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简 介
   
展现企业家人生魅力
展示企业家创业历史
宣传企业团队文化底蕴
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尽在明星企业家栏目

本栏目每周一期
每期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位企业家及企业文化
欢迎广大企业家报名参与
   
联 系 我 们
  联系人:赵增福
电话:010-68701137
EMAIL:
zzfvip@cec-ceda.org.cn
 
   
   
v  杨 长 恒  
v  杨 元 庆  
v  李 东 生  
v  张 瑞 敏  
v  傅 成 玉  
v  胡 茂 元  
v  竺 延 风  
v  刘 德 树  
v  姜 建 清  
v  王 天 普  
v  谢 企 华  
v  常 德 传  
 
明 星 企 业
 

项立刚对话摩托罗拉高瑞彬

  高瑞彬摩托罗拉公司中国区总裁
  项立刚 《通信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

  “霸气”,是很多人对摩托罗拉这四个字的第一印象。有着76年历史的这家巨头公司,从无线技术颠覆传统电话时开始,就迅速被每一个普通人所熟悉。当移动终端不可抵挡地风靡了全球尤其是中国大地的时候,“MOTO”似乎已经成为时尚兼实力的绝对代名词。尽管几年前,摩托罗拉领头打造的移动王国被诺基亚一举占领了王位,但依旧气势逼人,依旧显露着在移动通信领域开疆扩土的勃勃野心。

  在摩托罗拉“四个eE和永恒的E”的企业座右铭中,“在复杂情境中勇于决策,敢于冒险”是提给每一个员工的要求。在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通信市场,“高效+果敢”这一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得以让起摩托罗拉在无数场战斗、无数个决策中站得更稳。而在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竞争到来之前,摩托罗拉如何应对?   3G是一个必然

  项立刚:摩托罗拉是一个移动通信公司,话题必然离不开3G。现在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3G是未来的发展趋向,3G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变化,我们当然需要3G;另一种观点是,3G的应用还没有起来,仓促之中上3G是无效投资。摩托罗拉作为一个通信业的专家,如何看待3G的机会与风险?

  高瑞彬:我个人认为,3G的发展和存在以及接下来的商用,是有其必要性的。数据业务的确是目前3G发展上的一个瓶颈,在很多国家,3G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频率资源的限制,以及政府关于牌照政策的一些影响。在当前的3G发展中,同时也涉及到本地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等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的引进来看,模拟到数字、2G到2.5G到3G,每一代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都差不多要经历10年的时间。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十年的时间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达到3.2亿,随着移动电话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限的频段资源即将用完时,新频段的使用是必然的;另外,随着技术的更新,3G的频率使用率、话音质量都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并非完全是因为数据业务的应用才需要3G,还有其他各方面的考虑因素。国际上,3G的发展经过了3GPP以及3GPP2标准的不断演进,中国国内信息产业部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各种测试包括实验室测试、外场测试、不同厂商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测试、系统和终端以及应用的测试,都表明3G在中国是经过仔细考虑和研究的课题,在中国肯定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在这条路上,摩托罗拉是坚定的。

  项立刚:中国2G的用户已经达到3亿多,这样的规模对于频谱的要求是不是特别高?中国目前2G用户规模下,我们现在的频谱还有多大的空间?

  高瑞彬:这个问题还要分几个方面来回答,尽管目前中国的移动通信普及率还并不高,但是达到一人一机的可能性还存在,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普及率都已到达甚至超过100%;另外,随着数据业务的到来,新的业务会逐渐产生和应用,包括人对机器、机器对人、机器对机器的沟通。不断产生的应用和我们对多媒体以及数据业务需求的增加,对频率资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未来,3G的应用要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应用丰富许多,新的频段上,还会有更多的需求出现。

  项立刚:我们看到今天的移动业务,数据业务的应用情况并不不是非常普遍,所以很多人怀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高速度的数据业务环境。普通消费者对漫游的需求并不多,3G会不会是超前消费?

