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介
公司在石油、化肥、化工领域实施全球化运作,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和磷复肥生产商。“中化”(SINOCHEM)品牌在全球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公司已先后15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在2005年发布的排行榜中列第287位,在贸易类企业排名中位列第4。(中化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的排名) 近年来,中化公司加快实施战略转型,站在市场高端和科技发展前沿,致力于在石油、化肥、化工三大核心领域打造集资源获取、研发、生产、进出口贸易和终端销售于一体,全球协同运作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并围绕核心业务的发展,在金融、物流和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营连续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 未来的中化公司将以能源、农业投入品和化工产业为核心,发挥国际化运作优势,围绕核心业务进行上下游和国内外市场延伸,形成资源控制、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金融服务相互支撑的经营格局,强化在核心业务领域对资源和市场的组织能力,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企业集团,不断为股东、客户和员工创造新的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中化历程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公司)的前身中国进口公司成立于1950年3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对外贸易的国有进出口企业。 1951年3月,中国进出口公司在中国进口公司和华北贸易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专营对西方国家的贸易,进口国内生产、生活急需的重要物资,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1961年1月1日,中国进出口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到1965年,与中化公司有石油、化工品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90余个,出口商品从30余种增加到300余种,出口金额达到8000万美元。
1973年,中化公司将国内第一船原油出口到日本,之后又陆续出口石油到巴西、新加坡、美国等市场,打开了中国原油向海外输出的通道。在化工品进出口贸易方面,1975年出口商品增至400余种,出口额达到了2.14亿美元。进口品种以化肥和农药为主。七十年代的中化公司已成为国际贸易界举足轻重的石油化工品贸易商。
八十年代,中化公司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进出口任务的同时,积极扩大国内化工产品的出口,相继组建了一批联营经济实体,使化工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到1986年已达7.08亿美元,年贸易额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1987年底,国务院批准中化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试点。经过七年的时间,中化公司初步发展为跨行业、多功能、综合化、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并于1989年入选《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是中国最早进入这一排名的企业之一。
1994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化公司在全国首家进行综合商社试点,试点目标是:建成以贸易为主业,集贸、工、技、金融、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实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 1998年,中化公司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从1999年开始,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中化公司确立了“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盈利能力”的核心战略思想,开始推行市场化发展战略,实施战略转型,并于1999年7月正式启动管理改善工程,由此步入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2000年,中化公司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000年3月,中化公司控股的中化国际(6005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驶入了国内资本市场。 2002年1月22日,中化公司与Petroleum Geo-Servicces(简称PGS)公司签署协议,全资收购其下属公司Atlantis,在海外获得了中化公司历史上第一口油田,公司石油业务上游延伸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3年,中化公司2003年工作会议提出把中化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地位伟大公司的目标,并发出“加速发展,开创中化公司新局面”的动员,标志着公司步入加速战略转型的新发展阶段。 2003年,中化公司凭借2002年187.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第十四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位列第248位,在全球最大贸易类企业中排名第11位。同年公司在金年会手机版、金年会手机版组织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列第五位。 2003年9月,中化公司在《2004-2008战略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树立产业观,将中化公司五年内转型为营销服务型企业,十年内转型为产业服务型企业。 2003年11月10日,公司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2004年1月,中化公司2004年工作会议提出“用五年时间,使公司净资产和年度净利润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再造一个新中化”的阶段性目标。
|
![]() |
![]() |
||||||||||||||||||||||||||||||||||||||||
2005\0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