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O一一年第一期 | ||||
![]() |
||||
发布时间: 11-03-04 12:39:26pm | ||||
健康知识文摘 金年会手机版老干部处 二○一一年第一期 健康需要10个3分钟 刷牙持续3分钟 刷牙的基本原则是“面面俱到”,也就是说,牙齿的外面、里面、咬合面等各角度都要考虑到。而一把牙刷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刷到2~3颗牙,因此每次刷牙3分钟才能保证所有牙齿都刷干净。另外,刷牙最好在饭后3分钟内进行,防止龋齿。其他时间用清水、盐水或漱口水即可。 水沸后再烧3分钟 经过氯化处理的自来水,其中氯与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结合会产生卤代烃、氯仿等多种化合物。这种物质的含量与水温变化和沸腾时间长短关系密切,而把水煮沸后再烧3分钟,其含量可降到最安全标准,是真正的“开水”。所以,建议烧水时,不妨分三步走: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先放置一会再烧;然后等水快开时把盖子打开;最后,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 吃热喝凉间隔3分钟 吃完热菜后血管会扩张,如果再大量饮用冰水,血管会急剧收缩,血压增高,出现头晕、恶心、胃痛、腹胀等症状。所以,短时间内最好不要食用温度反差强烈的食物。即使吃完热的想喝点冷饮解渴,也要间隔3分钟以上,这样可减小对胃部的刺激。 开水泡茶3分钟 沏茶时最好将茶水先泡3分钟,倒掉水后,再冲泡3分钟,最佳水温是70℃~80℃。泡茶3分钟后,茶中的咖啡碱基本上都渗出来了,这个时候的茶,最能提神醒脑。 睡醒后赖床3分钟 据数据显示,在中风和猝死病例中,近25%的人是在清晨起床发病的。建议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醒后不要急于起身,应先在床上闭目养神3分钟再起床。身体可以保持原来的姿势,并适当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 生气不超过3分钟 人生气时,血压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特别是老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所以,生气不应该超过3分钟,即使有气也要来得快去得快,尽快宣泄,竭力保持情绪稳定。 如厕不超过3分钟 排便时,肠道每平方厘米承受着十几到几十公斤的压力 《生命时报》2010.12.21 田野 年迈者不能做的事 用力过猛 从生理角度看,老年人不宜用力过猛,进行超量、剧烈或猛烈的活动。因为这些动作容易造成肌肉劳损、关节韧带撕裂,不慎的话还可能引起骨裂或骨折。同样,人到老年内脏器官运动也不如年轻时旺盛,心肌代谢功能不如过去,过度紧张的生活可能引起心脏收缩加快、心率加速、血压上升等。如果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则会促使心绞痛发作,少数严重者则可诱发脑中风或心肌梗死。因此老人不可再像年轻时一样不服输,不可再进行用力过猛的活动。提拿物品也要悠着来,不可搬重物。 突然起立 现今的老年人生活非常丰富,有的爱钓鱼、有的帮儿女看孩子、有的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生活中不论老年人做什么,突然起立都会导致危险。老年人由较低的体位(如蹲位、坐位)转为直立时,由于血液淤积在身体下半部,回心量和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快速降低,会使大脑出现一过性缺血缺氧而发生突然晕厥。故老人站起来时一定要慢,最好手扶着身边的墙或栏杆等物,以免摔倒。 忽视鞋底 老年人多节俭,一双鞋穿得很久也舍不得扔,但穿久的鞋底容易打滑而摔倒造成骨折。有些穿了很长时间的旧鞋,鞋帮虽不坏,可鞋底磨损得往往失去防滑功能,人很容易因打滑而摔倒。老年人穿鞋应有讲究,鞋要柔软,鞋跟在2厘米左右,鞋底防滑花纹一定要粗深。 《医疗养生保健报》2011.2.14 魏燃 7种姿势伤身体 工作:弓背伸头最伤身体。几乎所有人在电脑前的坐姿都是错误的:弯着背、伸着脖子看显示器,一坐好几个小时。这会导致颈椎、肩膀前屈,诱发严重的腰、背、颈椎疼痛。正确姿势:选择高度、后背角度可调节的座椅;显示器别离座位太近或太远;坐时保持膝盖、大腿和后背、肘关节呈90度角;有意识地将下巴向内收,使胸腔、肩膀打开,有助于呼吸顺畅。 看电视:瘫坐影响呼吸和消化。懒洋洋地坐在沙发里,身体看似得到放松,其实这样不仅挤压内脏的生存空间,还易导致腰肌劳损。正确姿势:选稍微高一点、硬一点的沙发。如果沙发太软,可以加个坐垫;如果座位太深,不妨在腰后放一个腰背枕,使腰背直立。 思考:托腮坐诱发背痛。很多人习惯于托腮而坐,尤其是在开会或思考时。这是一个对颈椎非常不利的姿势,还容易诱发头疼。正确姿势:想问题时起来走走,或将双手放在后颈,做一些颈部扭转运动,保证脑部血液流通。 站立:歪向一边脊柱受罪。在公交车、地铁上,随处可见歪身站立的人。这种站姿会造成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腰背疼痛。正确姿势:两腿直立、小腿和腹部微微收紧,重心稍微向前,两眼平视前方。如需长期站立,每隔10分钟用“稍息”动作交换重心。 走路:低头含胸影响心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称,很多人走路时只顾低头看路,“这种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正确姿势:抬头平视前方,迈步时应让大腿带动小腿。采用“小快步”增加双腿运动的频率,对增强心肺功能有好处。 下楼梯:踢踏使腿关节负重。有些人下楼晃晃悠悠,脚步不稳,这样尤其伤害膝盖。正确姿势:膝盖与脚尖应呈垂直状态,譬如迈出右脚时,右膝盖应尽量放松,让身体的重量能沉落到脚底。下楼时最好全脚掌着地,并避免左右摇晃。 跑步:只抬小腿膝盖遭殃。为什么有些人跑起来看着轻盈,有些则拖泥带水?陆一帆表示,不好看的跑姿既伤害身体,也容易疲劳。正确姿势:跑步时,通过上臂、髋关节、大腿、小腿的联动把腿“送出去”,着地时膝关节微曲,脚掌从后跟到前掌“滚动着地”,这种姿势肌肉最省力、膝关节压力小,对心肺的锻炼最充分。 《健康文摘报》2010.10.20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教你如何不生气 储存、固化好情绪:经常温习成功时刻。