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简 介
   
展现企业家人生魅力
展示企业家创业历史
宣传企业团队文化底蕴
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尽在明星企业家栏目

本栏目每周一期
每期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位企业家及企业文化
欢迎广大企业家报名参与
   
联 系 我 们
  联系人:赵增福
电话:010-68701137
EMAIL:
zzfvip@cec-ceda.org.cn
 
   
   
v  杨 长 恒  
v  杨 元 庆  
v  李 东 生  
v  张 瑞 敏  
v  傅 成 玉  
v  胡 茂 元  
v  竺 延 风  
v  刘 德 树  
v  姜 建 清  
v  王 天 普  
v  谢 企 华  
v  常 德 传  
 
明 星 企 业
 

蒙牛:平均一天超越一个同行

  昨日报载,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将在他有生之年,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授予其后任的集团董事长,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老牛基金会”所积累之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对蒙牛公司发展有贡献的人员。可以说,牛根生的本次捐献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次“裸捐”。

  应该说,牛根生的“裸捐”行为是富有远见的。将所得股息捐给“老牛基金会”用于奖励对蒙牛公司发展有贡献的人员,无疑将大大激励公司员工努力拼搏,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将所持股份的表决权授予继任者,有利于后任董事长更有效地统领公司,将有助于推动蒙牛公司更加快速地向前发展。查阅香港上市公司蒙牛乳业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该公司在上市之初,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便通过金牛公司与银牛公司间接持有了公司股份。这就是说,MBO在该公司早已实现,对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在该公司早已建立。只不过是,有突出贡献的普通员工却无法享受到高、中层管理人员可以享受的MBO之利。而牛根生此次“裸捐”,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普通员工的激励机制问题。因为,只要对蒙牛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普通员工也可以获得“老牛基金会”的奖励。这对于蒙牛公司的长远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4年,一批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们相继“翻船”。伊利股份的郑俊怀、吴忠仪表的赵广生、科大创新的陆晓明、闽东电力的翁小巧、格力集团的梁建华、东莞金正的万平、春都集团的刘海峰等等,特别是伊利股份郑俊怀被刑拘事件,恐怕更能引起牛根生深思。

  牛根生自1983年至1992年,历任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伊利股份前身)乳品车间主任、冷饮分厂厂长、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副厂长,1993年至1997年任伊利股份副总经理,曾是郑俊怀的得力助手。牛根生在郑俊怀出事之后推出“裸捐”计划,其实也是向外界表态:他对钱财没有贪念。因此,牛根生的“裸捐”难免被人误认为有“作秀”之嫌。

  2002年12月,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裸捐”行为,曾在中国舆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被公众媒体一致指责为“作秀”。但愿牛根生的“裸捐”是真心实意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极富远见的行为,而不是“作秀”。

2005-01-13 证券时报

2005\10
返回明星企业家 牛根生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