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O一二年第五期 | ||||
![]() |
||||
发布时间: 12-10-24 02:07:47pm | ||||
健康知识文摘 金年会手机版老干部处 二○一二年第五期
小心眼药水引发心梗 一些老年人在眼睛进了灰尘、眼睛有异物,导致眼睛红、痒感觉时,总要点几滴眼药水。 临床表明,应用10%浓度的新福林眼药水,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老年人在使用滴眼药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眼药水的药物浓度都很高,如果患者使用的种类、方法不对,都有可能引起全身的毒副作用。眼药水点进眼睛以后,一部分是在眼睛局部吸收,一部分从泪道流到鼻腔,从鼻黏膜吸收。眼药水往往在流进鼻腔以后,吸收到血液里,而影响全身。老年人在代谢能力降低的情况下,药物很容易在体内潴留,引起中毒反应,诱发心梗。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2.8.20 王育新
来自眼睛的糖尿病信号 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很容易引起血管和神经病变。眼睛是观察神经、血管病变最直接的窗口,因此,有不少糖尿病患者是眼科医生发现的。来自眼睛的糖尿病信号有以下几种。 瞳孔变小 糖尿病导致植物神经损害,可影响瞳孔的舒缩功能。糖尿病人的瞳孔较正常人为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 白内障 糖尿病人血中和眼内房水的葡萄糖水平均升高,眼内糖代谢受到障碍,形成一种称为山梨醇的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混浊,形成白内障。 近视 糖尿病人体内大量的糖和盐随尿液排出,加上口渴多饮,血液渗透压降低,房水的渗透压也随之下降,使晶状体膨胀、变厚变凸,屈光度增加形成近视。 视力下降 糖尿病人视神经损害或眼底血管病变,使视网膜组织缺氧而形成微血管瘤或视网膜静脉扩张、白斑、出血、动脉硬化,甚至发生视网膜剥离,造成视力下降。 《现代健康报》2012.9.25 唐望 中风后半年是最佳康复期 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人200多万。中风后积极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中风偏瘫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康复治疗最好在中风后两周内介入,时间越往后推,效果会越差。 家属对中风患者忌“超保护” 若家里有个偏瘫者,出院回家后家人多会细心照料,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病人以“养”为主,这在外人看来是孝顺,但从医生的角度看,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包办一切”的照顾方式会让中风患者低估自己的能力,被家属“宠”坏。再加上患者害怕疾病复发,活动起来也是小心有加,慢慢地手脚便会逐渐丧失功能。 康复至少坚持半年,不能半途而废 中风后人们普遍重视控制血压、血糖,以免再次中风,但往往忽略肢体功能的治疗。还有些患者及家属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到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 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待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内)、恢复期康复(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最为重要。患者80%的功能要在恢复期阶段恢复,所以半年的康复绝不能半途而废。 康复应在专人指导下进行 有些病人把康复治疗简单理解为活动胳膊、拉拉腿,他们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拉力,结果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引起“误用综合征”。 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而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训练,最好在康复科门诊或住院治疗,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康复过程可中西结合。 患者回家后,家人也可帮其康复:首先是床上良好肢体位置的摆放,待肌肉有力后,进行坐位平衡的训练,学习床、椅间的转移及站立训练。患者能站稳了,再进行步行及步态的训练。 《家庭医生报》2012.9.12 陈年 不当补碘引来甲状腺瘤 临床工作中,常常会有甲状腺肿瘤患者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是不是缺碘啊?”我个人认为,其实不是缺少了什么,而是摄入了太多不该吃、不该补的东西。 目前,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关于食物中碘摄入量的问题,几乎已经证明并形成共识,碘摄入过多和过少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只是碘摄入量过多造成的问题解决起来要复杂得多,时间也更久。很多人在发现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肿瘤后,就诊时都认为“缺碘了,要补碘”,“大脖子病,要多吃海带”等。中国百年前的农耕时代,我们祖先的生活范围方圆不过百里,饮食不过五谷杂粮,比较我们现在的餐桌缺碘的概率有多少?何况,碘本就是随机摄入的一种微量元素,不需要刻意补充。 还有另一个现象,就是没人思考自己是不是多了什么?这又引起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肿瘤高发的另外一个因素---精神因素。毋庸置疑,快节奏的生活,来自工作、家庭的心理压力是造成甲状腺肿瘤高发的重要因素。如果说,我们饮食上多摄入很多不该摄入的东西,心灵和精神上又少了古人粗茶淡饭之后的闲适心境,怎么可能不生病呢? 《保健时报》2012.9.13 崔雨田 感冒后咳嗽不止用什么药 很多老年人患感冒后鼻塞、头疼、流涕等症状都好了,却一直咳嗽、咽痒,尤其是说话时或吸入冷风后更爱咳嗽,有时甚至要咳一两个月,往往误认为是支气管炎,用抗生素效果却不佳。 