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 岛 港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已具有113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全国512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有职工16000人。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13座,营运泊位4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十几年来,青岛港始终坚持"质量兴港、科技兴港、实干兴港"的方针,牢固树立"质量、服务、信誉是青岛港的生命线"的观念,不断加强"五个文明"(文明装卸、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环境、文明服务)管理。坚持"没有用户,没有货主,青岛港就没有饭吃;货主满意就是质量工作的标准;价格优惠,手续便捷,24小时服务"的三项原则,大力实施"诚纳四海"服务名牌战略,集团装卸运输服务、集装箱核心班轮保班服务、氧化铝装卸灌包服务、原油装卸中转服务、煤炭装卸服务、铁矿装卸服务、外轮理货服务、大件吊装服务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国家级名牌。创出了无论多大的集装箱船舶全部"10小时以内完船"的"振超效率",并创造了船时效率每小时473.78自然箱和单机最高效率82.4自然箱的世界纪录;创出了铁矿卸船平均每小时卸船6138吨的世界最高纪录"孙波效率"。港口吞吐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00多万吨增长到2004年16265万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每年净增2000万吨,提前一年实现青岛港2003年新修订的“十五”计划1.5亿吨的吞吐量目标。外贸吞吐量完成12128万吨,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完成513.9万TEU,提前16年完成交通部、山东省1995年联合批复的“青岛港总体布局规划”确定的2020年5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的发展目标,跻身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之列。进口铁矿石跃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保持沿海港口第一位。
??十几年来,青岛港成功改造了一个老港区,建设了两个新港区。港口资产由5亿元裂变增值到113.8亿元,为国家净增100多亿元优良资产。拥有了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铁矿码头和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散粮接卸码头,大陆港口规模最大的EDI信息中心,全国港口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青岛港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先后建立中外合资企业近20家,并已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青岛港,实现了强强联合,共赢发展。与世界第二大航运公司英国铁行集团,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中远集团,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合资项目签约仪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英国首相布莱尔率两国政要亲自出席签约仪式。这次三国四方强强联手经营码头,打破了此前中国大陆沿海港口多采用两方合资经营码头的方式,不仅引进了资金,而且引进了技术、管理和大量的箱源,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实力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2004年1月9日,三国四方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隆重开业,当年新增航线25条,箱量同比增长28%,并吸引马士基集团将中国北方总部迁到青岛,揭开了青岛港集装箱事业大发展的崭新一页。与世界500强日本三菱集团合资建设的散装水泥分拨基地投产运营,与世界500强瑞典ABB公司合作建立的ABB低压产品青岛物流中心正式开业。青岛港还积极构筑并强化集团为决策层、公司为经营层、基层队为管理层、班组为操作层的四级管理新格局。
??青岛港的发展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被交通部确定为全国交通系统"三学一创"典型和全国港口行业唯一的示范"窗口",并获得全国“创争”活动示范单位、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全国十大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十佳单位、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行业龙头品牌、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首届"创业企业家"、新世纪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爱心捐助奖等荣誉称号,并再次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家、山东省唯一一家国有企业重大典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