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简 介
   
展现企业家人生魅力
展示企业家创业历史
宣传企业团队文化底蕴
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尽在明星企业家栏目

本栏目每周一期
每期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位企业家及企业文化
欢迎广大企业家报名参与
   
联 系 我 们
  联系人:赵增福
电话:010-68701137
EMAIL:
zzfvip@cec-ceda.org.cn
 
   
   
v  杨 长 恒  
v  杨 元 庆  
v  李 东 生  
v  张 瑞 敏  
v  傅 成 玉  
v  胡 茂 元  
v  竺 延 风  
v  刘 德 树  
v  姜 建 清  
v  王 天 普  
v  谢 企 华  
v  常 德 传  
 
明 星 企 业
 

竺延风:一汽正在悄悄地发生“变革”

  中国汽车工业如何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一汽总经理竺延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就一汽而言,要创建一个适应入世要求的新一汽,即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产品上领先市场一步。

  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三要素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最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竺延风:我觉得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要理解未来市场竞争的要素是什么。我认为过去的竞争是靠扩大规模,然后搞市场垄断,而这种垄断的层次,是靠简单的规模来达到的。

  现在变了。第一,竞争是靠“平台”与“体系”的综合能力。这个平台与过去的产量不一样了,说的是开发平台、采购平台等。采购平台是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资源包括技术水平,开发能力。要想实现这一“平台”的建设,就要有一个体系来保证,这个体系包括采购、销售以及物流。第二是靠品牌。第三是靠标准垄断,谁制造标准,谁就引领潮流,谁就能占有市场。

  我认为这三个是未来竞争的要素,即,体系能力、品牌和新标准。既然这是未来竞争的要素,我们就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培育企业的体系能力;其次,注意培育品牌或者说培育中国市场能够接受的品牌,要经常推出新的品牌,现在一汽拥有两个合资品牌即奥迪和捷达,两个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即红旗和解放,我们正做品牌系列化的文章,“宝来”的出现就是一个新的信息;最后,就是标准,目前我们应该研究和中国市场相适应的、追求不断进步的标准,而不是简单的某种高技术标准,虽然我们与世界先进标准还有很大距离,但是我们制定标准仍要一点一点的提高,即所谓“小步快跑”,否则,我们目前的体系是很难满足能力要求的。

  创建适应入世要求的新一汽

  记者:一汽去年在宣布“第三次创业”基本结束后,并没有提出所谓的“第四次创业”,而是提出了“创建适应入世要求的新一汽”,其特征是什么?

  竺延风:这个特征就是在观念、管理、素质、成本和资本结构上与国际接轨,技术、产品、资金上与已经国际化的中国市场相适应。

  产品比人家落后,资金没有别人强,没关系,但你的观念和管理人员素质不能落后。人家一件事一天干完你也要一天完成,人家是这个管理模式你也是这个管理模式,别人前进三步你前进四步。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追上国际水平,但我们埋头苦干,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一汽正在悄悄地发生“变革”

  记者:为了达到“适应入世要求的新一汽”目标,一汽要做哪些工作?

  竺延风:1999年一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序地解决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逐步把以前的工厂化管理转变为集团化管理;2000年是6个字,效益,改革,发展,在保证效益的基础上,抓改革;2001年就是持续增效,然后提出产品、流程、素质、效益,抓多个环节。

  今年,我们正在做的是培育“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开展“四个W”活动,即用户是谁,用户要什么,我为用户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也就是一切围绕客户转。

  记者:最近几年,一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竺延风:观念的变化是最大的,比如“去找市场,不要找厂长”、“眼睛向外”等等,并且大家都认识到了观念是生产力,观念是竞争力。第二个变化是管理基础变了,标志就是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基础,我们每个月都有经营分析,这使得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非常明确。第三个变化是对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具体讲就是,一是一汽变年轻了,现在全集团经理班子平均年龄不到37岁;二是一汽变“瘦”了,人员得到裁减,机制变活了。

  经过我们的埋头苦干,一汽将逐步适应入世的要求。今年1月份经营形势很好,销售了3.2万辆车,销售收入实现了59.1亿元。一汽的“十五”目标很明确,年产70万辆汽车,年销售收入实现850亿元,利润40亿元,这些指标与“九五”末期同比实现“四个翻一番”。一汽人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2

2005\08
返回明星企业家 竺延风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