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谢企华:锻造品牌
导演这一幕幕活剧的是宝钢董事长兼总裁谢企华。世界一流媒体如《财富》、《福布斯》、《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纷纷把最具影响力的女企业家和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人加在了她的身上。《商业周刊》写道:在中国钢铁业界,谢企华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是驾驭中国钢铁航母之人。《财富》写道:以柔克刚的经营风格,让宝钢这样“硬邦邦”的企业,常有以柔克刚的惊人之作。面对巨大的荣誉,谢企华一幅无我的状态:“我觉得这不是对个人的认可,关键是对宝钢我们这个企业的认可,说明宝钢在国际上已经有自己的品牌。” “无我”是谢企华的常态。谦和的她对外宣讲的全是宝钢,以至于我们寻遍了各种搜索引擎,也找不到她的个人和家庭故事。谢企华有着一张普通的中国妇女的脸,质朴、平和、大气。短发圆脸,大大的眼镜,忖脱出她质朴的书卷气。她脸上没有焦灼,没有担当大事的人惯常的额头纹和一道道皱褶。她像是一个普通下地的农民,灿烂的微笑使得本来就很健康的脸,愈发洋溢着劳作者的开朗与获得丰收的喜悦。经营一家庞大的钢铁集团,好像是一件很自然和简单的事,不需要紧张,不需要夜不能寐,不需要蝉精竭虑来苦心经营,好像自然微笑就能够化解所有的危机。 可是,毕竟就要62岁了,退休正像青草绿了又黄了一样,自然地向她逼近。 “退休”渐渐逼近了这位62岁的女人 宝钢集团的一位高层无意中对记者透露:宝钢整体上市的时候,将产供销一体化,谁能当老总还是未知数。现任的董事长兼总裁谢企华已经年过60,做整体上市后的宝钢掌门人,也许力不从心。就是宝钢股份总经理艾宝俊也未必能驾御如此庞大的市场“航母”。 另有消息灵通人士,更言之确凿地说:已经达成意向,由徐乐江在整体上市后接替谢企华担任新集团董事长。他思路清晰,精通业务,整体上市后的董事长宝座正等着他呢!也有宝钢内部人士猜测,根据经验,也不排“空降”老总的可能。 宝钢内部的传言有着强劲的逻辑。国资委2004年对央企领导人频频出招,用的就是60岁这个理由。长虹的倪润峰、三九赵新先、长城王之,以及三大航空集团同时换帅、三大移动通讯公司同时改换掌舵人,都是用60岁这道线把复杂的关系摆平。 这也难怪。国企当家人当初都是由政府任命,他们个人的作用,或有可能被放大。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每个人立在那个位置上,都能显示出叱咤风云的气度和果敢,人是过客,一切都照旧。很难说哪一个国企,大到一定程度,离不开一定的灵魂人物了。倪润峰开始下去了,长虹效益有相当的下滑,于是又被召回。可是又有一波波翘首待变的期盼在暗中涌动。当倪润峰第二次被放下去时,市场与企业则反应平稳。而且,掌控人才去留权的国资委与组织部,不是面对一个企业,而是面对全国数以千计的国企和数千万的组织部管辖干部。所有在位的人都能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很难说哪一个人好到不可替代的程度。地球离开谁都转。故此,管理部门只能妥协到一个自然年龄杠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替代的原则呢?没有。这就是国企老总的命运。他们不是根据职场逻辑,而是听命于官场的游戏规则:副部级60岁,正部级65岁。现在的问题演变成谢企华是不是有可能例外? 谢企华已炼成品牌 谢企华是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女人,她从来就没想象到2004年她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谢企华1943年6月生于浙江宁波鄞县,她学生时代发奋刻苦学习,考进了清华大学,刚上了三年,却被文化大革命洗礼了一回。顺着支援三线建设的大势,1968年被分配到陕西钢厂基建科当技术员,一干就是10年。脱离开喧闹的都市,对她或许是一件好事。她可以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安心阅读一些国际技术资料紧紧地跟踪着国际钢铁局势。而具体操作中所需要的干练与简洁,则更进一步锤炼了她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一个思维敏捷、善于解决攻坚难题的女技术员,注定要在万物复苏而又人才匮乏的1978年派上用场。谢企华被选进了宝钢筹建班子,任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新日铁一些鲜活的商业基因和技术流程管理,让谢企华兴奋不已。她就像一个山里的孩子来到大海旁边,那种浩瀚与壮阔一下子征服了她。她怀着根深蒂固的谦卑,对所有新事物都张开臂膀,拦在怀中。渐渐的,她成了行家里手,日本经理人感觉她是最好的对话者,中国经理们感到,她是个离不开的助手。于是,她很快就脱颖而出获得宝钢工程指挥部基建处技术组组长、副科长、副处长、计划处处长,指挥部指挥助理、副指挥,1993年1月兼任宝钢集团计划发展部部长。1994年更获得宝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任命。 当时宝钢一期刚完,下一步怎么发展?这个一直就在世界钢铁大势中浸泡的中国女人,知道她手里有一流的机制与技术,但缺的是铺开来大干一场的平台。世界钢铁业在飞速发展,她不能等待按部就班一期、二期、三期这样缓慢的爬行,不进则退。国企给了她一个难得的平台,可同时也给了她一道道屏障:她必须对同样级别的同城兄弟上钢和梅钢保持必要的尊敬。女性独特的亲和力与对事物本质的深切感知,帮了她的大忙。她主动走进这两家钢铁公司,终于跟当家人达成了共识。局外人一般会把三家钢铁公司的合并当成政府管理者的手段和妙着。实际上,作为政府管理者,更看重自己手下有多少庙,可以安排多少人。想让政府官员撤庙是一件相当难的事,因为减少摊子等于缩小权利。这样符合经济理性的事,只能是做企业的人首先提出来。等是等不来的。深刻的理性可以感染那些也不甘心平庸的官僚。