  高瑞彬:其实,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以北京、上海等地为例,中国手机市场的先进度、消费水平、追求时尚等等并不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逊色,可以说在中国已经具备了3G业务的消费前提,但同时,一些非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的要求只是需要满足基本的通话功能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市场考虑3G,要兼顾各种高、中、低端用户的情况,可能对某些用户来说市场是超前的,而同样也有一些用户是迫切需要的。

  项立刚:现在是一个细化市场的时代,中国市场足够大,在这里面确实可以分出适应3G需求的市场。3G网络建设会不会像2G一样很快铺开,然后在全国建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覆盖到边远的地区,比如说先在大城市进行网络建设,分批分期完成投入,而并非上万亿的资金一下子投入?

  高瑞彬:我非常赞扬中国政府在3G牌照发放问题上的谨慎考虑,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很多欧洲国家竞相拍卖执照,造成很多运营商找不出盈利模式,不成熟的业务模式导致诸多企业亏损,破坏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中国,对3G的相关问题包括运营企业的投资回报方式等等都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然后制定合理的建网计划。目前,执照如何发放还未揭晓,分批分期投入、逐渐过渡的建网方式对于目前的移动运营商是一个考虑的重点,而对于没有2G网络的运营商来说,如果获得3G牌照就意味着要建设一个大范围全覆盖网络,移动通信本身决定了网络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偏远地区也需要得到网络和技术的支持,所以他们的建网方式应从社会、商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身的、符合中国市场情况的建设方案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项立刚:目前全球已经有上千万的3G用户,而且用户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最有代表性的日本NTT DoCoMo的用户数,是600万,而且其中500万是今年用半年时间完成的。也就是说,经历了近1年半的建设完善期,DoCoMo迎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相对来说,目前整个全球的3G业务可能还没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从缓慢到迅速,需要经历一个发展的拐点。全球市场的3G拐点有可能什么时候出现?

  高瑞彬:NTT DoCoMo以发展WCDMA的3G业务为主,韩国和KDDI的3G是基于CDMA 2000基础上的。NTT DoCoMo上3G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其2G频段已经不足以支撑移动通信的更大规模发展,所以必须要增加新的频段,而且它的3G网络与2G网络并不兼容,是一个单模的网,初期困难是网络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而且当时出现的3G手机比较复杂,比GSM手机大很多,使用者感觉很笨重且耗电量大、待机时间短、信号覆盖有限,所以当时发展很缓慢。和黄的3G初期发展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和黄作为一个新运营商,建网对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国际上,对于那些花了巨资在执照的拍卖上面的2G运营商来说,企业的现金流会遇到一些困难,很可能需要再继续经营2G业务一段时间,用现阶段的盈利改善现金流的状况。每一个运营商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策略。技术的不断成熟让3G手机终端在外形、电源方面以及在不同网络间的良好切换等,都已经能给用户一个比较满意的体验,对消费者来说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吸引力,更多的服务也可以实现。消费者是需要细分来满足不同需求的,3G终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成熟,让成本更低,功能更完善,才会让消费者更接受,3G应用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培育的。

  3G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的成熟之后还需要市场的接受,最后把它变成一个文化,一个媒体,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我认为,2005年将会是很关键的一年。限制3G发展的因素在逐步地被解决,国际上一些大的运营商都已经着手准备在年底,趁着圣诞节推出这方面的促销和业务,一些大型运营商采取比较积极的动作之后,市场的反应才可以比较明确,现在我们做得更多的是预测。   机遇在风险中赢取

  项立刚:有一种情况:当市场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时,我们强调不能盲目跟风,要等待,但是市场好起来时,我们就着急,就感叹我们早为什么没有准备。摩托罗拉作为一个了解中国市场,也对海外大企业有充分认识的企业,如何看待长远战略和风险性的投资?

