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
暨第一次理事会会议部分代表发言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常德传[基金会顾问,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今天参加第五届理事会,感觉会议准备很充分,也很扎实,会议总结了第四届的工作,下一步任务提的也很明确,特别是聘请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企业家、企业管理专家作为顾问,深得民心。新一届理事会及其理事长、副理事长上任,朝气蓬勃,工作很得力,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换届,有了好的纲领和好的班子,下一步工作一定会更有起色,搞得更好,一届比一届搞得好,一届比一届搞得强,为企业科学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段玉贤(基金会理事、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天参加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会议,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基金会既有老一代的领导人作为顾问,也有全国的企业家和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作为理事,选出了新一届的理事长,我相信在新一届理事长的领导下,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的各项工作会更加出色,希望基金会对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家的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俞锦方(基金会理事、金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个企业要长期稳定的发展,科学管理是最根本的问题,特别是科学管理怎么适应企业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存在的意义非常重大。本人参加基金会,希望有机会向同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不上去,实体经济不可能真正上去,归根到底,发展企业,企业科学管理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次很光荣担任基金会理事,我表一个态,无论从财力上、精力上都会积极参与基金会的各项活动。这里非常感谢袁宝华会长在1997年为我们金洲题词,题词已经制作成金色的大字镶嵌在工厂的大墙上。再次表示感谢!
王灏(基金会理事、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非常荣幸参加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首先向新当选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监事表示祝贺。我表一个态,要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参加各项活动,支持基金会的各项工作。刚才理事长对下一阶段五年重点工作做了介绍,比较全面,而且重点也很突出,借此机会提一点小建议,我个人觉得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将是流动性过剩和货币发行量较大,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货币结构不像其他的国家可以走向世界,但可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在亚洲地区流动。我感觉下一阶段中国可能要频繁受流动性过剩和游资的干扰。前一阶段宏观经济除了受贸易保护等各方面的影响外,外国流资涌入对我们国内宏观经济影响也是很大的,最近几个月又出现这个问题。在宏观经济短周期的情况下,企业界应该说很需要在经济的波动和走势方面的指引、指导。同时我想这么多大型国有企业,在经济研判上有很大的优势,我还是觉得应该打造一个我们自己的更有特色、和企业密切结合的外脑,能快速有效预测经济的走势,快速指导企业应对,这需要重点培养一个智库,需要企业各方面的支持,我们也会积极地参与,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具体的工作上。
蒋黔贵(基金会顾问,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执行副会长):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我觉得在几位创始人宝华同志、彦宁同志、忠禹同志的领导下,上一届基金会应该说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的是,新一届理事会今天正式通过选举成立了,我自己看了章程和报告,自己感受比较深的是两点,一是基金会的眼界拓得更宽了,基金会名称叫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从章程修改来看,基金会的宗旨不光关注中国企业管理科学的研究,还涉及到经济热点问题,包括产业政策,我觉得这是与时俱进,更符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光是经济类问题,社会改革等一些热点问题也列入到基金会研究和支持的范围里边,当然管理科学研究还是重点,但眼界更宽了,与时俱进,能使基金会的研究更富有活力,更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们基金会起家就是靠像常总这样的大国企的支持,这次组成理事会的理事中,年轻同志多了,不仅有国有企业的代表,还有非国有经济的同志参加到基金会理事会中,积极支持基金会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刚才几位老总的讲话,反映了一种眼光,企业不光做实业,而且更关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愿意资助基金会从事这项事业,把基金会当成一个平台。我们就是要构建这样一个平台,民间多元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供一些企业的声音,为决策层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希望,向我们的国家建言献策,这一点也是非常可喜的。新一届的基金会一定会在各位老领导的关注下,办得更好。我自己非常惭愧了,没有做什么事,在上一届关于“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评选活动中,我是专家委员会的负责人,这项工作干了几年,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宝华同志是德高望重的企业界的老领导,宝华同志的十六字方针至今还是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企业界非常有影响力,我会继续做好“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工作。
