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综述:高瑞彬说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欢迎竞争。在今天这个竞争的市场里,竞争的环境才会让技术快速成熟,市场快速发展。我们不愿意独占一个很小的市场,而希望在一个大的市场里不断强化我们的竞争力,扩大我们的分额。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手越来越多,在移动通信发展初期我们也经历了艰难的转型。在每个阶段都有困难要克服,只要有明智的策略,坚定地执行,赢的机会就很大。对于摩托罗拉来说,生产手机就要明白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系统就要理解运营商的需求,开发业务平台就要了解ISP的服务和状态。” ——《对话摩托罗拉:做大市场的挑战者 不做小市场的垄断者》通信世界网2004年12月20日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投资最早要追溯到1986年,当时我们的董事长到中国访问,他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包括中国人民的努力,看到这个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当时就看准这个市场同时下定决心,要在中国投资和发展,所以摩托罗拉就成为来中国最早的一家外企。”高瑞彬说:“现在回首看,这好像是一个很自然的决定,但事实上,当时很多国外公司都认为,在中国做生意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所以,当时摩托罗拉作出那样的决定,的确是非常需要勇气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的。” “当然,现在看来,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投资和本土化策略是相当成功的。” “进入中国以后,我们确定了‘在中国生根,以中国为家,共同发展’的理念,实际上是把中国当作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跟中国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都是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另外,我们的经营战略里着重强调本土化,包括我们的生产、采购以及人员等等方面都最大程度上做到本土化。正是以中国为家的理念和本土化战略帮助摩托罗拉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当然,我觉得,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率先投资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更多外资进入中国树立了榜样。” ——陈拥军:《高瑞彬:在推动中国通信发展中寻找快乐》搜狐IT2004年3月12日 “摩托罗拉已经是道道地地的中国公司,我本人也决定长期在中国发展。” ——《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高瑞彬:中国的发展和我的事业是一体的》人民日报2004年3月12日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终端以及系统方面的业务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我们也希望能将包括汽车电子在内的政府企业部门以及宽带联网部门做到与前两者同样的位置。” 摩托罗拉以往各个事业部都是相对独立,“市场在不断变化,摩托罗拉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詹德先生提出的‘无缝移动’的理念,就是为了提供给客户更好的体验。这就需要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需要内部各部门之间更紧密的配合。所以,管理团队以一张面孔面对客户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客户。”高瑞彬说。 ——于艺婉:《高瑞彬新政 精简整合摩托罗拉供应链》天极网2005年4月22日 “摩托罗拉在中国有18年的历史,但现在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因为中国市场出现了很多新机遇,例如3G、数字电视和汽车电子、政府专用应急调度系统等。” 他透露,上述领域将是摩托罗拉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他说,目前摩托罗拉在中国的重点是手机终端和通信系统,但摩托罗拉在美国其实还占有政府企业市场和IPTV市场的比重较大,这些市场在中国都是刚起步,潜力很大。 ——《专访高瑞彬:摩托罗拉精简机构并非为裁员》新浪科技2005年4月22日 高瑞彬表示,接下来摩托罗拉(中国)将重点在人事和供应链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在内部做一些组织上的精 简,在市场上提高执行力;另一方面整合公司的供应链,以发挥摩托罗拉的规模效应。他对记者强调,这种调整绝对不意味着裁员,2004年摩托罗拉中国的销售总额增长了66%,摩托罗拉在中国只会继续扩张。 ——张旭光:《高瑞彬:18年的摩托罗拉需要变》北京晨报2005年4月25日 2005-05-08 ChinaByte |
![]() |
![]() |
||||||||||||||||||||||||||||||||||||||||
2005\1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