  高瑞彬:我想这不是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兼顾的问题。从一个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风险投资面向的一般是很多公司,其中可能只有几家公司的回报程度比较高。如果做比较长期的投资的话,会投资一些公司以后看她长期的增长,就像我们管理公司的财务一样,应该对比较有把握盈利的业务继续做,不断优化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要对一些新的技术做一定的投资,在这些新的技术成熟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有能力站在前面。摩托罗拉在现有的2G业务上,正在腾出更多的精力完善我们现有的系统,并对3G甚至4G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投入,等这些技术得到应用时我们也能够及时地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今天的需求,而又永远走在市场的前面,这是两个必须兼顾的问题。当然在投资的比例上面,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比重,对新技术的“押宝”,每个公司的想法也不完全一样,有风险性在里面。更了解市场、更能洞穿下一步市场发展趋势,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项立刚:摩托罗拉做3G手机是最早的,是不是与NTT的投资有很大关系?

  高瑞彬:战略合作伙伴对我们非常重要,很多市场信息也是从合作伙伴那边获得的。了解你的客户,以及你的客户的客户的需求,对我们市场的判断也是很重要的。与运营商长期合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向3G过渡的想法和需求。包括NTT在内的运营商给我们提出了很多产品方面的要求,让我们对市场有了更多的理解,降低了我们产品开发的风险,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项立刚:据我所知,NTT的3G发展最初在终端上非常紧缺,可选择合作的厂商也不止摩托罗拉一家,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摩托罗拉一家?

  高瑞彬:实际上目前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3G终端产品还不是非常之多,很多企业都说自己有3G终端,但参与测试的多款终端中,真正在商用环境中做到投入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这方面,摩托罗拉占了一个商用经验的先机。日本公司在3G上走得比较快,也基本上是在单模的网络和终端上步子比较快,但是针对GSM网络,日本公司并没有投入很多,如何让GSM和3G网络很好地互相配合,提供一些无缝服务给用户,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技术、经验等因素给了摩托罗拉一个领先的地位和条件。

  项立刚:2G时代很多手机企业拼的是技术。而手机的发展中,时尚概念、照相功能、电池耗能、屏幕技术、存储容量等对手机的要求都越来越高。3G时代,手机终端拼的是什么?摩托罗拉对保持领先地位的信心有多少?

  高瑞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绝对是肯定的。刚开始我们研发3G手机时也考虑了屏幕技术、照相技术、GPS、与2G兼容等等问题,恨不能各方面俱全,但实际上,手机设计是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的,做一款全世界最好的手机不是没有可能,但全面的设计、大量的资金投入、漫长的研发时间都是相关的问题,而市场有多大,手机的投资多长时间收回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彩屏手机和照相手机刚出现时也并没有被市场立刻接受,可是现在没有这些功能手机很难卖出去,这些跟打电话有关系吗?没有。但现在这些功能已经不能缺少。说易很易、说难很难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能掌握住消费者愿意在什么地方花钱。有时候我们从技术的角度给手机增添一个功能,可是消费者不买帐,所以一定要看消费市场的走势,对用户深入理解,才能决定我们在多短的时间内反应并推出一系列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是我们的关键。

  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具备条件去做所有的东西。尤其在3G,一定是竞争和合作的业务模式。一味想开发所有的产品,肯定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竞争里面,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战略是根据自己公司情况制定的,不可能在全面范围内得到成功,只能在适合自己的市场中,用自己的特色去赢得份额,做出最低成本又符合需求的产品来提升品牌优势。

  决定市场的因素有很多,说到底是一个组合效应,例如一盘棋,没有绝对的赢招,而是在什么时机走哪步棋,才是最后致胜的关键。

  技术是应用的根基

  项立刚:再说技术。我们知道中国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3G的测试了,近期的二期测试总体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运营企业在做各自的实验网,互通的问题、终端的功能兼容等方面还在成熟中,就您了解的情况,3G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了吗,是不是还有未解决的问题?

