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瑞敏:纵论中国企业国际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正面临着“走出去”的新命题,日前,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道出了这样的体会:在创新和创牌基础上结合着三个走出去是海尔的成功所在。 张瑞敏说:“海尔运用了三个走出去的战术:第一个是产品走出去、第二个是品牌走出去、第三个是人才走出去,而支持这三个战术的战略基础是创新和创牌。” 产品走出去:种植企业创新基因 产品走出去是海尔国际化的第一步。产品能创新,首先要能彻底消化引进技术。据统计,现在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技术之间的比例是1∶0.07,而日本的比例是1∶50。这样中国家电企业容易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引进落后,消化不了就再落后,没有办法就再引进。 海尔是怎样做的?张瑞敏说:“早期的海尔就确定了海尔冰箱第一台引进,第二台消化国产,第三台出口,第四台在国外当地生产的战略目标。” 品牌走出去:海尔三步走的节奏 在创新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上,张瑞敏说,海尔品牌走出去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叫走出去,进到国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第二步叫做走进去,走进国外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第三步叫做走上去,也就是真正成为当地的一个主流品牌。 现在海尔品牌走出去的第一步比较顺利,“走出去”已经走到欧、美、日等很多国家,一共有22个海外贸易公司。“但我们在‘走进去’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张瑞敏说:“进入国际家电主流渠道的竞争非常激烈,海尔目前进入的不多,没有大流通的渠道,就很难真正大量销售主流产品。”而“走上去”成为当地的一个知名品牌困难更明显。 人才走出去:移植竞争优势和理念 张瑞敏说,人才走出去的意思不是把海尔现在的人才派到国外去,实际上是把企业在本土国内的那种竞争优势和理念移植到国外,它是企业品牌走出去的保障。 张瑞敏说:“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如果企业在国内市场没有竞争优势,到国外去企业就站不住;但是如果在国内的竞争优势不到国外市场去,企业永远不会强大,而且这两者相辅相成。”(宫刚峰)
2005年05月20日 深圳商报 |
![]() |
![]() |
||||||||||||||||||||||||||||||||||||||||
2005\0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