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O一六年第二期 | ||||
![]() |
||||
发布时间: 16-04-27 02:25:42pm | ||||
健康知识文摘 金年会手机版老干部处 二○一六年第二期 总第141期 危险又隐蔽的老人病 在大部分人看来,上了年纪最需要防的就是“三高”等常见慢性病。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高山、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主任王振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不仅是痴呆症,尿失禁、贫血、慢性疼痛等,也是老人深受困扰,却又不当回事的病。 痴呆症 痴呆症最大的破坏力就是损坏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开始是“近事遗忘”,随着病程进展,远期的事也会忘掉;到最后不认识亲人,出门找不着家,不懂得躲避危险。 老年痴呆虽不能治愈,但早发现、正确服药能减轻症状、延缓病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脑部康复中心最新研究发现,84%的轻度痴呆患者可以通过大脑“健身”计划得到缓解,包括冥想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地中海饮食(其中包括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适度锻炼、合理减压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尿失禁 尿失禁可严重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正常社交,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经常尿在衣服上还可能带来皮肤发炎或褥疮等问题。 专家强调,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平时可穿戴成人纸尿裤;少量多次喝水,有尿意赶紧上厕所;临睡前最好少喝水;有意识地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膀胱肌群。如果不小心尿在衣裤或被褥上,一定要及时换洗。 慢性疼痛 王振虎介绍说,老年人最常见的疼痛有以下几种:颈肩腰腿痛,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60%-70%;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疼痛时间达到1个月就应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医生问诊时,需告知疼了多久,是哪种疼法(如针刺、刀割、撕裂、火烧、麻胀),什么情况下会加剧或缓解,有没有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贫血 贫血不是独立疾病,老年人尤其常见继发性贫血,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肿瘤、肾病、慢性感染都可能是贫血的主要病因。 当老人出现乏力,心慌、心跳加快等表现时,可到医院检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问题。若是贫血,需先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如为单纯的营养性贫血,经规范补铁治疗,一个月就能见效。饮食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铁。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等;此外还应吃些酸味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等,促进铁吸收。 干燥症 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是老年人常见的不适症状。老人泪腺、唾液腺、皮脂腺逐渐萎缩,泪液、唾液、皮脂分泌减少,确实可能出现各种干燥问题。除了上述生理变化,还有一种被称为“干燥综合征”的自身免疫病,也会导致口眼干燥等症状,同时还会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肾脏等。 老人一旦出现干燥症状,不论是否为“干燥综合征”所致,都应增加饮水量,饮食不宜过咸;多吃山楂、杏、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刺激唾液分泌;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视、手机看,常做眼保健操;经常涂抹护手霜、护肤乳。如果上述措施缓解作用有限,建议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生命时报》2016.03.01 张杰 易被忽视的“甲减”信号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常见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尤其常见。美国“MSN生活网”最新载文,总结出“甲减的10个信号”。 疲倦乏力 甲状腺素功能会对人体所有能量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疲劳就会显现。患者往往感觉到没有力气完成原先的工作。 吃得不多,但体重依然增加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内分泌学、糖尿病 总是忘事 甲状腺素偏低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其中就包括大脑记忆力。