  高瑞彬:在中国目前做的3G试验,可以说在全世界也是最完整的,其参与的厂商几乎包括了国内国外的大部分主流厂商,参与的内容涉及系统、终端等各方面。政府不止是对每一个厂商进行评估,甚至是对不同系统和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都做了测试,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也说明了政府对3G的全面考虑。

  3G技术的成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技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经过修改、完善、再完善的过程,厂商依据的标准不同,配合上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相关的技术和标准在今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设备商可以按照比较成熟的标准来修改他们的产品研发计划来符合这些标准。3G会带来很多新的数据业务,也会产生相应的互联互通的配合,相对来说,其终端的功能比2G要复杂,不同厂商的设备也需要进行不同的测试。因为很多参数是可以设定的,大家还需要在这个层面实现互通和配合。根据不同的组合、需求,网络和设备还需要经历一个优化的过程。

  项立刚: 3G时代,手机是一个移动终端,是一个多功能的媒体中心,如果因为操作系统不同,多媒体等业务在不同手机上无法同样应用,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PC的操作系统因微软的强势几乎实现了垄断和统一,手机更是一个大众、傻瓜化的东西。目前业界主流的操作系统已经分为几大阵营,不同的操作系统是一家独霸,还是各占山头?

  高瑞彬:现在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基本为Symbian、Windows Mobile以及Linux,Java和Brew是更上层的服务平台。一个运营商开通一个新的服务例如彩信,针对彩信这个新业务必将经过一段服务期,这个服务期内必须支持一个标准,所有相关的手机终端必须支持这个标准,才能让这个彩信服务实现互联互通,这基本上与操作系统没有直接的关系。问题是,新的一些增值业务有些有标准,有些没有,某家运营商推广的新业务与其他运营商实现互通,就必须在一个协议上达成一致和共识,在相关标准上能够实现协议的一致。在某些应用上,确实是存在一些增值业务在不同手机上实现方式不一样的问题,要看谁能更有实力争取更多的用户或者更大的市场,但这与操作系统也相对独立。Java和Brew是针对软件开发商的,是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中间的一个平台,目的是让一些软件应用不用管下面的硬件架构就能实现操作,对开发者来说,针对Java开发的软件能够在Brew平台上下载应用、在Brew平台上开发的软件改到Java平台上用的情况,目前还并不能轻易实现,更多的是哪一方应用能够占领更多市场。在不同的情况下,唯一一个与操作系统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手机的同步应用问题,目前来说Windows Mobile可能会起到一些关键性作用。在现阶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话音业务依旧占据着大部分业务份额。手机的研发是跟着应用和趋势来走的。目前来说,哪一家手机操作系统占据着决定性的优势还并不明显。

  项立刚:一些IT领域的公司,是否会更多地融入手机的生产和研发领域?移动领域的业务面是否也将越来越广?

  高瑞彬:技术的演进让行业和行业间的重叠面越来越大,现在很多手机厂商都是家电、IT产品起家的。互联网,宽带,移动,在以前这是三个不同的产业,现在互联网在逐渐宽带化、移动化,宽带也正在移动化,移动也正在宽带化、互联网化,整个产业都在融合。IP技术已经可以把这些应用都能整合在一起了,终端的走向也越来越多元化。以后很多应用都可以在网络、终端、服务以及整个行业上实现融合,谁能掌握这个发展的关键,谁就能取得比较大的优势。

  摩托罗拉也基于这样一个看法,提出了无缝移动的概念。随着行业的整合,我们考虑下一代的通信——不止是移动通信——的需求是什么。例如一个人,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汽车音响和通讯工具,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终端和通信手段来满足人的需求,而如果能够将这些不同的需求借先进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让它能够同步、无缝地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而且在不同情况下用最有效、最经济、感受最好的方式来满足需求,是我们最希望的。

