增量;不断推出专精特新产品,形成冠军产品,形成自己专精特新综合优势;增加核心技术,不断拓展进入其他新的领域。
栏目主编 姚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