情绪高昂的时候,不要太吝啬,不妨趁热打铁,增强一下自信,巩固一下乐观心态。因为多数人对自己倒霉、不幸、可证实自己悲观理由的经历记忆特别深刻,相对而言,对自己顺心、开心、可增加自己自信心和乐观理由的经历记忆就不够深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经常反复“温习”那些负面的人生镜头。 所以,当你在开心、顺心、走运、成功的时候,应充分利用正面情绪出现的时机,在自己的大脑里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将来自信心受挫时,自己从自我人生档案中提出来的“对应材料”是对恢复自信有利的正面印证,而不是证实悲观论调的负面印证。 坏情绪宜导不宜堵:写出你的烦恼。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定不要憋在心里。这些难过的感觉憋在心里,就好像上了发酵粉,越膨胀越大,直到爆炸。人毕竟是个社会的人,我们需要和周围人交流。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有地方倾诉。一方面可以选择懂得和愿意倾听你的朋友,另一方面可静静坐下,把自己的感觉、心情写出来,既稳定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多数情况下,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心中常存两个意念:当与他人交往时,如果对方是心平气和的,自己便会感到与这人交往很舒服,而一旦遇到别人的侮辱时,自己或许会马上以更恶劣的态度回敬他。按捺下对别人卑鄙语言的怒气,你会感觉很不愉快。但是,如果是为了刻薄的语言而生气,则会使不舒服的感觉增加10倍。 因此,如果想对自己保持宽容的厚爱,请在心中常存以下两个意念,可以帮助自己把情绪激动点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会受益无穷。第一,我不是人类社会的缔造者,如果坚持生活中的一切都得遵循我的意念,就未免太荒唐了。第二,有人想激怒我,我当然不会跳入他的圈套。我是明智的,要将我的怒气很快平静下来。 《健康时报》2010.12.30 洪昭光 小小感冒也会让老人瘫痪 大家都知道中风可能会导致老人瘫痪在床,但是你知道吗,一个小小的感冒竟也会引起老人卧床不起,从此瘫痪在床,其中的原因就是过度卧床养病。 通常情况下,引起卧床不起的原因最多见的是脑中风,此外还有骨折、腰痛、糖尿病、肝病、心脏病等,但对老人来说,感冒也会成为卧床不起的原因。这是因为人上了年纪后,身体诸器官功能减退,在床上躺着也许会舒服些,但关节、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却会因为卧床而引起功能加速减退,再加上体力差等原因,在床上休息一个星期后,再起床活动,就会感到更加不舒服。举例来说,完全卧床休息,肌肉力量(肌力)降低速率为平均每天下降1%,每周为10%-15%,3-5周内肌力下降可达20%-50%,卧床10天造成的骨流失量需要4个月的恢复时间。可见,卧床休息机体衰退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患病后,不要躺在床上静养,要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就算是脑中风后也不一定就会卧床不起,也要多活动。 活动关节 老年人不论患什么病,经医生检查,认为可以活动身体的话,应马上开始活动身体各关节。如果错过这一时机,病人关节固定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再恢复功能。如果病人不能自己活动肢体,家人就要帮助病人进行被动活动。在帮助病人活动某关节中出现痛感时,要轻轻地、慢慢地进行,千万不要勉强,以防引起其他伤害,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一旦病情好转,就要积极配合医生,采取适当的康复运动。 尽量坐着 对一些重症病人,为了防止瘫痪在床上,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在病情缓解后,要尽量让病人坐着养病。这是因为在坐着时,比卧床状态会有更多的肌肉、关节参与活动,内脏器官也相对活跃,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可对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对疾病的康复有利。当然,病人什么时候可以坐着,坐多长时间,都必须得到医生的指导。一旦病情允许就要尽早下床活动。 《医疗养生保健报》2010.11.29 文欣 常发脾气损听力 老年人常发脾气,会给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蒙上阴影,而且会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经常发脾气的老人会给听力带来一定的损害,甚至引起突发耳聋。 人的听力主要来自内耳。内耳的耳蜗上有许多毛细胞,它们能察觉声波的震动,从而使人能听到声音。这些毛细胞由纤细的微血管供应血液,如果血流受阻,则毛细胞就会死亡,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微血管会逐渐变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也降低,致使供应毛细胞的血液量也日趋减少。如果常常发脾气还可以使血压升高,引起微血管痉挛,甚至闭塞,毛细胞因失去血液供应,营养状况恶化,最终使得毛细胞死亡,于是出现老年耳聋的现象。 专家建议,脾气不好的老人,为了保护听力,应适当控制情绪,学会平和、宽容处事,免得刺激机体引发耳聋。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0年12月6日吴泽 多喝水不如会喝水 地球70%的表面和人体70%的成分都由水组成,这个惊人的重合充分说明了,水对人类多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为吃一顿饭绞尽脑汁,却不会为喝一杯水煞费心思。大多数人觉得,喝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拿起杯子“咕嘟咕嘟”一杯水下肚不就完了吗?