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谢企华:钢价只是“暂时性和阶段性”回落 ??据新华社电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近日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钢材市场的基本面依然稳定,钢价的回落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总体而言“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谢企华说,虽然近期国内钢价出现回落,但“市场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下游行业需求依然旺盛。此外,国际市场上钢材需求也很大,过去流向中国市场的钢材“流向了世界上的其它地区”,致使中国进口钢材出现了下降的现象。传统钢材出口大国日本,一度国内钢材供应紧张,汽车厂因得不到及时的钢板供应而被迫暂时停产。这表明国际市场需求居高不下。中国钢材出口也比过去活跃,美国GE等公司向宝钢“要钢材”,但宝钢钢材资源较紧,还难以满足其需要。 据介绍,去年全球钢材需求超过了10亿吨,中国市场需求去年一年净增5000万吨。谢企华说,目前中国国内钢价在亚洲及世界上依然是相对较低的,国内外吨钢价差依然在100美元左右,这一价差对国内钢价依然在起支撑作用。种种迹象表明,目前钢价出现的回落,只是暂时性的阶段调整,不大可能出现“大起大落”。 自4月初以来,国内市场钢价普遍出现回落,其中建筑钢材等长材的回落幅度较大,上海市场螺纹钢吨价从3900元回落至3400元左右。冷热轧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跌幅。市场人士认为,造成钢价回落的因素包括:今年一季度由铁矿石价格上涨引发的钢价急涨幅度过猛,市场存在向理性回归的因素;国家再次重申加强钢铁业结构调整的信息使市场形成一定的恐慌心理;经销商对后市的预期普遍降温。 此轮钢价回落,令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去年5月份钢价的恐慌性下跌。但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不久前在上海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像去年那样的大幅下跌今年不会出现。”这与谢企华的判断基本一致。中钢协此前曾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对钢材的刚性基本需求。 谢企华表示,虽然目前基本的供求关系不足以引发钢价的“大起大落”,但中国钢铁业的一些结构性的根本问题依然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是产品结构问题。去年中国产钢2.7亿多吨,一大半是低附加值的建筑钢材,高附加值的板材只占到34%,而在全部钢材需求中,板材要占到42%。这之间的缺口只能由进口填补,去年进口钢材中九成是市场需要的板材。这说明国内钢材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还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是产业集中度问题。中国钢铁业太过分散,最大钢铁企业宝钢去年在国内产钢总量中所占份额仅为8%。分散度高,市场波动就频繁,原材料和能源的“瓶颈”约束力就强。今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结构重组的“大戏”会拉开,技术进步加上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钢铁业走出上游资源约束的主要出路。 来源:金羊网 |
![]() |
![]() |
||||||||||||||||||||||||||||||||||||||||
2005\0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