宋晓梧(基金会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我知道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研究方面一直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搞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那是我们国家企业管理方面的最高奖项,影响非常大。刚才蒋主任也讲到了,基金会工作企业管理肯定是重点,还将涉足到经济热点问题和产业经济研究等方面,这样视野就更加宽阔,企业管理和整个的宏观经济、产业政策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我个人来讲,非常荣幸能够和这么多老前辈、老领导一起被聘请为顾问,我做经济学研究方面有一些经验,但是在企业管理方面,离开得年头比较多,企业劳动管理方面还研究得比较多,希望将来在这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次章程修改非常全面、非常好。我想到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下面也有一个基金会,叫改革基金会,相比起来,改革基金在管理上、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差得比较多,这次是比较好的学习机会;刚才介绍章程时我特别认真地看,我们要对改革基金会的章程进行修改,对组织机构做一些调整,将来如有一些活动扩展到经济热点问题方面,如果需要我们配合、共同来做的话,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我们有一支经济问题研究方面的专家队伍,能发挥一些作用。
这次选出了新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在宝华、忠禹等领导人和名誉理事长指导下,年轻一代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梁方(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处长):
首先我代表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对本次理事会的顺利召开和新一届基金会负责人产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另外也借此机会,对基金会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从今天理事会会议来看,反映了基金会长期以来规范运作的情况,类似的会议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来说,我们参加得也不少,但是像今天这个会议这么规范、这么正式,应该说还不多,首先从会议的组织准备、会议文件、会议选举的程序、议事议程都非常规范,说明基金会是一个规范运作的组织。我相信,由于我们的规范运作,也一定会得到企业的响应、支持和拥护,由于我们的规范运作,也一定会得到更好、更大、更快的发展。
借此机会,对基金会提三点期望:
一是期望我们的规模做得更大一些。作为公募基金800万,一届新收入600多万,我感觉规模还是小了很多,咱们作为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又有宝华等这样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在企业管理领域作为推动者、倡导者和长期的领导者这样一个无形品牌,这个价值是相当大的,无形资产本身就是很大的,所以,规模能不能在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一个发展的目标,能不能搞到一个亿?翻十倍,因为我们现在的企业发展已经非常快了,社会GDP总资产一年20多万亿,财政收入5万多亿,我想配合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基金会的发展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应该把规模做上去,规模做上去,基金会有它自身的运作规律,组织自身要发展。我们要把各项分支机构健全起来,企业分类也是比较多的,我们基金会能否按分类健全相关的分支机构,通过分支机构募集更多的发展基金,这是一个想法。
第二,把社会影响做得更大一些,袁宝华金奖在社会上已经创造了相当的影响力,但是与社会上其他各种类型的相关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力相比,我觉得还应当更大一些,现在社会上各类企业管理活动、企业管理表彰活动、企业管理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应当说已经非常丰富了,应当整合,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整合一些社会资源,把我们的影响做得更大一些。国资委工商领域、行业协会300多家,真正算作行业协会的大概250多家,另外有5家基金会;我们有两家基金会我感觉平台都是非常好的,一家就是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还有一家叫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但是我们也有一个感触、感受,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还应该更大一些。
第三,基金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应该更有创新性。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在不断创新,应当说每一年都涌现出很多新的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活动。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管理科学也是生产力。这些年来,企业飞速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也快速地发展,实际上这是和整个社会的创新是分不开的,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期望基金会的各项活动也更加具有创新性,能够支撑和保证协会持续性、快速性、更好更快的发展。
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张彦宁(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
名誉会长):
刚才通过的几个报告和决议都很好,把上一届理事会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新的工作、新的理事会做了安排。刚才梁方同志代表国资委、代表我们的主管单位提了几条意见,这些意见非常好。一会儿忠禹同志还要做指示,基金会要按照大家提的意见,继续把各项工作搞得更好。
说老实话我们是一个小的基金会,基金规模不大,但是这20多年来运作还是比较专业,也比较精干,刚才梁方同志说比较规范,这是对大家的鼓励,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我们这个基金会之所以能够搞到现在的程度,除了几位领导、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外,主要还是我们企业家的支持,资金来源也好、工作也好,主要是企业家的支持,虽然现在基金规模不大,大体上是两千万,但是基本上在两千万长期徘徊,还有发展余地。我特别想说一下,这两千万也是集腋成裘,在企业家特别是优秀企业家的支持下积累起来的,其中数额比较大的像石化总公司,还有红塔山集团等,包括老常,大家对这个基金会还是很支持的。第二,工作人员当中除了下一届的几位理事之外,我特别想说一下的是潘承烈同志、远松山同志一直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在过去筹措资金中,陈重同志、韩荣华同志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得来的,希望大家继续发挥已有的优势,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基础,继续把这个基金会搞下去。如果我们努力的话,刚才梁方同志提出的几条希望完全有开拓的空间,可以做得更好。
我特别赞赏明新同志的努力,使下一步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得主登上名牌大学的讲台,形成一批更高水平的案例,这对基金会和宝华金奖发挥更好作用、扩大影响还是很有意义的,我希望这件事能够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