因此,老是忘事也可能是甲减的一大信号。 胆固醇偏高 胆固醇偏高也可能是甲减的另一个信号。斯 失去性趣 斯 情绪低落抑郁 甲状腺激素也可能影响情绪,甚至导致抑郁。斯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瘙痒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皮肤的功能由甲状腺素等多种激素控制。产生油脂的皮肤腺体也受甲状腺影响。皮肤厚度取决于甲状腺功能。甲减会导致患者出汗更少或不出汗,皮肤摸上去又冷又干,甚至发黄或苍白。 经常便秘 甲减会导致消化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减弱,肠道蠕动减速。大便通过肠道减速,可能导致便秘。因此,患者最好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缓解便秘症状。 总感觉肌肉酸痛 甲减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身体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浑身肌肉骨骼酸痛,加上疲劳乏力,使甲减患者日常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专家建议,甲减患者应该适当进行游泳等低冲击力运动,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等深海鱼摄入量。 经常怕冷 甲状腺对控制体温起到关键作用。甲减患者机体代谢缓慢,体内能量减少,体温低,因此经常怕冷。 《生命时报》2016.03.01 王兴旺 你的牙齿“上岁数”了吗 牙齿也会变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苦感、牙龈色彩正常、无出血表象。因为口腔养护欠佳,牙齿呈现以下六种状况,被称为“牙齿变老”。 牙齿灵敏 表现为吃点冷热酸甜的食物,就呈现锐痛、酸痛。这种情况要少吃过于刺激的食物,吃太硬的带壳食物要凭借工具,并改掉横向刷牙的习惯。 牙齿矿化 除牙齿变脆、呈现裂缝外,还会呈现牙齿变色、无光泽等现象。应少喝碳酸饮料,及时医治龋齿。 牙龈红肿、出血 如果牙龈红肿,并伴随出血表象,可判断有牙龈炎。刷牙或咀嚼食物时牙齿出血,也要警觉。 龋齿 中老年人的牙缝通常较宽,运用牙线可以去掉牙齿相邻面上的细菌,避免细菌持续损坏牙齿和牙龈。 牙齿松动 如果在牙龈红肿、出血的同时触碰牙齿,发现有松动或牙根露出,可判断已发展为牙周炎。应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戒烟,以改善口腔环境。 口臭 如果不是肺部、胃部疾病因素引起的口臭,则考虑是口腔问题导致的。首先应处理已经龋坏的牙齿,饭后用牙线清洗牙齿,恰当用药。 《中国妇女报》2016.03.27 胡杨 “老掉牙”不是健康态 “吃嘛嘛香”不光要有好胃口,更要有好牙口。中老年人是牙病的高发人群,但许多老人对牙齿的防治多少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岁数大了,“老掉牙”是正常的 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孟岑大夫说“如果把牙齿保护好,不一定到老年时就会掉牙。”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一个口腔健康目标,即“8020”。意思是,80岁的人,应该还能至少保留20颗牙齿。而目前中国人的口腔健康状况离这一目标相差甚远,在50岁、60岁左右能保留20颗健康牙齿就很不错了。根本原因在于有牙病没有及时治疗。 误区二:牙疼得受不了才需要治疗 “接诊时,很少看到老年人平时主动来牙科做检查,一般都是牙疼得受不了才会求助牙医。”孟岑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牙周炎、龋病都会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时并没有什么症状。等到有不适感觉时,小病可能已经被拖成了大病,不仅治疗效果不好,病人花费的时间、精力也较多。 误区三: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 虽然每天都刷牙,但如果清洁不彻底,时间长了,人们的牙齿上还是会布满牙结石。牙结石是牙龈出血、牙周炎、咬不动东西、牙疼、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疾病的最直接病因。牙结石一旦形成,不能通过刷牙把它刷掉,只有洗牙才能将其去除。 最后,孟岑提醒,口腔问题连带着全身很多疾病,老年人切不可不当回事,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中国妇女报)2016.02.22 杨娜 如何不让噪音来损害听力 人上了年纪后,听觉器官退化引起老年性听力损失,其发病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老年性耳聋发病比农村居民要早,多是因为城市噪音比农村更严重。长期接触噪声环境会感到耳鸣、头痛,很少有人当回事,假如发展到听力明显下降,听不清电话时才被发现,往往已引发噪音性耳聋。 娱乐性噪音与生活关系最密切,引起听力损失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老年人接触娱乐性噪音机会较多,音响、电视、各种庆祝活动发出的声音,如燃放鞭炮、聚会联欢、大合唱等,是加剧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再有,平时接听国际长途时,由于信号较弱,往往不自主地把手机听筒贴紧耳朵,使耳部受压,并受到较大较多的电磁辐射,耳蜗神经细胞和听神经很容易受伤。