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鲁冠球:宏观调控调到位,民营企业才能发展好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这位民营企业的领头人,自豪地说起了企业发展的新成就:2004年,万向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208亿元,销售收入、出口总额、利税这三大指标同比增幅都超过了30%,今年将朝着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的预期目标奋进。 “企业的发展状况就要靠这些硬碰硬的数字来说话”,鲁冠球说。最近半年来的实践早已证明,宏观调控作用显著,企业和政府对宏观调控的认识更加统一。这半年来,原材料价格稳定了,用电有保证了,销售市场也更规范有序,企业确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原来那种“宏观调控是针对民营企业”的说法,也消除了。 鲁冠球深有感触地说,宏观调控初显成效,确确实实启发和教育了我们,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民营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对违反经济规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减下来,对环境保护损害大的,要控制起来,从而达到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既是宏观调控的目的,也是民营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 鲁冠球介绍说,万向集团已进一步调整和提升了产业结构,把发展重点放在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环节上,抓关键零部件、关键工艺的投入,而一些初加工的工序则转移出去。比如关键工艺———锻造工艺的改造,万向一直在做,但去年的决心最大,力度也最大,一举投入5000多万元,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冷挤压设备。锻造工艺从“热加工”到“冷挤压”,既节电又省料,步入了能耗少、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的良性循环。能源、资源是有限的,再也不能走“广种薄收”的老路了,要“精耕细作”才行。 今年初,万向在国际化合作方面又有新动作,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日本双日株式会社正式签约合资成立公司,致力于加快滚动体产品的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制造。 鲁冠球说,经过宏观调控,企业盲目上项目的少了,按自身实力办事的多了。如果说有什么希望,我们只希望宏观调控调到位、不要半途而废,政府对“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不能放松,否则一旦出现反弹,企业的损失将很大,整个经济付出的代价也将很大。
来源:人民日报 |
![]() |
![]() |
||||||||||||||||||||||||||||||||||||||||
2005\0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