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练型企业家的五大核心能力 | ||||
![]() |
||||
发布时间: 21-11-11 11:44:07am 文章来源: 《企业家》杂志 黄学焦 | ||||
当今企业家处于变化莫测、风险频出的时代,如何用“教练”这种以人本管理学和人本心理学为基础的领导方法激发员工和组织潜力,鼓励员工在面临各种危机时团结一心、迎风破浪,是助力企业走上基业长青之路的有效路径。
![]() 黄学焦,加瓦教练学院创始人,国际教练联合会(ICF)北京分会前会长
教练型企业家是以人本管理为企业核心理念、以发挥企业人才内在潜力为途径、以上下同心协力实现员工成长和企业目标为目的的企业带头人。教练型企业家要深入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需要具备正念、聆听、提问、厘清和反馈五大核心能力。
正念
一位成功企业家拜访一位得道高僧,询问禅宗的发源和意义,侃侃而谈其对禅宗的理解和自己依此治理企业获得的成功经验,高僧一直默默倾听企业家的高谈阔论。当高僧给企业家倒茶时,茶杯已经满了,高僧还在继续倒茶。企业家眼看茶水溢得到处都是,便大声对高僧说:“停!杯子已经满了,您不能再倒了!”高僧默默一笑,“就像这只茶杯一样,您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各种成见和猜测,您不清空自己内心的想法,我又如何带您学到禅宗的奥秘呢?还请您先回去自行清理吧。”企业家听后大惊失色,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和失礼,表示愿意清空自己再向大师学习后,两个人才开始探讨禅宗的真谛。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的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知和信念。在日常行为中,注意力都是向外发散的,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受到早先积累的这些经验和认识的影响,甚至受到习惯性反应模式的控制而不自知。企业家承受的压力比常人更大,他们的思维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速度越快关注力反而越集中、视野越狭窄,导致遗漏很多信息。
而正念修炼需要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慢下来。首先,清除杂念。好比上述故事中禅师让企业家拥有一个“空杯子”, 帮助企业家提升专注力进而深入思考,而不是匆忙行动,这样才能以纯净、非批判性的态度对待当下的体验,拥有一双明亮的慧眼,以更全面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促进新想法、新思路的产生。其次,我们需要深入认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面目,在内心想法、情感以及身体感受等方面建立与以往不同的、减少冲突的新关系。正念看似要求我们放弃控制,但事实上它赋予了我们更大的内心控制力,看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判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从而获得最好的结果。正念要求我们用貌似“清心寡欲”的“无为”提升智慧,观察和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为“有为”保驾护航,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助力企业走上基业长青之路。
聆听
西周的春秋时代,秦国、晋国合攻郑国。危险之际,有人举荐郑国三朝老臣烛之武劝说秦穆公退兵,当时他只是一位养马官。烛之武对郑文公辞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意思是,我年轻的时候不如别人,如今七十多岁,还能有什么用处。
郑文公听出了烛之武怀才不遇的话外之音,安慰道:“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也就是说,早前我没有重用你,现在情况紧急才请您出马,实在是我的过错。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是不利的!
听罢,烛之武接受了任务。
故事的结果是秦穆公听从了烛之武的退兵建议,选择结盟并派兵保卫郑国,晋国只好无奈退兵,郑国转危为安。
如果当时郑文公没有听出烛之武的话外之音,没有放低身段道歉以求冰释前嫌,郑国可能面临亡国的残局。可见,“听话听音”是如此重要!
