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简 介
   
展现企业家人生魅力
展示企业家创业历史
宣传企业团队文化底蕴
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尽在明星企业家栏目

本栏目每周一期
每期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位企业家及企业文化
欢迎广大企业家报名参与
   
联 系 我 们
  联系人:赵增福
电话:010-68701137
EMAIL:
zzfvip@cec-ceda.org.cn
 
   
   
v  杨 长 恒  
v  杨 元 庆  
v  李 东 生  
v  张 瑞 敏  
v  傅 成 玉  
v  胡 茂 元  
v  竺 延 风  
v  刘 德 树  
v  姜 建 清  
v  王 天 普  
v  谢 企 华  
v  常 德 传  
 
明 星 企 业
 

姜建清:防范风险必须全力打造内部控制体系

? 近期,在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一些大要案频频曝光,再次引起人们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关注。3月下旬,银监会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防范各类风险的规章和措施,旨在促进商业银行加大防范金融风险的自觉性和行动。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建设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此,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就此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姜建清第一次对媒体深谈了工行在内控理念、内控机制、内控制度和措施等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和尝试,提出下一步工行将把内部控制作为风险防范的免疫系统进行规划并精心组织实施,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基本构建起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的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通畅的沟通交流渠道为支撑的内部控制体系。他说,这将有效地控制住大要案和重大违规问题的发生,为工行的股份制改造保驾护航。
  主持人: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工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请问姜行长,这种形势是否会促使工行在股份制改革进程中将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和完善公司治理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姜建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始终认为在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中,财务重组、股份公司的成立包括今后的公开上市都只是阶段性的任务,真正的目标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也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当前,彻底处置不良资产包袱、启动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的任务日趋紧迫,但这些工作通过政策支持和集中攻坚,可以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然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事关股改成败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着力点要放在推进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换上,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也把完善公司治理工作摆上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从商业银行经营的角度说,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金融企业建设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在透明度增加、社会公众对金融改革关注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发生重大案件和风险损失,往往会引发公众对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怀疑,从而导致银行的信誉和形象受到损害。这对于以信誉为生存之本的商业银行来说,其损失无法估量。即使将来实现了上市,也并不表明内部管理就高枕无忧了,相反要坚持更高的标准。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不仅会影响业务市场,还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股票市值,产生连锁性的负面效应,这一点在不少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案例中都得到了证明。因此,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的任务,切实将其作为一项“健康工程”和“生命工程”来系统规划、精心实施。
  主持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可是现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股改的过程同时也是案件高发期,对此您怎么看?
  姜建清:一般来说,体制转轨时期通常也是问题集中凸显的时期,应该说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前面已经说到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对现有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执行的有效性,找出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此外,在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中还需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清产核资以及业务、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的尽职调查工作,这也是一个问题显现的过程。从外部环境看,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监管水平大大提升,商业银行的透明度也不断加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也会揭露出一些原来隐藏在银行体系内的案件。
  对于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揭露出的问题,我们绝不会讳疾忌医,相反会促使我们更加重视股改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对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的基础上,一方面努力将资金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我们还将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我们下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同时,我们也在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追求在工行的股改进程中少出案件。
  实事求是地讲,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发案率和涉案金额均明显下降,案件防范成功率和涉案资金的追缴率也有大幅度地提高。以工行为例,1999年以来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2004年全行的发案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比1997年下降了85.7%和98.7%,其中发案数量创下了近10年的新低,在安全保卫工作领域取得了连续两年抢劫案件防范成功率100%、员工零伤亡以及涉枪案件(事故)为零的好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们的管理水平与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量的事实表明,在我国银行业中一例资产损失或者一起案件的背后,往往都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致。商业银行自身免疫力不高,内部控制仍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措施零散、不系统,监督检查环节不到位,内部控制结果不稳定,缺乏对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驱动力,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建立。