如长期受到噪音刺激致使耳蜗血循环障碍,毛细胞损伤、脱落,早期表现为耳鸣、头疼、失眠、精神抑郁、反应迟钝、头晕,以后听力逐渐减退、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部分患者听觉灵敏度受到损害,表现为听觉过敏,正常声音传到其耳中会放大数倍,一点小动静都会引起强烈反应,令人焦躁痛苦。 噪音性耳聋开始为暂时性听觉疲劳,是一种暂时性的听力损失,脱离噪音环境,即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数日或数月恢复。慢性噪音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元凶。噪音性耳聋最初听力损失的频率在4000HZ(高频),这一频率的听力损失对日常生活影响小,不易被发觉,随着噪音的持续伤害,其他频率的听力也会出现下降,最终导致噪音性耳聋,就需佩戴助听器。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于保护听力至关重要,隔离噪音损害是预防噪音性耳聋的重要措施。喜欢戴内置耳机听收音机的老人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外置耳机听收音机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收音机,因为为了盖过噪音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另外,也不要为了助眠在睡觉时将耳机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否则会对鼓膜造成伤害,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经常打长途电话者,尽可能使用座机。用手机时最好使用手机扬声器功能,不要将耳朵紧贴听筒。通话前,事先想好沟通内容,尽量缩短通话时间。如果必须长时间通话,结束后最好做一些耳部穴位按摩,改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耳朵嗡嗡响是噪音性耳聋的早期信号,有60%-80%的噪音性耳聋,首先是出现耳朵嗡嗡响。此时,先不要在晚上听收音机,或改变收听方式,应及时就诊测试听力,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04.04 陈建斌 口腔溃疡莫小看 春季是口腔溃疡的高发季节,许多老人都患过口腔溃疡,口腔溃疡看似小病,但反复发作或长期不愈时,需引起老年朋友的高度警惕,因复发性口腔溃疡常提示胃肠道疾患。 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常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因而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有研究表明,约三成的口腔溃疡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其中9%以上伴有消化道溃疡。这些数据都表明口腔溃疡与胃肠道疾病有直接关联。此外,一些胃肠道疾病在发作的时候也常会伴有口腔溃疡的症状。如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上以腹泻、脓血便、腹痛、发热为常见症状,其口腔表现为多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往往与结肠溃疡并存。 因此,如果口腔内有反复不断、时间过长而不愈的溃疡应尽早就医诊治,特别是溃疡持续时间超过2周,经排除病因或诊断性治疗2周后仍然未能好转,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02.29 王瑗 退休是一种新开始 退休不是一种结束,而是是一种新的开始!这是一句当前最应该叫出来的口号。 把退休当成再出发 据媒体报道,四川有个退休官员范敬超,回到家乡后开始种柑橘,8年后,在他周围已环绕着10100亩果园。 一个朋友退休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小外孙的身上,不仅管吃喝、管接送,还参与到外孙的教育当中。她读了不少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也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和孩子一起成长”。 人真正的衰退,不在于白发和皱纹,而是停止接受新的生活。聪明人看退休,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人生六十才开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法,60岁-69岁是青年老年人,70岁-80岁是中年老年人,80岁以上是高龄老人。所以从年龄上来说,退休时还不过是青年老人。 英国有句谚语“人生六十才开始”,这是退休后的自由状态和一种豁达。正如孔子所说,“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到六十岁以后,思想和行为才更符合外界客观规律,得心应手,成熟老练,才能真正感悟人生的真谛。 选择一种退休生活 下面给大家推荐五种退休生活。 健康型:包括健康饮食计划、健身运动计划、老年病治疗计划等。 学习型:学习外语、艺术、理财等知识和技能,充实精神生活。 奉献型:参加公益社会组织或社区志愿者活动,发挥余热、回报社会。 休闲型:根据自身健康条件,制定旅行计划,开阔眼界,陶冶性情。 梦想型:实现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自己动手做些小发明。 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拥抱退休生活。 《健康时报》2016.03.25 杨萍 |
||||
【关闭窗口】 |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