这或许是三家钢铁公司合并的真实故事。三家钢铁公司的合并,产能过千万吨,总资产过千亿元。宝钢一下子跻身世界钢铁巨头12强之中,正好又碰上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宝钢更获得了国内外巨头少有的突发优势。 结盟,不只是打造了宝钢的钢铁航母,而且还使宝钢迅速扩充为浩浩荡荡的钢铁航母舰队。与同类企业结盟,与上下游企业结盟,与国内外企业结盟,是这些年来宝钢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随着视野一步步扩大,许多新鲜的事物向她奔涌而来。她固有的谦卑,又把所有这些东西收归囊中。在一系列令国际社会侧目的运作中,谢企华进一步修炼了自己的商业感觉和商业思维。 2002年风云突变。美国启动201条款,保护本国钢铁业。一时间,国际钢铁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钢铁纷纷压向中国市场。一直熟悉国际钢铁市场风云变幻的谢企华,又一次首当其冲,举起合法的旗帜,联名武钢、鞍钢、首钢等行业巨头,向政府递交获得近期保护的条款。最后获得了为期三年的临时保护。许多事就是这样,不处于一把手的状态,感觉不到切实危机;而如果一把手没有很好的商业感觉和思维,则又不会把握时机发起一件富有开创意义的事件。 宝钢现实运作已经很博大了,宝钢内外的各色人物已经给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可是谢企华惊醒,知道自己的位置或许使公司内外相关利益者对自己有所忌惮,或者已经习惯于听自己是怎么考虑的,而不会去问为什么了。于是她找到了一条给自己思维保鲜的路径: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当博导,专业为战略管理。这样,实务运作与抽象思维交替推进,丰富了她人生实践的内容。记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谢企华跳出宝钢来思考宝钢,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她边干、边想、边创造,注定要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伟业。 当初,在偏远的山沟沟里,谢企华没有什么宏大的抱负,只有对做好本职工作的追求。这种带着爱的工作,使她看淡了西北的荒凉。而于今掌管宝钢钢铁航母有年,极大的拓展了她的视野和胸怀,年逾花甲的她,更有了新的梦想和追求:“干3000吨、看4000吨、想5000吨,2005年形成整体运作体制的雏形,2010年实现一体化运作,成为世界钢铁前三强!”谢启华的个人品牌,在苛刻的跨国竞争巨头和国际传媒那里获得了尊重。宝钢海外上市以便彻底公众化指日可待。 看古书替古人担忧 谢企华严格按照职场逻辑,以中共候补委员的身份,她敢于公开拿85万元的年薪,成为沪上市公司第一高。她只要干一天,就会像干一百年似的,会无我地为宝钢的明天而抓紧落实每一个细节。她已经为自己找好了落脚点:博导。无论是否在一两年之内从宝钢的一线上下来,她会在博导的位置上,以一个智者的视野与洞见,继续关注宝钢,继续为宝钢保驾护航。而我这个研究钢铁产业时局图的观察者,却在一边看古书替古人担忧,不由得着急。 宝钢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与谢企华个人品牌密不可分。打造这样一个品牌,是中国人经历了60年才完成的。一种理想主义在她年轻的时候就根深蒂固,建国初期的苦读,文化革命的洗礼,西北山沟沟里的浸泡,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国际市场上的磨练,这是多么不容易呀!可不能因为年龄这一条,就把谢企华弃置不用。这样受损害的,是宝钢,是中国。 雷石东在接近60岁的时候,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领着他到死神那里逛游了一圈。经过几年的治疗,恢复了早先的生机后,谁都以为该是他沉寂的时候了。可是他于63岁开始做着新的梦想,收购维亚康姆。现在已经80多岁了,还以身兼着董事长和CEO双重身份,在最需要激情与思维灵活性的文化传媒产业继续创造着不朽的神话。 国际上投行最为骄人业绩的创造者沃伦·巴菲特,领导着伯克希尔一个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团队,在投行管理团队年轻化的趋势中,把菲特则口出狂言:“教小狗学会老狗的本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菲特凭什么?他凭借经营管理行业的独特性。经营管理说到底是格物致知,左右大局的不是什么管理技巧,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人们内心是与非的取舍和因果逻辑。世界围绕着价值判断旋转。举手投足之间的商业感觉,对他把握时机、应人处事都极为重要。巴菲特很自豪,他领导的管理团队到2005年,有8个总裁超过74岁。他确信,老狗比小狗有更多智慧的力量。 我们设想把国企大股东还原成一个经济人,一个对自己的投资高度关心的投资者,绝对不会在市场业绩急速攀升,一个经营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来的时候,而会仅仅出于年龄的考虑,就令其退休。我有信心,如果让小股东来集体投票,如果让机构投资者来投票,如果管理机关还原为一个经济人,我们今天讨论的东西,都是没有必要的。谢企华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阶层。我们思考谢企华的事业命运,实际上在思考一个阶层的命运,在思考中国制造的命运。 谢企华:再干20年!这是我对那灿烂笑容的衷心祝祷。 来源:人力资本杂志 |
![]() |
![]() |
||||||||||||||||||||||||||||||||||||||||
2005\0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