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 事迹介绍 竺延风,男,38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 竺延风同志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同年到一汽参加工作,十几年中他以自己的优秀表现赢得了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的信任,由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逐步走上领导岗位。83年——93年,竺延风同志先后在热电厂、铸造厂、热处理厂、计量处等单位,承担了多项一汽换型改造重点工程的自动化专业的设计、施工、制造任务,如:一铸厂的热风除尘冲天炉、车身厂的油漆线、热处理厂的双排气体渗碳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圆满完成了这些技术复杂的项目,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在脏、难、险、累的铸造第一线,竺延风同志运用自己掌握的现代知识为二铸厂设计铁水熔化自动控制生产线,首次将TDC集散控制系统应用到国内机械行业中,并使这项技术成功地投入到生产使用当中,达到了世界铸造熔化技术的先进水平。在近10年基层工作中,他深入实践,紧跟世界新技术发展趋势,先后完成了16项重点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结合工作实践了表了三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这些成果使他在29岁时就被破格提升为一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高级工程题,并先后荣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吉林省青年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竺延风同志勤奋务实,既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又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工人师傅和老技术人员学习,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称他是“五十年代作风,八十年代水平”。 94年,年仅32岁竺延风同志被任命为集团公司进出口公司(外经处)总经理。当时进出口公司已成立10年,出口贸易连年徘徊,每年只出口几百台车,创汇额仅1000余万美元,而一汽战略方针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市场结构要由单一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能不能挑起这付重担,完成主攻任务,是对竺延风同志的严峻考验。针对一汽是个老的国有企业,外经外贸既缺乏人才又缺乏经验的现状,他从抓人才竞争机制入手,提出没有资金不可怕,没有市场不可怕、没有人才最可怕,着眼于外贸人才的培养,实行优胜劣汰,大胆启用外经外贸知识的年轻人,使外经处很快运转起来。他在经营思路上实施了三个转变:由单纯出口向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合资合作转变;由单纯出口创汇向出口创利转变;由单纯的CKD方式向全球化采购转变。他狠抓国际网络建设,相继开发了南非、欧洲、东南亚、北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他研究各国外贸政策,把产品出口与在国外建立组装基地相结合,使整车出口逐年递增,到1996年整车出口突破5000辆,年创汇额5500万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50%和120%,利润由93年1300万元上升到96年的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97年,竺延风同志被任命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并被推举为常务副总,征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但由于时值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关系到一汽的全局、关系到一汽的长远发展,为此,竺延同志仍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兼任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老红旗轿车阵地、原市属的长春齿轮厂和引进国外二手设备建立的发动机厂等四个企业组成的,底子很薄,但责任很大,要靠它发展中国唯一拥有知识产权的红旗轿车,要靠它壮大一汽的轿车事业,要靠它创出一条国有企业实行资本结构调整、“三改一提高”的路子,为了完成这个使命,竺延风同志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分配,走上了新的岗位。在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竺延风同志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建树了新的业绩。他针对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积极参与了1997年一汽轿车股票上市的工作,主持领导了1998年配股工作,从股市募集了28亿元的资金,为一汽轿车的发展创造了资金条件;他针对公司成立之初管理比较松散的状况,首先提出统一思想,理顺内外关系,使各职能部门各就各位,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他为了光大“红旗”这个民族名牌,狠抓精品工程,对原有产品进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探索与国外合作的途径,增加红旗轿车 的技术含量,使红旗轿车整车可靠性提前三年达到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在与国外品牌轿车的激烈竞争中,他努力开拓市场,改变了红旗轿车品种比较单一的状况,发展了98新星小红旗,316V8整体加长型红旗轿车,还开发了全新的小红旗、大红旗轿车,拓宽了产品系列,实现了轿车公司从单一产品向多品种、宽系列结构的转变。根据我国轿车工业的现状,他提出“民族品牌,开放发展”、“垫一步再发展”的战略以及“动居可以乐业”的思想,使轿车公司的产品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他针对市场经济的需要,致力于制度创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56项规章制度,以改革的精神,规范企业行为,抓了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年年实现人员增长。在主抓轿车公司工作期间,竺延风同志还承担了集团公司总部方面许多重要工作,作为一汽小红旗换型改造的总指挥,他大胆地协调职能部门和生产厂的关系,顺利完成了小红旗换型改造中模具招标、螺钉车制造等工作;又担任了集降成本工作部指挥,98年每台车降成本1万元,年节省资金1.3亿元.正是由于这些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健康成长,1997年,实现净利润3.98亿元,1998年实现净利润4.97亿元,成为整个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中的盈利大户。 98年11月,竺延风同志调回一汽总部工作,担任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全面主持集团公司行政工作。他和班子全体成员一道,充分肯定了一汽98年工作的成就,深刻的分析了企业效益不够理想的原因。