  这个远景实现起来肯定不是在近期之内,但我们已经开始阶段性地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最近推出多款手机都具备GSM和Wi-Fi的功能,可以提供GSM和Wi-Fi的切换以实现工作、通讯的不同需要。在不同阶段,我们逐步实现着目标的迈进,整个远景会分阶段实施。在中国,由于政策的限制,广电和电信的交叉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国际上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有一些相关应用,所以这个远景并不远。有一个比喻是,IPv6的到来可以让全世界的每一粒沙都可以有一个IP地址,那意味着任何一个电器也都可以有IP地址,随着宽带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有可能将出现一个Super Computer来实现这些应用的总控制,就如同我们看过的很多科幻片一样。

  项立刚:有一种说法认为3G无法完全解决高速度移动数据传输,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密集地区多用户支持,都是问题,有人认为解决高速度移动数据传输的是4G,或者3G加WiMAX,您如何认为?

  高瑞彬:3G和WiMAX在目前会是一个互补的关系,随着3G向4G发展,WiMAX能逐渐实现移动应用,3G和WiMAX会在下一步的通信发展中逐渐走向融合。原因有几方面:无线技术从最早开始的时分、频分到现在的码分等等,WiMAX用OFDM的更好的无线方式和更好的效率来传送更多的数据,现在在实验室里已经可以实现100M到300M的传输速度。从WiFi的发展上看,WiMAX是目前的一个方向,在3GPP的发展里面,GSM最早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到了3G用码分多址当作接入的方式。现在3GPP正在讨论如何把OFDM当作移动传输的下一步接入方式。不同的新的频率使用方式会有不同的速率提高方式,在现阶段,WiMAX目前适用于室内或者有限的范围内,游牧式地实现一些高速数据的传输,而移动通信可以在很广的范围内、快速的移动状态下实现低速的数据和话音业务,这两个技术的应用没有冲突,是可以用不同的优势实现互补。我不认为WiMAX会影响3G的发展,至少现在WiMAX还没有到这个程度。发展是一个过程,WiMAX如果在快速数据传输以及漫游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移动的标准,以达到实现切换、大容量覆盖等目的就要考虑到功率控制等等问题,成本会一下子上升。根据目前的成本和市场,这两个技术现在是一个互补的状态,未来会随着应用的需求和技术的成熟融合到一起。

  做大市场的挑战者,不做小市场的垄断者

  摩托罗拉欢迎竞争。在今天这个竞争的市场里,竞争的环境才会让技术快速成熟,市场快速发展。我们不愿意独占一个很小的市场,而希望在一个大的市场里不断强化我们的竞争力,扩大我们的分额。

  项立刚:据我所知,在3G网络设备上中国的本土企业华为、中兴已经有了较强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未来的中国市场的竞争中,这些企业会成为摩托这样企业强有力竞争对手吗?对于这样的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会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抗衡?

  高瑞彬:摩托罗拉欢迎竞争。在今天这个竞争的市场里,竞争的环境才会让技术快速成熟,市场快速发展。我们不愿意独占一个很小的市场,而希望在一个大的市场里不断强化我们的竞争力,扩大我们的分额。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手越来越多,在移动通信发展初期我们也经历了艰难的转型。在每个阶段都有困难要克服,只要有明智的策略,坚定地执行,赢的机会就很大。对于摩托罗拉来说,生产手机就要明白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系统就要理解运营商的需求,开发业务平台就要了解ISP的服务和状态。在行业的价值链里面,全面了解每一个环节是需要很强的能力的。

  很多国内的手机企业对行业的理解和市场的走向还处于摸索阶段,怎么在价值链上提供每一个环节的价值,还让整个价值链产生利润,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多年来与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关系,帮助我们在中国打下很厚的基础,在现有网络上对整个产业的理解,是我们的资本和基础。在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有不同的战略,进入中国时制定的四大方针包括本地化生产、本地化管理等等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三个百亿的目标通过在中国的一系列发展策略很可能在今年完成大部分指标。

