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 德 传 大 事 记
??常德传, 1968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到青岛港从事一线装卸作业。入港不久,他便很快就显示出管理才能,走上技术科副科长、科长,作业区党委副书记、作业区主任领导岗位。36岁时,成为中国沿海港口最年轻的副局长。39岁时便担任青岛港务局党委书记。1988年青岛港务局实行局长负责制时改任局长。2002年青岛港务局改制成为青岛港集团,常德传改任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国家大型国有企业。1988年,常德传执掌青岛港时,青岛港已历经近百年沧桑,尽显苍老、衰弱和落后,同时还背负着国企特有的沉重包袱。港口吞吐量只有2000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只有2万标准箱。
??十几年来,常德传牢记"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团结党政一班人,带领全港16000多名员工,不断探索,继承创新,将现代管理与传统优势,政治力、文化力与经济力有机融合,凝结成具有青岛港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不仅将一个普通落后的青岛港打造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港、世界港口中的"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之港",而且将青岛港打造成为一个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培养造就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这一全国学习的典型,创出了一条振兴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
??他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青岛港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对国家的贡献要越来越大,港口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要越来越强,职工生活质量要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要越搞越好"四条原则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体系。
他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实施夯基战略,创建名牌港口,做好青岛港;实施超前战略,建设亿吨大港,做大青岛港;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做强青岛港"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他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坚持民主决策;审时度势实行战略性大调整,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亚洲最大的铁矿石码头,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散粮码头,将濒临废弃的油码头变成全国最大的进口原油中转基地,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打造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并成功完成了港口重心由老港区向新港区的战略大转移,为青岛港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并有力地带动了青岛胶州湾西海岸新经济重心的形成。
??他创建了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教育机制、以贡献为主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以能力论英雄的用人机制,构建了以队为核心、管理重心下移的四级管理体制,培育了继承创新的企业文化,为青岛港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和机制动力、思想和人才保证。
十几年来,在常德传的领导下,青岛港迅猛发展,港口吞吐量由2000多万吨增至2004年的1.6亿吨,翻了三番,成为世界级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万多标准箱,
2004年已达到514万标准箱,超过了日本所有港口,成为上海以北东北亚第二大枢纽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十年来,一直是全国交通系统"三学一创"典型和全国港口行业唯一的示范"窗口",国家多次集中宣传的国有企业重大典型。
??常德传也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华十大管理英才、中华十大财智人物特别奖、中国企业改革创新十大杰出企业家、全国最受关注企业家、中国经营模范等国家级奖项,成为我国首批高级职业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主创的《世界级大港核心能力的打造与发展》管理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
 |
 |