制定了99年的工厂方针:“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效益为中心,继续坚持‘十万职工抓效益,四轮驱动闯难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有序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规范企业行为,依法从严治厂;领导率先,万众一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战,努力创造效益增长的新局面”。提出了“两超两降”的奋斗目标:产销超历史,效益超98,降成本,降发余。从产品、质量、成本、销售、改革、管理以及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职工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布置了一汽的99年工作。99年初,竺延风同志担任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他怀着跨世纪、迎接挑战的强烈的使命感,高强度、满负荷的工作,领导公司全体员工奋斗拼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99年一汽产销汽车32.8万辆,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全行业突破30万辆,其中轿车突破10万辆,达到10.06万车,销售收入418亿元,在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企业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实现利润2.5亿元,与98年同比增长121%,还填补了过去遗留的3亿元赤字,偿还了陈欠的1.3亿元财务费用和3亿元的管理费用。 99年,一汽效益曲线的斜率由过去几年的下滑转为上升,大大增强了职工干好国企、振兴一汽的信心,竺延风同志驾驭一汽这样一个特大型企业的能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对他一年来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深入理解: 他密切关注市场,力主产品开发、生产组织服从销售、服从市场,在五、六吨车平台上及时发展壮大了九吨车,并使之成为拳头产品,99年新增销量9000辆,增利3亿元;红旗轿车发展V6新品种,形成车价为25万元和20万元以下两大系列,销量同比增长32.7%;支持下属合资企业的发展,相继推出捷达都市先锋、奥迪中国型A6L都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他号召职工抓住机遇,拼抢市场,一切从市场需要出发,提高混流生产水平,频繁调整生产计划,最多的一个月调整了13次,力争不丢掉一块市场空间。 他提出堵漏就是盈利,顶住匿名电话威胁的压力,强化管理,坚决取消以车抵债,严控发生新的应收货款,大力压缩外委外购,实施集中生产,集中销售,净降陈欠货款5亿元,当期回款率近100%,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量,使企业现金流量大幅增加,财务结构向良性循环转化,连银行对一汽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他针对国企产品成本高、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个主要矛盾,狠抓采购战线,牵住了降成本的牛鼻子,大力推行竞标采购、比价采购,99年降成本3亿元。 他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律,坚决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铸造公司、模具公司、动能公司,并使之由分离逐步走向分立;制定并试点推行效益指标否决考核体系,使企业内部经济运行逐步市场化;改革分配制度,调整了工资构成,拉开了工资差距,转变传统观念,并为下一步改革准备了空间;积极争取债转股政策,已获得78.1亿额度,为建立规范母子公司体制、法人治理结构作了铺垫。 在2000年起步之际,竺延风同志提出要在企业的微观环境中自觉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学文件、学市场,要在继承中改革、创新,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决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一汽2000年工厂方针中,他认真分析形势,强调突出效益、突出改革、突出发展,把加强管理提高与国际接轨的高度,在企业战略上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列为重点,在职工精神风貌上提出“学习、抗争、自强”,这些主张都成为班子的共识。 现在竺延风同志正在狠抓采购网络、营销网络、物资网络建设,他认为一个好的网络比一个好的产品还重要。他在思考如何利用好一汽这块极好的市场资源,调动原材料、协作件供应商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富余资金,支技一汽主业的发展,推动一汽的结构性调整;他在策划一汽目前“打快拳”的吃饭产品如何过渡到“十五”规划的中长期战略产品,尺快发展家用轿车;他在研究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竞争态势,着力组建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在组织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调查,为企业寻找机遇,使一汽与国家同步发展;他在有步聚地推进企业内部的改革与管理,力争提前实现中央提出的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2000年,一汽要攀新高:产销量37万辆,销售收入450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降发余4.6亿元,降成本3亿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竺延风同志正和班子成员一道,团结依靠公司全体员工努力奋斗,一季度已完成了预定任务,实现全年计划是有把握的。 竺延风同志是一个具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又是一个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深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才能完成一汽的宏伟事业。他十分重视群众意见,对公司职工代表检查讲评非常支持,并亲自签发文件,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制度,99年6月他在吉林省“厂力公务公开”会议上代表一汽集团公司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竺延风同志严于律己,把党的事业和企业的工作看成比什么都重要。1986年、1994年,他两次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都因为工作需要,主动放弃了。为了事业,他和爱人结婚多年,直到去年才要了孩子。 竺延风同志作为国有大企业中的一位年轻领导,深知自己担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面对着知识爆炸的新形势,他拼命学习,面对着一汽的宏伟事业,他常说“丝毫也不敢懈怠”,为了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广大员工的信任,竺延风同志正在身体力行。 |
![]() |
![]() |
||||||||||||||||||||||||||||||||||||||||
2005\0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