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瑞彬:中国的发展和我的事业是一体的 “我为自己当初选择到大陆来,亲身参与中国电信改革的宏伟进程感到幸运。在我看来,中国的发展和我个人的事业是一体的。”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全球电讯方案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高瑞彬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总结自己12年的“大陆经验”。 儒雅精干的高瑞彬出生在台北,1983年到美国留学,学成后他没有回台湾继承家业,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如果不是1991年作为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市场人员到大陆洽谈业务,从未踏足的祖国大陆对于高瑞彬来说,或许永远是课本上的黄河青山、故园依稀。 高瑞彬初到大陆并不顺利,出行就遇到很大的困难。当时,国内民航建设还不完备,许多地方没有航线,只能乘坐火车或汽车。为了推广公司的产品,高瑞彬常常提着沉重的行李,在人潮拥挤的月台上上下下。与国外差别大、做事难,是他对大陆的第一印象。 艰难的经历没有让喜欢挑战的高瑞彬“打退堂鼓”,相反,他决定离开美国到大陆工作,并举家前来。1993年他加入摩托罗拉公司,到设在上海的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工作。接下来2年,高瑞彬跑遍了华东地区。由于移动通讯网络那时还没有覆盖铁路沿线,高瑞彬经常带着手机,却无法与外界联络。 “那种感觉特别难受”,他说。但这也让他认识到通信对于国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蕴藏的巨大市场。高瑞彬说:“在大陆各地跑,尽管非常辛苦,却让我看到大陆经济改革开放的光明前景,认识到开始高速发展的中国才是我的用武之地。” 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深耕”战略,是吸引高瑞彬“择木而居”的关键。从上海到北京,由于业绩出色,高瑞彬不断升迁。摩托罗拉公司1987年进入中国,目前在华投资达35亿美元,带动相关供应商投入40亿美元。该公司去年在北京举行的董事会已决定5年内将在华投资扩大到100亿美元。 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奉行的是本土化策略,高瑞彬说:“摩托罗拉已经是道道地地的中国公司,我本人也决定长期在中国发展。” 工作给了高瑞彬莫大的成就感。他说:“到大陆来工作,是我事业中最好的决定。当初许多朋友不理解我的选择,现在他们都希望分享我在大陆的工作经验。” 高瑞彬一家人在北京生活得自在充实,也是高瑞彬证明自己选择正确的例证之一。高瑞彬的家庭是典型的中国家庭。妻子与他青梅竹马,相濡以沫。两个宝贝女儿现在北京一家国际学校就读,很小的时候就来到大陆的她们已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高瑞彬认为,中西结合的教育,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移民在美国经常遇到的下一代教育难题。 高瑞彬对教育相当重视。除了注重摩托罗拉中国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培训外,他本人尽管业务繁忙,仍参加了DBA(工商管理博士)班的学习,并出资在云南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对此,高瑞彬淡淡地说:“国内各地发展差距很大,我只是希望自己能为中国教育做点贡献。” 站在北京摩托罗拉大厦的窗户前,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景,高瑞彬说:“我本人和摩托罗拉之所以能在大陆取得成功,关键是大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2004-03-12 人民日报 |
![]() |
![]() |
||||||||||||||||||||||||||||||||||||||||
2005\1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