其实,喝水的时间、量的多少,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近期,美国“梅奥诊所网”就撰文,揭露了11个喝水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保健水应该怎么喝 感冒:喝更多的水。《纽约时报》2011年1月21日撰文指出,感冒时多喝些水或纯果汁,对于疾病康复很有帮助,因为有助于冲走呼吸道上的粘液,让人感觉呼吸舒畅。此外,如果发烧了,人体处于自我保护机能的反应要自身降温,这时会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等代谢加快的表现,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多喝水不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体温调节,促使体内病菌迅速排出。便秘:大口喝水。便秘的成因简单地讲有两条:一是体内有宿便 ,缺乏水分;二是肠道等器官没有了排泄力。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就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告诉记者,中医认为便秘的原因之一,是人体缺少津液,大口喝水能起到迅速补充津液的作用,从而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建议,便秘的人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补充些膳食纤维效果更佳,所以最好每天喝一杯高纤蔬菜汁。肥胖:餐前餐后喝杯水。人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水”里进行。有了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身体的代谢机能正常运转。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可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喝一小杯水,增加饱腹感;饭后半小时,再喝一小杯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材。呕吐喝点淡盐水。呕吐是人体吃了不洁食物后,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为避免严重呕吐或腹泻后引起的脱水症状,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来补充体力,缓解虚弱状态。 上班族需要四种水 排毒:清晨一杯水。很多人都知道早晨喝杯水对身体有好处。人体经过了一宿的代谢,体内的垃圾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排出,水就是最好的“清洗剂”。此时的细胞像一个干燥的海绵,会捕捉喝进的水,并在40分钟左右排出。这是个重要的排毒过程。淡盐水、蜂蜜水、白开水都非常适合早晨喝。姜良铎提醒,早晨别喝太凉或太热的水,温度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烦躁:多多喝水。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被称为“快活激素”,而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激素”。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但它如何同其它毒物一样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辅助体力劳动,肾上腺素会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场,它也会随着泪水排出。减压:做决定前喝杯水。英国东伦敦大学的研究发现,学生在考试前喝杯水,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使他们在考试中的表现更出色。而对于上班族,在压力过大或需要做决定之前喝杯水,可以帮助头脑变得清晰。不渴:也得喝水。香港卫生署曾做过一项调查,有1/3成年人每天喝水少于6杯。上班族工作忙碌,常常半天也顾不上喝一口水。美国“水健康”网站指出,当人们觉得口渴时,身体已经流失了至少1% 的水分。因此,上班族应该形成良好的喝水和排尿习惯,每1小时喝一次水,每2-3小时排一次尿。 老人要小口喝水 睡前:抿上两口水。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粘稠度会变高。老人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的入睡。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过多,老人有起夜习惯,如果因喝水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偿失。洗澡后:慢慢喝水。很多人洗完澡觉得渴,会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沈瑾说,老年人体质较弱,心脏承受能力没有年轻人强。特别是洗完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会比平时快些,喝水应特别小心。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温水,否则容易增加心脏负担。运动后:跟着心跳喝。沈瑾说,老人在运动过后,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饮。因为这时肠胃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如果立即大量饮水,水分积聚在胃肠道里,会导致肚子发张,影响消化。最好过几分钟,等心脏跳动稍微平稳后,再接着小口小口地喝些温开水。喝水时,尽量保持速度平缓,喝水的频率最好与心跳频率接近,再间歇式地分多次喝。这样,才能使心脏有规律、平稳地吸收进入体内的水分。 《生命时报》2011.01.28 胡楚青
|
||||
【关闭窗口】 |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