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红筹大班”孙文杰 有一个人,号令着总资产超过700亿的巨无霸企业,在资本市场和地产界同样举足轻重。然而,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见识过命运之神仁慈与暴戾两张不同的面孔;他的人生和一个写满荣耀与伤痛的企业血脉相连;他的职业生涯悲辛交集,与众不同——— 谁是中国地产界最有权势的掌门人?暂时忘记那些熟悉的面孔吧。有一个人,号令着总资产超过700亿的巨无霸企业,在资本市场和地产界同样举足轻重。他叫孙文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人称“红筹大班”。 总资产超过700亿,职工人数超过20万人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是中国地产巨无霸,名列全球建筑商第九位。由中建控股的市值超过200亿港币的红筹公司———中国海外集团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近年声名鹊起的中海地产,则是中国海外在内地的控股公司。 孙文杰与中国海外集团风云际会20年,他的人生和这个写满荣耀与伤痛的企业血脉相连。 机遇偏向有准备的人 孙文杰事业上的辉煌和转机,从35岁才真正开始。 1968年孙文杰从同济大学建筑机械系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中建三局一公司贵州某项目部,从此一直在中建系统工作。文革十年,孙文杰在单位成了一个“逍遥派”,挖土,修机器,抬木头,养猪,管食堂,什么都做过,就是不参与派系斗争。他买了一个小录音机,利用业余从abc开始慢慢啃英语。 贵州8年,湖北荆门7年,“闲得没事就读书”的日子很快过去,机遇女神终于给了孙文杰一个机会。1978~1979年,中国海外从系统内选拔一批工程师到美国学习,英语是必考科目,孙文杰通过初试,到沈阳参加三个月集中培训。美国之行最终落空。两年后,孙文杰等到了注定改变他人生的一刻,他接到中国海外的通知:到香港工作。 孙文杰常说,人生就是99分汗水加1分机遇,机遇总是偏向有准备的人,所有努力学习的人,学到的知识对人生肯定是有帮助的。 中海的“知遇之恩” 1981年9月25日,孙文杰来到香港,踏上了这片日后带给他巨大成功和巨大失落的土地。 在大埔工地,孙文杰是工程师,因为懂一点英文,大部分时间是翻译资料。过了一段时间他离开了工地,去了锦绣花园项目,不久担任了工地的副经理,随后升任经理。锦绣花园项目没有像中海其他项目一样总是亏损,“小孙”的项目赚钱了,公司开始注意他。 促成孙文杰走上中国海外领导岗位的是一个非常事件,到现在也是一个未解的“谜”。有一天,公司收发室送来了一张从香港到台北的机票,附有一封接引孙文杰去台湾的信,这在当时是“叛逃”罪名,也是陷害别人的最好手段。当时的中建董事长亲自陪孙文杰去深圳,以开会为名接受审查。在深圳只呆了几天,总公司就通过调查否定了孙文杰的嫌疑。 如果当时的领导不负责任,草率处理,从香港直接把孙文杰发配回内地,这个黑锅有可能背一辈子。孙文杰工作更加努力,不久就被提升做香港分公司副总,很快提到总经理。 这件事坚定了孙文杰对中国海外和中建的信心,给了孙文杰“知遇之恩”和宽容的中国海外,得到的是孙文杰一生的感恩和忠诚。直到现在,孙文杰还是坚持不轻易评价一个人,在部下犯错误时也往往“再给一次机会”。 有辉煌,也曾失落 香港在诸多追梦人心目中,记载了太多的辉煌或失落,是他们的天堂和地狱。孙文杰也是其中的一个。 孙文杰时代的中国海外,最大的变化是,中国海外除传统的建筑承包外,开始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 1986年4月,中国海外投资发展的第一个项目———海宝花园发售成功,香港居民争相购买,留下“排队买楼不知价”的美名。当年12月,中国海外还清自1979年初创立开始借中建总公司的贷款,利润高速增长。 1991年,中国海外集团公司组建的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1993年9月,中国海外实现了集团公司业务整体上市。 1995年1月,中国海外联合英国、日本和香港的建筑集团组成的BCJ联营公司,夺得香港机场客运大楼工程合约,合约总额超过101亿港元。该工程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宗单一合约,亦是当今世界上同类工程项目中最大的项目,举世瞩目。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中国海外填海造地面积相当于港岛的九分之一,中国海外做了几十公里长的供水管线,建成了一整套的输水设备,现在香港淡水的耗水量70%由此工程流过。中国海外在香港建造了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住宅,供大约35万人居住。香港机场等标杆性工程的成功,确立了中国海外的领袖地位。 中国海外年平均营业额达130亿港元以上,最高市值达320亿港元,成为引人瞩目的绩优红筹股。 正当此时,孙文杰和中国海外遇到了一个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海外仅利润损失近100亿元;上市公司市值损失差不多300亿元。一夜之间,孙文杰心力交瘁。 在身心俱疲之时,他没有选择就此沉默。 中海地产崛起内地 静静矗立在窗边,望着中海大厦外面斑斓美丽却风险密布的城市,孙文杰决定,和中国海外一起,到内地去。 一切几乎从零开始。最初,中海延续在香港发展的方式,求精求稳,牺牲速度,处处回避风险。 2002年,中海地产正式成立,中国海外成为控股股东。 2004年,孙文杰认为,中海地产的品牌、人才和经营能力已经成熟,可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孙文杰将中海地产总经理的位置交给了孔庆平,对具体经营基本放手,但身为中国海外董事长的孙文杰,对于买地热情不减。而中国海外的资金和精力也明显向中海地产倾斜。 2004年4月15日,中海以60万元/亩成功竞得成都地王———国际社区土地使用权。4月16日,中海地产、香港信和联手,又竞得深圳名噪一时的香蜜湖“九万三”地块。随后,孙文杰在接受成都媒体采访时宣布,中国海外集团将拿出70亿港币用于中海地产“吃地”。 孙文杰说,中海2004年的增长预期是50%,他本人则希望这个数字是100%,至于拿地,当然是多多益善,他本人也会参与到买地过程中。 除了认为土地拍卖是真正惊险刺激的事情以外,孙有另外一个重要想法:“买地太重要了,有时候,放弃一块地或者买得贵了,可能之前做的好项目都要跟着陪进去。” 深深烙在心底的中海情结和曾经的惨痛经历,让孙文杰在中海高速发展的时候,还是保持了一份戒心和冷静。“成为百年老店”,这是孙文杰对中海的期望。 2004-09-22 金羊网 |
![]() |
![]() |
||||||||||||||||||||||||||||||||||||||||
2005\1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