当企业家做“教练”时,要真实掌握客户的信息和状态,实事求是地开展后续工作。如果做不到有效地聆听,很难夯实工作基础。
聆听按照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我为主——以对方为主——全息倾听。
第一层次是以我为主的聆听,即在与教练对话的过程中,凭自己的判断、喜好对被教练者的表述作出反应。例如当朋友描述一件事情,你会经常以“我也是这么想的”“你怎么和我想的一样啊”“我不这样认为”等“我”的角度给予回应。以我为主的聆听并没有真正站在被教练者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心情,信任关系瞬间弱化,导致对后面的谈话让被教练者感到毫无兴趣或敷衍了事。
第二层次是以对方为主的聆听。教练型企业家在这种聆听中同样没有处于中立的位置上,而是完全被对方的叙述所吸引,甚至陷入对方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常见的回应有“原来您是这样认为的!”“您怎么会这样!” “您这样想很正常!”等。相较于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聆听的回答会让被教练者感觉到自己的话被听进去了,从而增进了信任关系。但是,这个角度无法让被教练者看到真相,也无法让其突破自身盲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效果仍然不明显。
第三层次的聆听是全息聆听,即在对话过程中,教练型企业家的关注点不仅在被教练者的言辞上,更关注当时的场域、对方的语音语调语速、身体语言甚至呼吸频率,这些信息都会反映出被教练者当下思维和情绪的变化。可以理解,当一个人说出“我相信你!”这句话时,采取不同的音调语速,对方的感受会大有不同。在与被教练者的谈话中,领导既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能陷入对方的位置中,而要从更大的系统出发,观察每一个细微变化,才能达到聆听层面“听话听音”的艺术境界。
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提问的鼻祖,他不断追问,帮助个体澄清概念、发掘理性、获得正确的认识,进而建立了一个更有效能的个人思考模式系统。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他的提问关注的是思考本身,是一种打破自己视野极限的好方法。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表示“自己不是咨询师,而是喜欢直接问客户刁钻问题的人” 。唯有如此,人们才得以不断走出舒适区,从而得到成长。
![]() 企业家做到善听、会听,才能换位思考,企业内外充满这种氛围,则能实现高效理解和沟通,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个企业中,传统的领导者面对问题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经验和判断直接给出答案。这样一来,下属就丧失了思考和成长的空间,也会放弃为结果承担责任的勇气,导致再一次出现问题时,领导还要一如既往地出面解决各种问题。尤其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如果依赖领导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对领导者自身和团队都将是一种灾难。
那么,如何提出好的问题?教练在进行过程中涉及的管理情景千变万化,提问也需要因人、因事而异,并没有固定模式。关键在于教练型企业家能真正站在中立的位置上,深入思考他人位于什么位置和为什么在那个位置,这样才能提出直击人心的问题。
厘清
在某些场合,人们习惯于把性质不同、层次不同或系统不同的事物等同联系在一起,从而造成了认知和判断上的混淆。这时,信念检视法和排序法是两种比较简单的厘清方法。
信念检视法。人们有时候经常认为A=B,其实等号背后隐藏着个人喜好或认识,这就是每个人内在的信念系统在起作用。但这种信念并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教练型企业家应该把这种信念拎出来,考证真假,需要将事实和经过人们心智加工后形成的观点加以区分。
排序法。其实世界万物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件事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都不尽相同,只是平时我们并没有机会进行比较与评测,有时候也因为文化、政治、伦理等因素不便于公开比较。当若干种相关的事项混合在一起,有些人因为无法厘清轻重缓急、好坏优劣,需要采用排序法加以区分。
反馈
教练型企业家五大核心能力的最后一项是反馈,准确良好的反馈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盲点,或者是在某个系统中树立一个标准和改善的方向,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反馈的方法可分为两类,同时需要遵循五项原则。
第一类是真实而不带评判的镜子法反馈。针对对方的某种行为,教练型企业家以公正客观的描述,让被教练者自己有所觉察,看到自己所作所为的真实面貌。
第二类反馈包括积极性反馈和发展式反馈两种,即针对对方的某种行为,教练型企业家应给予积极表彰或负面批评,从而树立标准促使对方扬长避短。
积极性反馈。教练型企业家说:“我看到你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不少创新的思路,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更加活泼有效,对此我表示感谢并期待你继续坚持!”
发展式反馈。教练型企业家说:“我看到你今天上课迟到了,这样会延误你个人和整个班级的进度,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类似情况!”
我们看到,无论是积极式反馈还是发展式反馈,都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客观描述现实发生的具体事情;第二个层次是对这件事情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给予评价;第三个层次是对正面的影响给予鼓励和支持,对负面的影响提出改进建议和期待的结果。
为了让反馈更为有效,我们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习惯性地进行反馈。当我们看到某些好或者不好的行为发生时,就要给出反馈,让下属知道领导的看法,这样能够提升下属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时刻保持真诚。我们给予反馈的时候一定要出于真心实意,虚情假意、言之无物的反馈毫无意义。
第三,及时。当某些行为发生时应及时给予反馈,让下属知道领导的看法,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并且更有效。
第四,适度的反馈。领导者在给予下属反馈时,既不能无限夸大,也不能缩小负面影响,目标是让下属尽可能真实了解自身情况。
第五,反馈要具体。我们的反馈一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明确具体哪件事情做得好,哪件事情需要改进。这样一来,可以明确下一步应该改正或者提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
【关闭窗口】 |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