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竺延风:干汽车就要耐住寂寞20年 板凳要坐十年冷。但对一汽老总竺延风来说,这远远不够。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耐住寂寞20年”。 竺延风日前在北京与首都几家媒体记者举行了座谈。从业界形势到一汽动向,从合纵联横到内部竞争,从理念、心态到具体行动,话题广泛而且深入。 汽车的形势为什么这么好 座谈开始,竺延风一反常态地先向记者提了一个问题:“第一季度,汽车的形势为什么这么好?你说轿车好,是因为消费者持币待购,憋得久了;那卡车为什么发展也那么快?会不会五、六月份比较平稳,七、八月份跌入低谷呢?” 过去门槛太高,坝高了水自然急,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竺延风认为,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更深层的背景:“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不是谁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古人讲‘安居可以乐业’,现在看来,是‘动居可以乐业’。” 据从一汽集团了解的信息,前4个月卖了17.7万辆,同比增长34.3%,四月份卖了6.3万辆,同比增长46.9%;大众前4个月同比增长45%;解放四月份同比增长49%;红旗前4个月同比增长134%。 轿车一个都不放过 在现有的汽车厂家中,一汽的产品结构是最完备的,从高端的红旗旗舰、奥迪到宝来到捷达。红旗旗舰为客户量身订做,定单接不过来,可能要火起来,其他几个品牌卖得也都不错,但竺延风说,还要再上一款价位较低的车:“考虑到中国国情,一些人掂起脚尖能买中档车,多数人掂起脚尖也只能买低价位车。市场这么大,不搞,那不是有毛病吗?” 说到市场格局,竺延风认为中国最大的采购中心,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华东。企业的眼光要盯住经济最活跃的这些地区。 理念有变化,行动跟不上 竺延风认为,WTO对汽车工业,不像对金融那样有暴风骤雨般的影响。至少到目前为止,影响还只局限了理念上。诸如技术、管理、营销等实践环节,你即便想到要调整,也未必就能调整。 竺延风说他一直在问自己,我们会搞汽车吗?比如采购,不就是到超市买东西吗?谁还不会?!其实,我们还真不会。采购表面是买东西,实际是买的资源配置能力。因为采购不单是拿钱去超市买东西,这里有技术问题,有资源组合、控制、配置的问题,很复杂;再比如销售,不就是卖车吗?原来认为销售就是卖出去,老山放羊,走到哪里啃到哪里,结果常常是啃着啃着,自己跟自己打起来了,现在认识到销售需要金融支持、服务支持以及终身服务过程来保证它,没有一个管理体系也是不能奏效的;再比如开发,我们有没有连续开发能力?开发管理工艺学一万个步骤,我们根据国情减两千个,八千个步骤我们能搞懂几个?比如配套,国外是零部件推整车,中国是整车推零部件。精密薄板为什么要用国外的呢?稳定。在我们这里,你用了几年时间,实验通过了,但他那里又变了……比如人力资源,我们一说就是硕士多少个、博士多少个;过去的竞争是靠扩大规模,然后搞市场垄断。其实,竞争第一是靠“平台”与“体系”的综合能力。这个平台与过去的产量不一样,说的是开发平台、采购平台等。采购平台是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资源包括技术水平,开发能力。要想实现这一“平台”的建设,就要有一个体系来保证,这个体系包括采购、销售以及物流。第二是靠品牌。第三是靠标准垄断,谁制造标准,谁就引领潮流,谁就能占有市场。……这些在西方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积淀,我们即使概念上学通了,实践上也一下子走不通;想快,你也快不到那里去。 中国汽车如果像中国股市一样,一会儿猴,一会儿熊,那就完了。有鉴于此,竺延风给自己提的要求是:不兴奋、不浮躁、不抱怨,要耐住寂寞20年,埋头实干20年。产品比人家落后,资金没有别人强,没关系,但你的观念和管理人员素质不能落后。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追上国际水平,我们这一代不是国际化的一代,只能是埋头苦干,打好基础的一代。人家一件事一天干完你也要一天完成,人家是这个管理模式你也是这个管理模式,别人前进三步你前进四步。竺延风说:“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要么你做得比别人好,要么你出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2年 |
![]() |
![]() |
||||||||||||||||||||||||||||||||||||||||
2005\0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