  主持人:对于工行这样一个拥有37万名员工、2万多个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在经营管理中各种各样的风险点以及内控环节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作为总行如何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呢?
  姜建清:你说的情况对我们的管理水平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在这么多的风险点和内控环节的管理上难免会顾此失彼。只有建立起高效的内控机制,整个内控体系才能够正常运转。这些年来,我们在深化综合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的进程中,突出加强了内控机制建设,在内控管理体制、分支机构管理和流程再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初步构筑起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
  具体来说,在前些年初步形成的相对独立、垂直领导的稽核体制基础上,去年工行又根据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需要,改组了内部审计委员会,在原稽核监督局的基础上设立了内部审计局。同时,我们在全行系统重组成立了内控合规机构,在各级分支机构中专司内控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职能得到加强。此外,我们还重组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借助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设计了全面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启动了内部评级法工程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步伐日益加快。
  主持人:可以看出,工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框架已经比较清晰了。但对于员工来说,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在面对每一项工作时知道如何识别和处理风险,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这样的吗?
  姜建清:的确,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一是制度,二是教育。这几年,工行紧跟业务创新和流程变革,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加快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上能够及时涵盖到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我们还启动了网上法规制度库的建设,将逐步实现全部规章制度的即时刷新和在线查询。与此同时,制定实施了《中国工商银行解除违规违纪员工劳动合同的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员工内控手册》,设置制度"高压线"和行为"禁区",促进重要规章和核心制度的落实。在整章建制的同时,有计划、分层次、大规模地开展了全员培训,加强了上岗考核,并开始逐步在重点业务领域引入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员工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全行还持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章守纪教育。
  主持人:外界一般认为,商业银行发生案件除了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外,在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人为的因素,您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
  姜建清:银行经营管理好比开车,能否安全行驶,既取决于车况、路况、气候、驾驶技术这些基本条件,还取决于交通规则的规范,但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在对内控的检查中经常发现,许多员工对各项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清楚自身管理或经办业务的风险点,不清楚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后果;不少员工认为内控与己无关,麻痹大意的思想较为普遍,这是极少数银行内部犯罪分子能够得逞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经营管理者重业绩、轻内控,重结果、轻过程,也加大了案件事故发生的可能。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必须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来保障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转,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来及时发现内控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并对有关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从而对员工的行为加以控制和引导。2001年以来,工行连续开展了多次全行性的"依法合规大检查"及"回头看"活动,实施了以"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quot;为主题的扫雷工程,揭露和纠正了违规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高风险领域和新风险点的控制,弥补了制度和机制上的漏洞和缺陷;同时,还加强了对要害部位、重要领域和环节的重点稽核、常规稽核,以及经常性的专业检查,积极配合审计署和监管部门的审计检查,并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逐步开展全面审计。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排查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整治和新风险点的控制,严查重惩了各类违法违规经营,促进了从严治行。
  主持人:这些年来,工行的IT技术水平在国内金融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IT技术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姜建清:这些年,我们一直将商业化改革和信息化改造一体推进,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数据中心,全面投产了涵盖主要业务领域的全功能银行系统,构建了数据仓库的基础架构,开发投产了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一大批管理软件,使全行的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强大的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内控和管理水平,强化了内控硬约束。可以这么说,IT技术已经成为工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支撑。同时,由于我们已经实现了全行范围的数据集中和业务平台统一,所以在业务需求分析和软件开发时,就可以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融入并固化在系统控制和操作流程中,使其"软件化",从而实现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硬约束",强制经办人员照章办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人为因素对内控有效性的干扰。
  以信贷管理综合为例,这套系统对全行所有信贷业务的前期调查、复查复核、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业务分析、档案管理等环节都设定了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将总行的信贷政策和制度规定固化至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违规操作,系统会自动拒绝其请求。此外,还通过前台支付密码、票据防伪、权限卡、会计要素管理系统、后台监督中心的风险监控系统、对账管理系统等IT技术手段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临柜业务的操作风险。在网上银行方面,开发应用了达到企业安全级别的身份认证和智能芯片信息加密技术,使网上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

来源:金融时报

2005\08
返回明星企业家 姜建清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