感冒症状消失后,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也基本清除,此时的咳嗽多与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以刺激性干咳为主,无痰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晚间咳甚,冷空气、灰尘、刺激性气体、运动、烟雾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感冒后咳嗽属于慢性咳嗽,通常化验或其他检查表明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如X线片肺部一般没有病变,血常规也都正常,如继续服用抗生素,又因为不是感染,往往没有效果,反而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这类咳嗽使用抗过敏药物、平喘药物治疗常有明显的效果,也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室内要保持清洁,并经常通风换气。饮食要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要多喝水,少大声说话,心情要舒畅,避免情绪紧张。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2.10.15 张楠 慢性咽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秋季天气干燥,气温变化大,空气中粉尘多,是慢性咽炎的高发季节。 老年人体质,更容易患上慢性咽炎,老年人中慢性咽炎发病率高达七成以上。在许多患者看来,既然慢性咽炎是炎症,口服抗菌药物应该有疗效,事实上,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及鼻咽部炎性分泌物刺激、慢性炎症直接蔓延,或是由于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及辛辣食物的刺激所导致,症状多种多样,主要有咽干、异物感、痒感、灼热感,还可有咽部微痛、吞咽疼痛、阵发性咳嗽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咽部都是有细菌存在的,但细菌不是引发慢性咽炎的唯一因素。慢性咽炎多源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在急性咽炎的发病期服用抗生素,会将致病菌杀死。炎症消退后,一旦出现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等慢性病理改变,抗生素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因为,造成咽部各种不适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咽黏膜已有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如黏膜充血、肿胀、肥厚、淋巴滤泡增生、分泌物增多,或黏膜干燥、变薄、萎缩、分泌物减少等,抗生素只能抑制或杀灭咽部细菌,不能使这些病变消除。 更为重要的是,滥用抗菌素,反而有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严重者甚至引起菌群紊乱等副作用。 当然,患者有以下情况时,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如咽部、邻近器官或全身有急性细菌感染时;慢性咽炎因细菌感染而急性发作时;慢性咽炎咽部有脓性分泌物或脓点存在时,应先做咽拭子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再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 必须注意的是,应用抗生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菌群失调,导致霉菌感染等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如果由于细菌耐药等原因治疗无效,应及时调换另一种有效的抗生素。 感冒是慢性咽炎反复发作最常见的诱因。感冒时,病原体进入呼吸道,鼻子出现干、痒、痛等不适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炎症蔓延至咽部,可诱发咽炎发作,还可加重咽炎。感冒后应该多喝水、多休息,这样,感冒所引起的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等症状就会痊愈。感冒若持续一个星期以上,则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且伴有咽喉疼痛、异物感、咳嗽等症状时,咽炎也可能随之而来,这时,应尽快到医院就医,需要及时使用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润喉利咽、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增加免疫力,以防慢性咽炎反复发作。 至今,慢性咽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慢性咽炎发生或复发更为重要,要想彻底摆脱疫病的困扰还得靠自己多加注意。如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注意保暖,尤其使口鼻不受干冷空气的刺激,还要戒烟酒,慎饮食,多吃清咽利喉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否则,咽部黏膜经常会处于充血状态,加重咽部的不适症状。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2.10.15 陈永华 何谓心脏性哮喘 “心脏性哮喘”即“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常因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 心脏病患者常在熟睡1-2小时后,突然感到胸闷、气急而惊醒,往往需要迅速坐起,且出现频频咳嗽,大口喘气,吐泡沫样痰。