  中国已经是我们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也将是我们未来最大的一个研发基地,甚至可以说,从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各个角度,摩托罗拉比本地企业还本地,我们在中国的手机生产是从芯片开始的实实在在的设计和生产,在中国的市场我们有很大信心。3G是新的业务模式,我们在竞争的同时也有合作,几乎与所有的本地公司在不同的角度都有合作,很多业务是需要本地化的,必须要符合中国的需求,除了与很多软件公司密切合作外,还战略性地培养一些公司,找出一些好的应用模式帮助我们的发展。

  项立刚:应用是各个方面合作的事情。针对3G的应用,终端制造商应该着重的点是什么?是业务开发平台、业务支撑平台还是其他方面?

  高瑞彬:数据业务在2.5G网络上速率相对慢一点,但跟3G的差距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很多应用都可以在2.5G上实现,3G应用更好的体现是现在的移动网络、固定网络上的业务经验,在3G平台上结合移动和宽带的特点来进一步发展。针对细化了的不同市场,有不同的应用,这些应用随着市场的不断优化逐步发展起来,会突出几个逐渐被认可和看好的应用。早投入市场,得到反馈不断进行市场细分不断进行自身优化,逐步培养出用户群,让终端界面越来越友善方便,才会促进大量的应用。对终端制造商来说,某些针对企业的方案可以真正带来更大效益,也会逐渐被大的企业应用并改善他们的应用方式,像互联网带动了网上购物这个行业一样,手机也将带出新的行业发展,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新行业有哪些,但随着终端的简单化,3G逐渐能找到好的运营模式后,有吸引力的应用肯定会突出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让不同的业务互相互动,例如短信加移动定位,良好的运营模式下也可以带来丰厚收益。技术的成熟很快,如何找到业务的组合方式和市场切入方式,是很关键的。

  项立刚:我们注意到,尽管去年国产手机的势头很猛,也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但是今年的后劲似乎不足,和国际品牌的竞争并不占有优势地位。您认为是采取了什么竞争手段在竞争中,又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国产手机的强,强在何处?弱,弱在哪里?

  高瑞彬:像家电、汽车在市场的竞争一样,企业成功肯定有它必须的因素,包括市场品牌的开发,吸引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以及很好的分销渠道、新技术的跟进、独立的开发能力等等,这些都非常关键。若要获得长期的发展,企业必须有长远的发展考虑,至少摩托罗拉是这样的发展理念。按照我们长期的发展规划,我们在加强品牌的建立和维护、提高产品质量的优化、加强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推广等方面确实有很多收获。消费者有自己的选择,在诺大的市场中成为领先者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包括市场细分、用户把握、技术实力等等。

  项立刚:在彩电行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的同时,国内自己的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但一个忽视不了的问题是,当出现技术转型或者技术换代的时候,国外企业利用技术又把国内企业挤开了,例如现在的液晶彩电、等离子彩电也是国外品牌居多。手机行业更新换代速度更快,技术对产品的影响力更大,是否摩托罗拉也打算利用技术把国产手机甩开?

  高瑞彬:手机行业是全球竞争的市场,国产手机也在说走出国门打到国外去。在市场上想要持续保持领先,技术是必需的条件,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企业,还包括强大的欧洲企业、日韩企业,中国市场很大,全球市场更大,所以一定要在全球环境中考虑产品的发展,才有可能占有一席之地。领先的企业,必需有一定的核心技术支持。

  项立刚:摩托罗拉在一般的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就是生产手机的企业,其实在半导体、软件开发、数字集群等领域都有建树,摩托罗拉的一系列结构调整和发展计划是否是让自己在未来更加着重于通信领域?