轻者数十分钟后逐渐转好,重者会出现急性肺水肿的危险症状,可有明显的哮鸣音,心跳加快,口唇发绀,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心脏性哮喘的发病,主要是因为睡眠时部分血液由下半身转移至肺部,加重了原来的慢性左心室衰竭引起的肺瘀血;加上平卧位时肺活量减少,使其换气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循环血压升高,增加了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 此外,人体的活动强度,随昼夜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节律变化,白天交感神经活动较强,夜间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以致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这也是心脏性哮喘发病的直接原因。 对于此病处理需要紧急行动,可先让患者取坐卧位。重症患者在坐卧位时,应将两腿下垂,并用软布带轮流结扎四肢中的三个肢体,每隔5分钟换扎一个肢体,其目的在于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以赢得时间急送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2.10.1 杨艺文 老人说话少易痴呆 有的老年人年龄越大越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嘈杂的声音,屋子里整日很清静。尤其是一些独居的老年人,亲朋好友间的交往很少,又不爱出门,说话机会少,时间久,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包括说话在内的声响刺激也是大脑的兴奋剂,说话太少,大脑中专管语言的区域兴奋度就会减弱,脑细胞活性降低,促使衰老进程加快,易致老年痴呆。说话的过程需要逻辑思考,语言的提炼和组织,也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因此,老年人要明白说话的好处,并为自己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比如,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加入一些兴趣团体,参加演讲、唱歌、读书会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方式。也可以学习植物培植、动物养护等,探索一些新知识。如此,可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预防痴呆。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2.9.3 余波
人生快事莫如趣 林语堂先生在《论趣》一文中说:“人生快事莫如趣。”有趣的人生显得壮美,无趣的人生注定少一抹阳光的照耀,少一些氧气的滋养,少一分生命的快乐与精彩。那么,老年人应该有哪些趣呢? 情趣 老有所乐是一种情趣,老有所爱也是一种情趣,老有所学又是一种情趣,老有所为更是一种情趣。多点生活的情趣,会使人的生活多种多样,增强生命活力,不仅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谱写人生晚年的华章,而且能愉悦身心,延年益寿。 兴趣 如今为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可以打门球,练歌舞,击拳习剑,池畔垂钓,外出旅游,对弈斗智,莳花弄草。兴趣爱好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使生活充满朝气和生机,而且有助于消除生活的单调、枯燥,战胜寂寞、烦恼,调整心态,振奋精神。 俏趣 爱美也是老人的权利,是对人生的赞美,生理年龄的超越,更是晚年对健康的追求。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通过适当合理的修饰或美容,可使自己觉得潇洒英俊、亭亭玉立的风度不减当年,更感到自己越活越年轻。这种良好的心态,正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聊趣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常与老友相聚,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事,开阔心胸;谈养生秘诀,增寿添福;说老伴疼、儿女孝,家和万事兴。聊而趣,趣而乐,乐而康,康而寿。 童趣 莎士比亚说“老年人是第二次的儿童。”古往今来,童心未泯的老者比比皆是。在天伦之乐中忘却烦恼和忧愁,使心灵感到极大的慰藉,可以延缓身心衰老。 趣对人生,是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生命在心情,乐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愿老年朋友多培养自己的“趣”,多趣即是福。 《健康周报》2012.9.10 徐洪志 “三平”状态保健康 老年人退休之后,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关键要做到“三平”。 一是平平常常 不管你过去官有多大,职位有多高,管多少人和事,一旦退休,社会角色便转换成普通百姓了,更应该淡泊名利,懂得取舍,取得不一定都是好事,舍弃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把心态放平,把过去一切忘掉,不要迷恋过去的风光和权势,抛弃“空虚感”、“失落感”,用一颗平常心迎接角色转换。在衣食住行、起居作息方面,能自己干的事,尽量自己去干,不要依赖子女。 二是平平淡淡 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春来自有春去时。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应坦然面对。保持平静心态,是一种无牵无挂的行吟,是世事泰然处之的品质,是一种自信和成熟。退休了,不必再为工作的事操劳烦心,不再为肩上的重任而感到压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干自己一直想干、但因为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事情。所以,退休之后,要自觉保持平淡心态,不必叹老,更不必讳老。 三是平平安安 首先是自己注意,有病及及时治疗,按时服药,无病坚持锻炼,注重保养,千万注意别摔着碰着和其他意外事情发生。帮不了别人,也别给别人添乱,保持自己及家人平平安安。要珍惜平安和健康,珍惜平安和健康所带来的生活安逸,因为对于没有平安和健康体魄的病人家庭来说,生活再富足也是毫无意义的。 《上海中医药报》2012.9.21 潘春华 |
||||
【关闭窗口】 |
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