  高瑞彬: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了解摩托罗拉很多都是从我们手机广告和对外宣传中得到的,相对来说,其他的产品主要针对行业用户的,例如系统设备主要针对运营商,汽车电子卖给汽车生产商,专网产品卖给政府和一些特定的机构,针对不同的用户群,知名度不一样是很正常的。

  移动通信是摩托罗拉的招牌,终端和系统是我们的强项。还有很多在中国准备推广的市场,例如有线电视机顶盒我们在全美拥有最大的市场,中国制定数字电视标准以后这一块也将是我们一个新的增长点,汽车电子也是我们有丰富经验的一个发展重点,同时,应急通信由于国际上反恐、重要集会等活动日益增多需要移动通信的调度系统更为发达,这也是我们的专长。最近兴起的“一键通”在我们的产品上也得到了体现,这是减少用户离网率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也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利润增长点,因为我们在专网集群调度方面非常有经验,所以与此相关的国际标准大部分采用了摩托罗拉的建议。

  半导体行业是很特别的一个行业,投资大,有周期性,管理半导体公司与管理通信公司有不同的运作和决策需求。我们今年决定把半导体部分独立出去,是为了让半导体产品市场更宽,除了给摩托罗拉提供芯片也提供给其他厂商。摩托罗拉更为专注提供通信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移动、宽带等等方面。

  以前在公司内部,利用不同的部门内部区分出不同的无线通信市场,逐渐地随着技术的融合,产品部门过于细分的话对我们竞争不利,所以摩托罗拉正在力图以一个品牌面对整个通信行业的客户,利用独特的调整和改善手段,在下一步发展中面对客户。

  在不同的新技术里面,摩托罗拉在3G、4G、WiMAX等方面一直保持前沿的研究,积累经验非常重要。在公司的管理体系上,一个更新的突破是采用数字性的六西格玛战略,结合新的IT技术把我们的西格玛管理做得更自动化,除了用于生产,还用于管理、销售等环节,利用软技术优化公司的组织架构,给企业实现业务突破一个更好的保障。

  核心网是我们需要加强的一个领域,我们最近也有一些收购,在软交换业务上我们收购了一家公司,往IP方面过渡可以有更好的产品策略。

  在软件开发方面,我们除了自己的队伍,还把这方面的认证等工作转移给本地的软件开发公司,这也给软件开发公司的产品外销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项立刚:今年与中国联通签订的总额约5.56亿美元的CDMA大单对摩托罗拉意味着什么?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发展目标和对中国市场的期望是什么?

  高瑞彬:与中国联通的合作是我们今年在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项目,除了这个合作,今年我们还有与中国移动的很多2G扩容的项目。今年我们有多款的手机推出在中国市场反应不错,三个新业务也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点。随着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的不断壮大,我们也做了很多外销,提供一些服务给其他地区的市场。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块海外基地,仅次于美国总部,在这里我们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接下来还有很多新的举措加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将在适当时候宣布。

  摩托罗拉当初决定进入中国,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考虑,我们依旧会延续我们的理念,随着每个阶段的战略的完成或超前实现。无缝移动是我们接下来的一个发展核心,我们有信心,同时会有进一步的战略用于下一步的市场,当然也会加强与国内的更多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加强对社会的回馈。


  采访后记

  面向东长安街的一大间以红木色调为主、充满古香古色味道的房间,是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高瑞彬在中国的办公室。这位出生于台湾,12年前进入摩托罗拉,见证了十多年间美国和中国的通信业改革发展风云的外企领军人物,依然保持着儒雅的气质,谈吐之间浅浅的微笑,亲切而斯文。“在中国的手机生产,摩托罗拉是从芯片开始的实实在在的设计和生产,可以说我们比本地企业还本地”,这是访谈完成后一直回响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我们看到很多国产手机企业迅速站起来,还要急着走出去,又纷纷摔跤跌倒,究竟是否真正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利用好中国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本土优势,在机遇到来之前给自己制定一条合适而且长远的路子,对于更多的本土企业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深思的问题。

2004-1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10
返回明星企业家 高瑞彬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